历史人物 五代乱世中还有这样的明君,对待贪官污吏绝不手软

Posted 赋税

篇首语:知识是种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五代乱世中还有这样的明君,对待贪官污吏绝不手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五代乱世中还有这样的明君,对待贪官污吏绝不手软

五代十国时期虽是乱世,但仍出现了一位宽仁爱人的明君李嗣源。然而,后唐明宗李嗣源开明是开明,但惩治贪官污吏污却毫不留情。譬如汴州的管仓官吏由于犯贪赃罪被查处时,李嗣源的旧将王建立因与其有亲戚关系,便为其求情,请求减轻处罚。在古代,特别是唐朝的法律中有一些条文就是规定了官吏和贵族享有的特权,他们如果犯罪,可以先请求皇帝裁决,如果皇帝认为可以减免处罚,就依照皇帝的意思办。李嗣源继位后对这些特权不再照顾,他对王建立说:“王法无私,怎么能因为是你的亲戚而照顾呢!”于是,下令将管仓官吏拉出去处斩。>>还有一次,供奉官丁延徽监仓自盗,犯下贪污罪。但由于他平时巴结权贵,行贿攀附,所以犯法时侍卫使张从宾便向李嗣源求情宽恕。李嗣源怒斥道:“食我优厚的俸禄,不知为国做事,反而偷我仓储财物,论罪当死!现在就是苏秦再世,也不能说服我给他减刑,你说也没有用!”然后命令处死,毫不姑息。>对于李存勖曾经重用聚敛民财的租庸使孔谦,李嗣源也是顺应了民意果断诛杀。并在所发诛杀孔谦的敕书中写道:“其使生灵涂炭,军士饥寒,成天下之疮痍,极人间之疲弊。”但是,李嗣源还是明智地宽恕了他的家属,只没收了他的家产,没有株连九族。>为警示他人,李嗣源还下了诏书,禁绝一切腐败事项,并实施“追责制”。诏书中说,百官中有人任人唯亲,干涉朝政,勾结犯法,扰乱正常秩序,从此以后,一律禁止。再有营私舞弊的犯法徇私者,原来举荐的官员也要贬官或者发配流放。>虽然对贪官污吏李嗣源处罚起来毫不手软,但是对清官廉吏李嗣源则是褒奖有加。宰相李愚得病时,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邺前去探视问候,翟光邺看见李愚家徒四壁,病床之上也仅仅是一条破毯子,与官宦之家常见的雕梁画栋、锦衣绸缎、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翟光邺回去后向李嗣源如实汇报了所见的情况,李嗣源听了很受感动,下诏赐李愚绢一百匹,钱十万,床上的铺陈之物共十三件。>对于敢于直言上书言政事的忠臣,李嗣源也是很高兴地给予赏赐。大理寺少卿康澄给李嗣源上书,提出了国家不足惧之事有五种,深可畏之事有六种。不足惧的事包括天上神灵发怒的自然现象,如星象有了异常、庄稼受灾等,还包括小人的谗言,康澄认为不必为这些人力无法影响的事情而影响了正常的施政行为。他又列举的六种可畏之事:即贤人藏匿、四民迁业、上下相徇、廉耻道消、毁誉乱真、直言蔑闻。他建议李嗣源对于不足惧的,“存而勿论”;对于深可畏的,要用心采取措施,避免可畏之事出现。李嗣源看后,非常高兴,下诏对他进行奖赏。>李嗣源在打击贪污浪费的同时,自己却非常节俭。在修广寿殿时,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丹漆涂饰,再修得华丽一些。李嗣源却说:“这个宫殿因为被烧过,所以不得不修,只求宏伟壮观即可,不求华丽。”和李存勖比起来,李嗣源显得非常简朴,也非常明智。>为节省国家开支,李嗣源下诏在边疆设置马匹买卖场所,不许少数民族再直接进京献马。早先,党项族人和其他部落总是以献良马为名,将良莠不齐的马匹送到京城来,朝廷就照价给他们钱,但再加上他们住宿吃喝以及得到的赏赐,要花费不少钱物,造成极为严重的浪费,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李嗣源了解情况后,当即下诏,禁止党项和其他部落再到京城来献马,只在边疆一带设马场交易,因此大大节省了开支。>李嗣源是一个很谦虚的有道明君,他时常教育儿子说:“我少年时遇上乱世,在马上取得功名,没有时间读书。你要用心读书,不要像我这样目不识丁,成了文盲。我已经老了,也没法再读书了,只是听别人讲,才明白一些道理罢了。”李嗣源虽然书读得很少,但安邦治国却做得很好。>李嗣源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他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譬如“省耗”,“耗”,指的是粮食和银子的损耗。粮食在储存和晾晒的过程中可能会被老鼠和鸟类吃掉一些,而百姓的散碎崐银子在重新熔铸成银锭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点损失。所以在征税的时候,官府就将这些损耗预先加收,一些贪官污吏则借机加大征收比例,中饱私囊。李嗣源就将这些不合理的税收废除了。>当时一些富户和官宦人家相勾结,订立虚假的卖地契约,以此来逃避赋税和徭役。地方官吏为了征够赋税,就将这一部分逃掉的赋税平摊,加到百姓身上。为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李嗣源下令将帐簿直接送到中央政府,由中央部门来征收赋税和徭役。假如有人隐瞒田地亩数,被人举报,举报人将获得奖励,然后加倍征收该户的赋税。>另外,又免去了原来征收的每亩五文的道桥钱,将五文酒曲钱减少到三文。对百姓生活影响很大的债务利息也明文限制:债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本利都不准再收;这些限制对百姓来说,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将一些被债务压得无法生活的人解脱出来。由此可见,说李嗣源是五代时期的明君不是妄言。>后世这样评价李嗣源:后唐明宗为人纯质,宽仁爱人,在位时,力除后唐庄宗时的弊病,广纳建言、关心民生、严惩贪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鲜少发生战事,百姓得以喘息,可称之为明君。其晚年的重大失误:无法解决任圜与安重诲的矛盾,使任圜被冤杀;无法解决两川问题,使后蜀其后独立;听信谗言,使安重诲夫妇于自宅被处死;久不立太子,使次子秦王李从荣从怀疑,致政变,到被杀,动摇了国本;其后续位的后唐闵帝昏庸无能,周遭又是一些无用之辈,因此,后唐很快也就灭亡了。

相关参考

对富人绝不手软

  早年的底层生活导致了朱元璋后来嫉富如仇,因而一当上皇帝就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令。明史记载洪武帝多“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佑贫抑富”。“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豪民巨族,铲削殆尽。”洪武三年,朱元璋把

历史秘闻 宁可错杀一万,绝不放过一个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整治朝廷,许多贪官污吏因此下马,这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四大案件”。这四个案件分别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还有就是空印案和「”郭恒”案。前两个是政治案件,后两个是经济

女婿犯法被其五马分尸! 朱元璋治贪绝不留情

朱元璋是一位出身贫苦的草根皇帝,从小饱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敲诈勒索,长大后又亲眼目睹前朝官员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杀尽贪官朱元璋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污...

一件突然其来的“小事”让朱元璋勃然大怒,从县令到尚书全斩了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最杰出的皇帝之一。朱元璋出身草根,嫉恶如仇,对待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他从来不手软,总会以万钧之势给予雷霆之击。只要百姓受到了欺负,朱元璋便一定会为他们做主。洪武十八年,一件突然其来的

女婿犯法被其五马分尸! 朱元璋治贪绝不留情

朱元璋是一位出身贫苦的草根皇帝,从小饱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敲诈勒索,长大后又亲眼目睹前朝官员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杀尽贪官朱元璋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污

历史人物 一生横跨六朝整个“五代”,药元福是如何在乱世中戎马一生的

药元福,名、号不详,以字元福传世。五代太原晋阳人氏,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卒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一生经历唐末至宋初的整个“五代”的混战时期。>>五代历朝,四代源出军国重镇太原,每位创业

生前杀尽贪官 这座古墓竟葬着中国第一段子手

雍正皇帝的一些朱批被曝光,显尽一代帝王的幽默,他一生兢兢业业,工作量非常之大,可是就算如此他也还是会偷闲“写几个段子”实在是可爱。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也有“残忍”的一面,这里用词可能不当,因为杀贪官绝不

生前杀尽贪官 这座古墓竟葬着中国第一段子手

雍正皇帝的一些朱批被曝光,显尽一代帝王的幽默,他一生兢兢业业,工作量非常之大,可是就算如此他也还是会偷闲“写几个段子”实在是可爱。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也有“残忍”的一面,这里用词可能不当,因为杀贪官绝不

明武宗朱厚照对待贪官的态度有多荒唐?

孝宗去世后,十五岁的武宗即位,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他一当上皇帝,就把当太子时与他关系特好的刘瑾等八个太监,全部提拔重用,人称“正德八虎”。其中,最显赫的就是刘瑾,使司礼监之权渐重于内阁。大权在握的刘瑾

明武宗朱厚照对待贪官的态度有多荒唐?

孝宗去世后,十五岁的武宗即位,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他一当上皇帝,就把当太子时与他关系特好的刘瑾等八个太监,全部提拔重用,人称“正德八虎”。其中,最显赫的就是刘瑾,使司礼监之权渐重于内阁。大权在握的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