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米兰·昆德拉是谁

Posted 保尔

篇首语: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米兰·昆德拉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米兰·昆德拉是谁

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昆德拉孩提时代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在这里,他经常悄悄地听父亲给学生讲课;父亲亲自教他弹钢琴,带领他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十多岁时,他就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捷克的和外国的都有。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时期,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后来,哈斯先生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做“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1947年,18岁的米兰·昆德拉加入捷克共产党。他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他一度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画家,曾为剧院和出版社画过不少插图。之后,又狂热地爱上了音乐。在迷恋音乐的同时,昆德拉还投入到了写诗的热情之中。>1948年,19岁的米兰·昆德拉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后,经常去听音乐课。后来又到布拉格电影学院读电影专业,并在那里毕了业。迷恋音乐的同时,昆德拉还投入到了写诗的热情之中。从昆德拉的第一本诗《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中,人们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当时的捷克文坛,教条主义盛行,公式化的诗歌到处泛滥。而昆德拉的诗却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批判精神。>1956年,他完成了在布拉格电影学院的学业,留校当了一名教师,教授世界文学。留校后不久,昆德拉开始大量阅读理论书籍,并继续完成大学期间就已开始写作的《小说的艺术》一书,从他25岁开始到27岁完成,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写作此书的直接动机是获得教师资格,也有教学方面的需要,同时还为了解决文学实践中的一些困惑。《小说的艺术》1960年出版,1964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昆德拉的笔触几乎立即伸向了戏剧。他在自己的祖国先后写过3个剧本。>>1958年对于昆德拉来说是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年头。在写剧本的间隙,他花了一两天时间就写出了《我,悲哀的上帝》,这是他生平写出的第一篇小说。写完第一篇后,他又陆陆续续写出了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一共写了10篇。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时间跨度整整10年。这些短篇小说以《可笑的爱》这一总标题分3册出版。而真正开始给他带来世界声誉的作品是小说《玩笑》,该书连出3版,印数达到几十万册。《玩笑》还被拍成了电影。>1968年8月,苏联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玩笑》被列为禁书,立即从书店和图书馆消失了。在东欧国家,除去波兰和南斯拉夫,它遭受了同样的命运。昆德拉党籍被开除,在电影学院的教职也被解除,所有作品都一下子从书店和公共图书馆消失,同时还被禁止发表任何作品。>1975年,在法国议会主席埃德加·伏奥雷的亲自请求下,捷克政府特准米兰·昆德拉和他的妻子前往法国。昆德拉到法国后,经由法国作家费尔南德斯的举荐,先在雷恩大学担任助教。流亡之初,昆德拉成了地地道道的公众人物。他上电视,接受采访,发表谈话,撰写文章,利用各种场合向人们讲述苏联入侵后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形。>1978年,米兰·昆德拉和他的妻子定居巴黎,并于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8年,美国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将其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1985年。文学评论家李欧梵在《外国文学研究》上发表了《世界文学的两个见证:南美和东欧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启发》,介绍了南美作家马尔克斯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以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昆德拉被正式介绍进入中国。>>1989年,昆德拉老家布尔诺的阿特兰蒂斯出版社主动与他联系,表示愿意出版他二十多年来在祖国一直被禁的作品。昆德拉欣然同意,但明确规定只能出版那些他本人选定并审阅过的“成熟之作”。>1995年秋天,捷克政府决定将国家最高奖项之一——功勋奖授予米兰·昆德拉。他欣然接受,并以书面形式回答了捷克《人民报》记者的提问。谈到获奖感受时,昆德拉说:“我很感动,也许可以说,尤为让我感动的是瓦茨拉夫·哈维尔给我的信。特别是信中的这样一句话:他把这次授奖看做是给我与祖国和祖国与我的关系,画了一个句号。”>2011年,米兰·昆德拉入选七星文库,成唯一在世入选作家。

相关参考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出生

1929年4月1日,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出生。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

历史人物 关于米兰·昆德拉的评价如何

莫言:我只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极左体制的国家。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

历史人物 关于米兰·昆德拉的评价如何

莫言:我只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极左体制的国家。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

历史人物 曼德拉简介 南非国父曼德拉生平 最伟大的黑人领袖曼德拉

  中文名: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外文名:NelsonRolihlahlaMandela  别名:曼德拉  国籍:南非  出生地:南非特兰斯凯  出生日期:1918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

历史人物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简介_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和尼古拉二世_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一家怎么死的_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的孩子

中文名称: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外文名称:ViktoriaAlixHeleneLuiseBeatricePrinzessinvonHessenundbeiRhein别名: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皇后

国外名人传 马亨德拉人物生平简介,马亨德拉怎么死的,马亨德拉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马亨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德瓦(MahendraBirBikramshahDeva,1920—1972),尼泊尔王国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人,沙阿王朝第九代君主①,优秀的爱国诗人。1920年6月11

国外名人传 米兰达人物生平简介,米兰达怎么死的,米兰达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FranciscodeMiranda,1750—1816),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的领袖。他对拉丁美洲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作出了重要贡

历史百科 1902年“德拉戈主义”正式提出

1902年“德拉戈主义”正式提出“德拉戈主义”,1902年由阿根廷外交部长路易斯·马里亚·德拉戈提出的一项主张,后成为一项国际法原则。德拉戈提出这一主张,意在抗议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以武力胁迫委内

米兰德比的历史

一、米兰德比的历史战绩这场2:1之前的数据米兰德比历史优劣高下AC米兰已104次击败国米://sports.163/07/0311/10/39A2MJS800051CD5.1929/30意甲国际米兰V

米兰大教堂建造历史

米兰大教堂雄踞在意大利米兰市中心的米兰大教堂亦称圣母降生教堂,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