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傅山在医学上的成就 傅山的医学著作
Posted 道家
篇首语: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傅山在医学上的成就 傅山的医学著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傅山在医学上的成就 傅山的医学著作
傅山 傅山崇尚道家思想,对道家传统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不仅在书法、绘画、哲学、诗歌、考据等方面都有研究,在医学上的造诣也不浅,在当时有着“医圣”之称,也有多部医学作品传世。 傅山在医学上的成就>傅山在中医药史上的“大师”级地位。>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医药卫生分册》在“医学人物”中,收入上自传说中的岐伯、黄帝,下至1975年去世的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蒲辅周,约5000多年的中国中医药史上,共收中医中药学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仅有一人,即傅山。>在“傅青主”条中,释述:“名山,……博涉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提倡‘经子不分’,目的在把诸子和六经列于平等地位。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通医学。传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书,疑系后人托名之作,但其书流行颇广,有参考价值。”在辞海所收71名中医中药学界的“大家”中,绝大部分是一生专门从事医药的,精通经史或兼工书画的仅七八人。只有宋朝的沈括是政治家、科学家兼医学家,傅山是思想家、道家学者、艺术家而又以医名世的大医学家。傅山他自称“老夫学老庄者也。”,并将其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运用到医学中。由此可见傅山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虽以“余力”研究医学,但却称得上是一位“医学大师”,而决非一时一地的“名医”。>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傅山的传记收入《哲学》卷中,但同样肯定他“又精医学”。在《哲学》卷中所列中国古今哲学家约为200名,其中除傅山外,其余诸人中讲到精于医学的只有宋代的沈括。>傅山的医学著作>《外经微言》,清代抄本,共分九卷,一卷论养生、天癸、月经、子嗣、寿夭,二卷论经络始终、标本顺逆,三四五卷论五行生克、脏腑气化,六七卷论五运六气、四时八风,八卷论伤寒、瘟疫,九卷论阴阳寒热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发《内经》理论,有关学者认为是“学习和研究《内经》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综合性临床著作《辩证录》《大小诸症方论》《石室秘录》>专科著作 《傅青主女科》、《男科》、《青囊秘诀》(外科)>《青囊秘诀》把外科疾病视为整体病变的局部表现,对21种疮疡,使用98条方剂口服内消,形成了系统的以消、托、补为主要内容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外科医疗体系。《女科》、《男科》则流传更广,尤以《女科》著名,在当代中医妇科仍奉为案头必备之书。相关参考
傅山傅山著有《霜红龛集》《傅青主女科》等作品,与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并称“清初六大师”,人们称之为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山的故事>结交志士>不久后,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傅山开始了长期、秘密的
明末清初医家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青主除精通医学之外,兼工儒学、史学、内丹、道学、佛学、诗词、书法、绘画、金石、武术、音韵训
傅山(1606--1684)(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六月十九日-农历六月十二日)明清之际思想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
宋慈被法医认为是自己的祖师,宋慈对现代法医学有重大的贡献,那么,宋慈有没有留下什么医学著作呢?宋慈当然有留下医学著作,宋慈撰写的医学著作就是闻名全国的《洗冤集录》,这是世界上的最早的法医专著。到现在,
宋慈被法医认为是自己的祖师,宋慈对现代法医学有重大的贡献,那么,宋慈有没有留下什么医学著作呢?宋慈当然有留下医学著作,宋慈撰写的医学著作就是闻名全国的《洗冤集录》,这是世界上的最早的法医专著。到现在,
(1)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2)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3)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
孙思邈(541年-682年),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著作《千金要方》。医术成就>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
叶桂生前伤病盈门、日日忙于诊治病人,无暇亲笔著述。他留给后学者的宝贵医学著作,全部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人搜集、整理的结果。其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温热论》>在清代以
中国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是什么?是由谁著作的 《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由南宋宋慈著,刊于宋淳七年(1247)。其出规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50多年,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
人物简介王好古(1200—1264年),字进之(一作信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王氏自小聪明好学,成年后博通经史,究心医道。他少时曾经与李杲一同受业于张元素(年辈较李氏为晚),后来又从师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