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中国哪个皇帝开创了一个盛世,却因为沉迷于声色变成了太上皇
Posted 太上皇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中国哪个皇帝开创了一个盛世,却因为沉迷于声色变成了太上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中国哪个皇帝开创了一个盛世,却因为沉迷于声色变成了太上皇
唐朝,既是最值得中国人怀念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出太上皇最多的朝代。>从杨坚算计北周的孤儿寡母,夺得北周政权后,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正式建立隋朝算起,到唐公李渊拥立杨侑为傀儡皇帝为止,隋朝只存在了三十七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太原留守唐公李渊,乘机起兵反隋,而打出的旗号却是“志在尊隋”,颇有点当代政治术语中“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味道。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攻下长安,随即迎立十三岁的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为义宁元年,遥尊尚在江都(今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则“谦逊”地称自己为唐王。而此时的隋炀帝杨广,还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江南,正在醒生梦死地等着别人来砍脑袋,对头上又多了一顶“太上皇”的帽子,却是浑然不知。这是李渊及其谋士导演的一场典型的政治“秀”。第二年三月,隋炀帝被部下所杀。消息传来,李渊还假惺惺地痛哭一场,说:“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见《资治通鉴.唐纪一》)可是,到了五月,便逼隋恭帝杨侑禅位,自己做了皇帝,建国号为唐,建元为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能够灭隋建唐,横扫群雄,统一天下,要数次子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最大,而且大到有些功高震主了。由是,父子之间难免有了一些芥蒂猜疑,而李世民与其兄太子李建成、其弟齐王李元吉的权力之争也日趋白热化。储位之争,你死我活,由于兄弟之间嫌隙日深,势同水火,终于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率秦王府将士伏兵于玄武门,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迫于秦王府将士咄咄逼人之势,李渊随即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由于李世民己控制军政大局,仅过了两个月,李渊便很识相地禅位于太子李世民,自称为太上皇。历史就是这样轮回的,这时候,离李渊立隋炀帝为“太上皇”仅过九年,他自己也变成了“太上皇”。第二年正月,李世民改元为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史称李世民为唐太宗。可就是这个从父、兄手中夺得皇位的唐太宗,却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唐盛世,史称“贞观之治”。不过,李渊这个太上皇也当得不错,直至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七十一岁的太上皇才崩于垂拱前殿,庙号为高祖,史称唐高祖。>唐朝的第二个太上皇是李渊的重孙唐睿宗李旦。李旦能当上皇帝,应归功于其子李隆基与其妹太平公主。>>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韦皇后与其女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李显,扶殇帝即位,韦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之第三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简密结皇苑总监钟绍京等,先潜入皇苑,又兵攻玄武门,李隆基遂与众将合兵皇苑后,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拥立相王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第三子李隆基因功高被唐睿宗立为太子。由于太平公主有其母武则天喜掌权力的遗风,因而与李隆基姑侄斗法,争权矛盾日益凸现,朝臣亦分为对立两派,双方明争暗斗,不可开交。面对亲人、重臣之间的纷争,睿宗无所适从、深感烦恼。最后,他采纳了一位道士“无为”的建言,在当了两年皇帝后,便一退了之。于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而自己做了太上皇。李隆基即位后,改元开元,李隆基史称唐玄宗。当了皇帝的李隆基,于开元元年(713年)七月,以太平公主谋反之名,赐其自尽于府中。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六月,太上皇李旦崩于百福殿,享年五十五岁。>从唐玄宗改元为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算起,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为止,李隆基当了四十三年的“太平天子”。前期,他励精图治,将大唐王朝带进了无比繁荣的“开元盛世”;后期,他耽于声色,被诗人形容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又任用权奸,致使政治腐败,终致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战斗几经拉锯,安、史叛军攻陷京师屏障潼关,在此危急关头,唐玄宗仓皇出逃,欲西行成都,随即叛军攻占都城长安。西逃队伍行至兴平马嵬驿,禁军哗变,杀了杨国忠,玄宗再也无法保护“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杨贵妃了,杨氏兄妹皆死于马嵬驿,史称“马嵬驿之变”。事变后,玄宗一行继续向西,沿途百姓拦道挽留,玄宗不得己,令太子李亨留下,宣慰百姓。是年七月,李亨达到灵武(今宁夏灵武)。为了安定人心,李亨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即皇帝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肃宗一面布告天下,一面遣使上表,尊唐玄宗为上皇天帝(太上皇),并大赦天下,改元为至德。避难在成都的李隆基,面对毁于自己的破碎山河和风雨如晦的动荡政局,面对皇位更替的既成事实,只能顺水推舟,接受太上皇尊号,交出传国玉玺。当了太上皇的李隆基,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回到京师,回京后的太上皇,日子过得并不舒心,因为,儿子时刻要防着老子复辟。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太上皇李隆基被徙居西内甘露殿,而自幼跟随他的心腹老太监高力士,则被流放到巫州(今湘西的黔阳地区),其余亲随,如大将军陈玄礼,内侍王承恩等均被或解职、或流放,宫人也全部更换。也就在这一年,孤独的太上皇李隆基终于走完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崩于神龙殿,享年七十八岁。这就是带领大唐王朝走向盛世,又造成盛世大唐走向衰落的唐玄宗。>唐朝的第四位太上皇是唐顺宗李诵。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九月,还是太子的李诵就因中风而失语。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驾崩,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可是,因为身体不好,且口不能言,委实无法处理军国大事,继位仅八个月,便传位于太子李纯,自己做了太上皇。身体不好,退居二线将养身体,不失为明智之举;不过,皇帝的家天下,皇帝要是硬撑着不退,别人也是没有办法的。有的人不是死去活来后,仍然还硬撑着垂暮之身眷恋权力吗?遗憾的是,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当唐宪宗李纯率群臣给太上皇上尊号为应乾圣寿太上皇时,寿命不长的应乾圣寿太上皇于当月便驾崩了,享年四十六岁。>唐朝的第五位太上皇李晔,是在宦官专权、藩镇做大的情势下出现的。唐昭宗李晔是在宦官刘季述等的拥戴下而当上了皇帝,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又是以宦官刘季述等以“废昏立明”为由,发动宫廷政变,将昭宗与皇后锁在少阳院,饮食均从墙穴中传送。宦官们拥立太子李裕继位,尊昭宗李晔为太上皇,这个“太上皇”其实与囚徒无异。一个多月后,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起兵讨乱,诛杀了刘季述等,拥戴昭宗重新复位,诏令太子重回东宫。这就是从皇帝而太上皇,又从太上皇而皇帝的李晔。四年后,唐昭宗李晔被唐朝叛将朱全忠杀害,终年三十八岁。又三年后(公元907年),大唐王朝终于在风雨飘摇中覆灭了,国祚二百九十年。相关参考
细数清代历史,康熙大帝所开创的康熙盛世,是清代全盛的顶峰时期之一。人们承认康熙在政策远见、开拓疆土中的丰功伟绩。但康熙不是神人,他也难做到面面俱到。他在治理国家的方面倾注了太多心血,导致他在孩子的教育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风流皇帝,更多人愿意相信他是一个的好皇帝。但是在其统治中期中国开始走下坡路。贪腐似乎成为主流,出了古今第一贪的和|。朝廷富庶,官员奢侈糜烂,而百姓却苦不堪言。你以为真的是他开创了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汉朝的时候,国力是十分雄厚的。说到汉朝,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还有文帝景帝等等。但是你
高祖刘邦死后,儿子刘盈继位,史称汉惠帝。惠帝是一个仁厚的皇帝,他上位后施行仁政,减轻赋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如果他的母亲不是强势的吕雉的话,或许他能提前几十年开创文景盛世。吕雉深知自己儿子的懦弱,便
自赵光义开始到靖康之辱,宋朝的皇帝就没有一个出自于赵匡胤这一支,“靖康之辱”时,宗室多人被俘,赵光义子孙几乎覆灭。康王赵构逃过一劫,后登基称帝,是为宋高宗。赵构儿子元懿太子又因为苗刘之变而死,在以后的
自赵光义开始到靖康之辱,宋朝的皇帝就没有一个出自于赵匡胤这一支,“靖康之辱”时,宗室多人被俘,赵光义子孙几乎覆灭。康王赵构逃过一劫,后登基称帝,是为宋高宗。赵构儿子元懿太子又因为苗刘之变而死,在以后的
今天小妹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刘邦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白手起家的皇帝,从一个小混混最后成为一国之君,怎样想都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偏偏在刘邦身上得到了实现。刘邦在称帝之后,与丧
导读:古代的丞相或宰相,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不管是权力还是地位,都为百官之首。客观来说,不管在哪个朝代,宰相的俸禄都不低,加上自己手中的权力,家境一般都比较优越。但是,在唐朝时期,却出现了这么一位宰相,
导读:古代的丞相或宰相,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不管是权力还是地位,都为百官之首。客观来说,不管在哪个朝代,宰相的俸禄都不低,加上自己手中的权力,家境一般都比较优越。但是,在唐朝时期,却出现了这么一位宰相,
在我们的印象中,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衣着华丽,生活奢侈。然而却有这么一位皇帝,上朝的时候还穿着草鞋,龙袍上都打着补丁。这一切还不是假装出来的,并且他还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我国大一统时代的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