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洪秀全只当了13年皇帝,但他干的这件事,连秦皇汉武都做不到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洪秀全只当了13年皇帝,但他干的这件事,连秦皇汉武都做不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洪秀全只当了13年皇帝,但他干的这件事,连秦皇汉武都做不到
作为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当天下群雄都开始称王称帝时,他却仍然甘愿当小明王的封疆大吏。直到消灭称帝的实力派军阀陈友谅,朱元璋才在众人的拥立称吴王。>此时的朱元璋,尽管占据金陵形胜之地,挟大破陈友谅的威名,不论实力声望都难有其匹,但他却没有任何称帝的企图。这并非是朱元璋不想称帝,而是他不愿过早的暴露实力,成为众矢之的。朱元璋的战略眼光与忍耐力,确实非比寻常,不愧是大明太祖皇帝。> >而同样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洪秀全,战略眼光与忍耐力则远不如朱元璋。洪秀全从1851年起义,当年便迫不及待地自称天王(也就是皇帝,这哥们为了标新立异,故意不用皇帝称号)。是年年底,太平军又在永安大肆分封,一口气封了五个王,分别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却已称王,不得不说,太平天国这王,来得太容易。王者,仅次于帝,一国之主,除了同姓,异姓封王必须立下惊世战功,很显然太平天国这几个王,在当时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太平天国直到定都天京以后,才模糊地占领清朝半壁江山(实际上有个毛的半壁),1851年底时太平军地盘可想而知。> >遥想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后,论功行赏,同姓之外被封王者,仅有徐达、汤和等屈指可数的名将,而且都是在去世后追封,可见王爵的重要性。即便如慷慨的刘邦,也只封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七个异姓王。>王爵这个东西,作为开国之君,如果不封,难免吝啬。但作为洪秀全这样的“草台皇帝”,1851年时,连他自己都没资格称帝,何必给人加封“廉价的王”?>如果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再加封五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为王,这倒也无可厚非。然而,一个连创业之初就迫不及待封王的草台皇帝,等他真正得势以后,区区五个王远不能满足他享受封赏之权的欲望。> >洪秀全仅当了13年皇帝,却封了2700多个王。平均每年加封200个王,每个月加封约16个王,每隔一天太平天国就多一个王,这种封王速度实在骇人听闻。世人都说秦皇汉武雄才大略,胆略过人,但他们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洪秀全这种滥封王位的荒唐之举。>当然,洪秀全封王并非完全是为让自己享受行使权力的快感,尤其在封赏之初,更多的是为笼络人心。但物以稀为贵,这种无节制的滥赏,必将使王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封赏所起到的笼络人心的效果也越来越小。> >而且,当大多数人都被封王时,王爵无疑成为太平天国官员基本的政治地位的象征,大家都有我不能没有,洪秀全为了避免部下叛变不得不封更多的王,而这无疑又使王的含金量更低。这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太平天国之所以迅速败亡,与洪秀全的滥封滥赏不无关系,一位太平天国的官员或将领,不用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当王,舍生忘死地工作也只能当王,毕竟洪秀全不可能让位给劳模们,那么他们何必累死累活地替洪秀全卖命?官员、将领没有工作积极性,天平天国焉能不败?相关参考
三国正史中,有一个最倒霉的人物,明明为领导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被领导丢车保帅,惨遭灭族。这个人,就是刺杀高贵乡公曹髦的成济。事情的起因是,长期被司马氏压抑的高贵乡公曹髦终于忍无可忍,率领宫中奴仆数百
历史秘闻 他干了司马昭做梦都想干、却不敢干的事,为什么被司马昭灭三族
三国正史中,有一个最倒霉的人物,明明为领导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被领导丢车保帅,惨遭灭族。这个人,就是刺杀高贵乡公曹髦的成济。事情的起因是,长期被司马氏压抑的高贵乡公曹髦终于忍无可忍,率领宫中奴仆数百
洪秀全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和思想家,带领农民抵抗清政府的统治。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火秀,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十常侍。十常侍的父兄子弟在天下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祸害百姓,却无人敢管。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汉灵帝刘宏。刘宏登基之后,要说他干的好事,还真说不出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愤恨的昏
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这个皇帝的名字叫做司马炽。一说起司马这个姓氏,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晋朝了吧,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在建立晋朝的时候并没有经受太大的考验,他不是一个从战场上磨炼
历史秘闻 朱元璋做的这件事,百姓无不拍手称赞,就连外国专家佩服不已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介放牛娃,成长为帝国皇帝,可谓是一个奇迹。更为重要的是,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事迹,和史无前例的善待百姓种种举措,值得每个中国人牢记。然而,历史就这么操蛋。在如今很多人
历史秘闻 朱元璋做的这件事,百姓无不拍手称赞,就连外国专家佩服不已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介放牛娃,成长为帝国皇帝,可谓是一个奇迹。更为重要的是,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事迹,和史无前例的善待百姓种种举措,值得每个中国人牢记。然而,历史就这么操蛋。在如今很多人
对于古代人来说,尊卑有别这个理念一直都存在人们的心中,而且这个观念甚至影响着一些人一生的走向。生活在底层的百姓,都想得到那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的青睐,希望被推荐上去,有个一官半职。这种愿景是底层人民都
因酒色过度而死。武成帝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小字步落稽,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同母弟,母武明皇后娄昭君,北齐第四任皇帝,561年-565年在位。高湛自
在抗日时期,许多抗日英雄是“起于草莽,殉于国家”,这其中以刘桂五最为典型,他的名气不如张灵甫,可他干的事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死也是死的轰轰烈烈。>说一件事大家可能都知道,那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