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座座的攻下来 为何古代战争不能绕过城池

Posted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要一座座的攻下来 为何古代战争不能绕过城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要一座座的攻下来 为何古代战争不能绕过城池

2、古代打下一座城池需要2年 为什么统一的时间却只需要10年呢

要一座座的攻下来 为何古代战争不能绕过城池

在古代的战争题材电视剧当中,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每次的战争中,不论敌我,都会将进军道路上的城池一座座给攻下来,而不会绕过去,进而进攻下一个。除非说是这座城池久攻不下,他们才会在被逼万分无奈之下选择绕过去。

那么,为何他们不选择绕过去,而往往是选择去正面硬碰,不惜损失惨重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降低古代军队在集结和支援过程中的风险。可能很多人不是太理解,接下来看就好了。

古代行军打仗,是不会轻易的全军出击的,特别是步兵,不会像现在的全部聚集在大广场上面,然后出发。他们都是一波波的出发的,各地的援军也是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出发,然后在聚集地集合,然后一波波地上战场。

在古代,可以迅速集结并长途奔袭的只有骑兵一个兵种。但是骑兵的建制实在是太过于的好费财力了,国家一般是培养不起太多的。

所以在当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双方相遇之后,不会立即开始战斗,反而是双方各自后退一定的距离,安营扎寨,做好防御的准备。为了干什么呢?因为此时双方的军队都是一字长蛇的,后面还有大部分的军队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集合完毕呢!等主力来了,有胜算了再开战。

可能有人会说贻误战机,趁着他们没做好准备打垮他们不行吗?如果双方都是步兵,可能你刚把对方打垮,敌人的援军就到了,这样就无休止的打下去,浪费时间人力。如果你是骑兵,对方是步兵,还可以考虑一下。

这个时候城池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虽然可能这座城池就是个弹丸之地,但是可以让大军在这里集合,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能搜集到全面的讯息和资源,同时可以整合、集结周边大范围的资源,为后方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如果你留下一座城在这里选择绕过,无异于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一根刺,得时时防备着。

古代打下一座城池需要2年 为什么统一的时间却只需要10年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城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分析历史故事,成败原因

在古代,城池是一个国家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地,就算两军对垒歼灭对方几十万人,只要城池没攻下,就等于获胜一方什么也没捞着。跟现在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同,古代的战争,主要就是城池的攻防战,特别是对都城的占领。

城池,又叫城郭,它的名字本身就说明了修建的目的就是出于军事防御考虑,所以,除了修筑高大的城墙外,城内都要驻扎军队,城外还要再挖一条护城河,总之就是怎么坚固怎么来,怎么险峻怎么修。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攻城往往都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出的选择。为什么呢?因为打一座城池太难了,一般在攻方超出守城方5倍甚至10倍以上兵力时,攻城才有胜算。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时,遇到只有千余守军的陈仓城,5万蜀汉大军打了20多天城门都没摸着,最后被迫退兵;安史之乱时,唐将张巡靠着几千残兵,愣是坚守睢阳100多天;蒙古打南宋钓鱼城,一年都没有攻下,大汗蒙哥还被宋军打死了;秦军攻打赵国邯郸之战,对方更是坚守2年之久。

不仅如此,宋朝以前,攻城器械也非常有限,打一座城池经年累月那都是常事。那么就出现一个疑问:城池绕过去行不行?答案是行,燕王朱棣造反时,打济南打不下来,最后就是绕过济南直攻南京,这才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但不是每座城池都可以绕过去的,特别是古代的城池都刻意修在战略要地上。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吴楚联军不直取长安,而是猛攻梁国都城,为什么?不打不行啊,粮道不通,就算绕过去也容易被前后夹击。

所以,如果古代的数百座城池中有十分之一像即墨、睢阳这样坚守,再加上长安、洛阳这种级别的超级大城,那一座座去打,最快也得几十年。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大一统王朝从发动统一战争到最后实现全国统一,往往只需要10年甚至更短,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只用了10年,隋朝统一陈朝只用了2个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无非是这3个:

1、传檄而定

古代君权社会,君主可以说就是等同于国家。所以,攻城时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攻打都城,一旦君主投降,就算还剩下100座城池,那基本一道诏书就能收复。

魏灭蜀时,邓艾绕过蜀汉主力直取成都。当时成都以南的大片国土都还在蜀汉手里,但刘禅投降后一道诏书过去,守军也就开城投降了。古代很多统一战都是这么打的,都城一破,皇帝一抓,其他地方也就没有了守城的意义。

2、不先打城池

上文提到,城池往往是一国的人口和资源聚集地,那这里为什么又说不直接打城池呢?很简单,因为攻城伤亡太大。很多时候统一战争之所以只打几年就结束了,往往就是防守一方出城作战,结果主力被歼灭,最后守城军力匮乏才失败的。

待城里好好的,干嘛要出城作战呢?一种情况是耗不起。秦灭楚时,王翦就是这么干的,带了60万大军在楚国待了2年不动,而楚军30万人人吃马喂实在耗不过对方,就急于跟秦军决战,这就导致他不可能坚守在一座座城池当中;另一种情况就是坚守在城池中兵力无法集中,容易被对方分割包围给困死。

3、大一统思想

这个是最关键的因素。当统一战发起的时候,往往攻击方是实力鼎盛,而防守方腐朽衰落。所以,统一的一方在统一的过程中,打的旗号都是救世安民,只要不去故意屠杀百姓,没人会死扛,因为大家觉得统一了才不会有战争。

秦朝虽然是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但其实在春秋时就已经产生了大一统思想,《春秋公羊传》就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就是一种认同感,虽然各为其主,但说到底都还是华夏文明。

相关参考

古代打仗时的攻城云梯是怎么样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打仗时的攻城云梯介绍,欢迎阅读哦~我国古代的政权一直都是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各政权不停的交替,战争时有发生。为了保卫城池,每个国家都会有很多巧妙的防御措施,其中,筑城墙

历史秘闻 古代打仗时的攻城云梯是怎么样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打仗时的攻城云梯介绍,欢迎阅读哦~我国古代的政权一直都是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各政权不停的交替,战争时有发生。为了保卫城池,每个国家都会有很多巧妙的防御措施,其中,筑城墙

古代打下一座城池需要2年 为什么统一的时间却只需要10年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城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分析历史故事,成败原因在古代,城池是一个国家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地,就算两军对垒歼灭对方几十万人,只要城池没攻下,就等于获胜一方什么也没捞着

历史军事 古代打仗时,守城士兵为何不把攻城的云梯推倒以绝后患呢

在古时候城池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每场战争都是围绕城池而展开,双方都是以攻城拔寨作为自己的战斗目标。可以说我国数千年的战争史其实就是城池的攻防史。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城池攻防战

大型古城遗址,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尧封阏伯为火正,也就是传说中的火神。阏伯的封号为「”商”,商丘由此而来。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

大型古城遗址,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尧封阏伯为火正,也就是传说中的火神。阏伯的封号为「”商”,商丘由此而来。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

古代遇到攻不下来的城池, 为什么不直接绕过去? 你绕一个试试

《孙子兵法》中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然而,在双方实力悬殊较大的时候,弱势一方通常会选择拒城而守,通过加强城防、动员百姓、坚壁清野等措施增加敌方难度,故而又有“

历史人物 将军夫人悄悄放走两个逃兵,40年后一座城池免遭屠城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条,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毕竟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物产丰富诱惑颇多的年代,敬善警恶都能让人更好的坚守行事底线。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种善因、得善果的故事。

历史人物 将军夫人悄悄放走两个逃兵,40年后一座城池免遭屠城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条,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毕竟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物产丰富诱惑颇多的年代,敬善警恶都能让人更好的坚守行事底线。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种善因、得善果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 缓兵之计退吴军

   三国时期,司马昭伐吴失败以后,全军北撤。诸葛恪率领吴军乘胜北进,一直进到魏国新城郡。吴军包围了城池,一连攻了三个多月,没有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