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密友徐庶、石广元、孟公威均投靠曹操,为什么诸葛亮偏偏选择刘备

Posted 汝南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密友徐庶、石广元、孟公威均投靠曹操,为什么诸葛亮偏偏选择刘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密友徐庶、石广元、孟公威均投靠曹操,为什么诸葛亮偏偏选择刘备

诸葛亮十多岁的时候,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了荆州躲避战乱,可以说,诸葛亮的中学时代是在荆州的学堂中度过的,也正是在学堂中,诸葛亮拜师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有了一群同门师兄弟。这其中,有徐庶、崔州平等四人和诸葛亮颇为交好,并称为“诸葛四友”。>估计小伙伴们对徐庶比较了解,而对其它三人并不熟悉。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着重描写了的,他化名为单福帮助刘备打败曹军,可不料母亲被曹操抓走,徐庶只好去了曹营,但他之后不为曹操谋一策,“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就是这么来的。> >而其它三人,在《三国演义》中仅仅是出场了一下。比如崔州平,是在刘备一顾茅庐的时候出现的,刘备把他错认成了诸葛亮,和他交谈了一会,刘备想请他出山,崔州平拒绝了。而石广元和孟公威是在刘备二顾茅庐的时候遇见的,刘备也看上了他俩,但他俩以一介村夫为由拒绝了刘备。>那这些都是真的吗,历史上也是如此?显然,这些均有虚构的成分。>先来说说徐庶吧>对于徐庶,小伙伴们估计都有两大误解。> >徐庶是在什么时候投靠曹操的?徐庶真的一言不发?>演义上是刘备请孔明出山之前离开的,而历史上其实是在长坂坡之战,刘备落荒而逃之际,徐庶投靠了曹操。当然,原因是逃难过程中,徐庶的母亲被抓了,徐庶的孝顺是毋庸置疑的。故推断徐庶和诸葛亮还曾是同事关系,徐庶比诸葛亮出仕更早。>据《魏略》记载:至黄初中,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就是说曹丕时期,徐庶被任命过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官职,这也是个挺大的官了,徐庶到了曹操那儿,料想多多少少是出了一些力的。>再来说说石广元>姓名石韬,字广元,颍川郡人,荆州沦陷后,也去投靠了曹操。后来官至郡守、典农校尉,可见他也为曹魏效力了。> >那孟公威呢?>姓名孟建,字公威,老家是汝南郡的。孟建曾和诸葛亮交谈说他想北归仕官,后来也确实在曹魏那边做官了。>《三国志·温恢传》记载: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就是说孟建做过凉州刺史,治理得很好,后来升官到了征东将军。> >还有一个崔州平>据《后汉书》记载,崔州平即崔钧,是东汉末年太尉崔烈的第二个儿子,因为父亲买官一事和父亲闹僵。自己曾官至西河郡太守,因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役,导致父亲崔烈被董卓害死,之后崔州平便到了荆州游历,其后有无再出仕不详。>故崔州平至少是和刘备差不多年纪的,和诸葛亮算是忘年之交啦。他很可能是看破官场沉浮,决心做个隐士吧。> >那就有意思了,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均投靠了曹操,偏偏诸葛亮选择了刘备,这会是什么原因呢?>猜测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地理问题,落叶归根。徐庶和石广元是颍川郡人,孟公威是汝南郡人,三人均有归去仕官的想法。可诸葛亮还是三国徐州人呢,怎么不回去呢?因为诸葛亮早年就没有父亲,是全家搬到荆州的,后来叔父也去世了,他在荆州也习惯了,没必要再回去了。>据《魏略》记载: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意思就是说,孟公威曾和诸葛亮交谈过各自想法,诸葛亮说:“读书人要遨游四方,不一定非要回故乡呀。”> >其二,志向不同。>根据《隆中对》记载:(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再根据《魏略》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志向是想像管仲、乐毅那样,成为股肱之臣。而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并没有那么傲。诸葛亮对三位好友的评价是他们可以做刺史或郡守,也确实预估准确。诸葛亮知道刘备的发展空间大,还具有挑战。> >还可能是因为曹操和刘备两位君主的个人魅力不同吧,曹操已经占据大半天下,刘备还是贫穷落魄的刘皇叔。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主公?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什么要与曹操为敌

  从江西南昌到湖北襄阳隆中后,逐步建立起一个文化圈,著名的有徐庶、石韬、崔州平、孟公威。这几个后来都去了帐下,唯有投奔几乎已成丧家之犬的刘备,并极力支持刘备与抗衡,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需要考

徐庶为何不学关羽回到刘备身边 三国谜案

...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

历史人物 甘愿做个隐士,他才是三国局面出现的最后boss

三国中隐士也是非常的多,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问世事,却有着旷世之才,如水镜先生司马徽、石广元、管宁、孟公威和崔洲平皆是此类人,其中管宁多次被曹魏几代帝王征召当官,都没有答应。而三国第一隐士非水镜

三国军师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的真相是什么

...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抓住,后被其同党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求学于儒家学...

三国军师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的真相是什么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

历史人物 三国名士石韬简介

晋朝人物本名:石韬字号:广元出生地:颍川主要成就:三国名士好友:孟建、徐庶、诸葛亮、庞统石韬人物介绍(历史lishixinzhi.com)诸葛亮之友,颍川人,刘备二顾茅庐时曾遇到过他。石韬,出现在《三

名相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而不投靠曹操孙权

大家知道,三国初期的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势力最弱。而满腹经纶、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为什么偏偏看上了刘备呢?曾经有人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决意出山辅佐刘备。

名相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而不投靠曹操孙权

大家知道,三国初期的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势力最弱。而满腹经纶、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为什么偏偏看上了刘备呢?曾经有人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决意出山辅佐刘备。

曹操也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他为什么没请到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战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只得投靠刘表。而曹操为了得到服务于刘备的谋士徐庶,就偷偷地控制了徐庶的母亲,并称其母重病,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得知自己此行将难以返还,就向刘备推荐了

历史人物 徐庶简介 三国谋士徐庶的生平介绍

  (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原颖川郡(治今河南长葛市东)长社县人。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本名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