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谁为清廷保住上万疆土
Posted 光绪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谁为清廷保住上万疆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谁为清廷保住上万疆土
李鸿藻(1820.02.14-1897.07.24),字兰荪,号石孙、砚斋,河北保定人。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河南学政。同治元年(1862年),被提拔为侍讲,深受西太后慈禧的信任,累迁内阁学士,署户部左侍郎。同治四年(1865年),再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光绪二年(1876年),命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反对完颜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历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调吏部尚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病乞假,旋卒,享年七十八岁,清廷予谥文正,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早年官历>道光三十年(1820年)二月十四日,李鸿藻生于贺县县署中,生父李澈通曾任广西贺县知县 。李鸿藻是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入选庶吉士,被授为编修。后又充任山西乡试,督察河南学政。 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选择儒臣为皇子的师傅,大学士彭蕴章向咸丰帝推举李鸿藻。李鸿藻被召来京,咸丰十一年(1861年),特诏李鸿藻教授大阿哥载淳读书。>担理帝师>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藻被提升为侍讲。因是同治帝师傅,深受西太后信任,累迁内阁学士,署户部左侍郎。同治四年(1865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同治五年(1866年),李鸿藻官授礼部右侍郎。同年还乡为母丁忧。慈禧皇太后懿旨,援引雍正、乾隆时期重臣孙嘉淦的先例,命李鸿藻开缺守孝,百日后仍回京授读,兼理机务。李鸿藻上表恳请守孝终止,朝廷驳回不允。倭仁等理学名臣也代为陈请,皇太后仍命恭亲王传谕慰勉。李鸿藻接连上疏称病,故而朝廷最终让他完成守孝。>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北上扰乱京畿一带,李鸿藻当时正隐居家中,以各路统兵大员事权不一为名,上疏清廷请求特派亲王为大将军,坐镇京师,以稳固北路;再命左宗棠、李鸿章为参赞大臣,分别驻扎在保定、河间东西两路,各率所部兵勇相机进剿;任命陈国瑞为帮办军务,专统一军为游击;直隶总督官文专门负责省城防务,筹备诸军的军饷,以资接济;命丁宝桢驻扎直隶、山东交界,以防捻军向东流窜;李鹤年驻扎直隶、河南界,以防止捻军向南逃窜;直隶、山西交界之处,由左宗棠等分拨劲旅驻扎险要地带;并请求朝廷下诏各部官员相机办理。他的奏疏进入之后,同治帝命各路统兵大臣均归恭亲王节制。不久起用李鸿藻为礼部左侍郎,仍在弘德殿以及军机处当值。>>同治十年(1871年),李鸿藻被提拔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封为太子少保。从同治七年(1868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帝和慈禧多次提出重修圆明园。当时国力日渐衰微,西方列强正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心存野心,随时窥探时机以求一逞之时。李鸿藻念及国力日衰,百姓穷困,多次公开上书皇帝或者暗中密奏,明确提出财政应该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不应该滥用国帑到不应该用的地方,竭尽全力阻止重修并多次直接劝阻同治帝。最后,终于迫使同治帝和慈禧太后收回成命。 此时,冀中河间等地又出现大灾,灾区饿殍遍野。李鸿藻和张之洞拟定了一份启事,呼吁朝廷官员募捐助赈。据保留至今的启事原稿及帐单记载,当时有29人响应。募捐多则白银一百两,少则十两、二十两。李鸿藻身体力行捐银五百两,并将全部捐款送至灾民手中。[1]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得病不能视朝,命李鸿藻代为批答章奏。不久同治帝驾崩,李鸿藻自劾辅导无状而导致皇帝早崩,清廷罢免其弘德殿行走之职。>清流领袖>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藻兼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不久因生母去世而回籍丁忧,服满之后,仍然就任原职,以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身份调吏部。 光绪四年(1878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就要求归还伊犁等问题与俄方进行谈判。然而,崇厚竟于次年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自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使中国丧失了伊犁城以外的大片领土,并使中国主权蒙受巨大耻辱。李鸿藻坚决反对该条约的签订。>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侵扰中国属国越南,挑起中法战争。李鸿藻激愤上书,弹劾枢臣。后李鸿藻谪迁为内阁学士。后来又升迁为礼部尚书。>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在河南郑州一带决口,光绪帝命李鸿藻前去河南督办河务。先前河道总督李鹤年、河南巡抚倪文蔚商议在西坝动工修堤,李鸿藻到了之后仍然按照他们的计划进行。之后又继续修建东坝的堤坝。其中多次遇到险情发生,李鸿藻都带人坚决固守。当时正是秋汛到来的时节,西坝的工程不力,李鸿藻上疏请求暂时停工。光绪帝却以督率无方之名将其罢免,革职留任。并褫夺李鹤年河道总督之职,命李鸿藻暂行署理。不久李鸿藻回京,再次以礼部事务办理不善为名商议革职,光绪帝宽大处理。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帝大婚礼成,李鸿藻恢复原职。相关参考
李鸿藻 李鸿藻出身名门,是咸丰年间进士,曾教授同治帝读书,是晚清主战派和清流领袖,曾反对完颜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死后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李鸿藻的子女
晚清,风云变幻,波涛汹涌。当地太平天国、念念军、少数民族起义军层出不穷。在中国之外,从西方到东方,外国列强把中国分割成不同的势力范围,贪婪地瓜分中国。面对这样的局面,清廷腐朽无能的八旗和清兵再也无法抵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没保住这一优秀传统,入关后被汉化了,这一嫔妃成为第一人,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大清起源于女真族,女真族死后都是火葬而非土葬,大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等都是执行的火葬。历史
关键时刻,谁为你撑腰?世间许多难解之题,都像极了拔河,往往就卡在了力量平衡上。此时,谁能搬出个重量级选手,咣当一坐,谁便胜出此局。汉高祖刘邦在59岁那年,动了废黜太子的念头。立储人选的天平上,一头是吕
顾雍幼年拜谁为师?顾雍是谁的徒弟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孙权领
立谁为?刘在汉二年挥兵东进,很快平定了三秦之地,然后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入了项羽的西楚都城彭城。这时候的项羽正在齐国作战,得此消息,立刻带兵杀了回来。不是项羽的对手,被杀的溃不成军,父亲和妻子也成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没有详细记载,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激励岳飞报效国家
五代十国时期可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统,贯穿五代十国时期,先后占据中原地区的梁唐晋汉周也只是势力范围大一些,如果占据中原地区政治中心可以当做正统的话,那也只算是名义上的正统。我们现在称呼他们前面都要加
原标题:冷知识:地球五大洋是谁为它们取的名字?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称作洋,边缘称作海。地球上有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它们泛指了地球上所有的海洋。那么如此
顾雍幼年拜谁为师?顾雍是谁的徒弟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孙权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