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天霞早年是什么样子的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李天霞简介
Posted 后任
篇首语: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天霞早年是什么样子的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李天霞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天霞早年是什么样子的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李天霞简介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整编74师前身)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军长、余程万师长、廖龄奇师长、张灵甫副师长等均为该军代表人物。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00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整编第83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兵团第一纵队司令官、国民政府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国民革命军第73军军长等职。1949年9月因福建平潭失守,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十二年,从此一蹶不振,结束军旅生涯。1967年2月10日(正月初二),在台北与世长辞,享年60岁。>>早年经历>李天霞,1907年12月23日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县城(今上海宝山区)一个殷实商人家里。其父李霭亭在家排行老四,原先在吴淞镇经营米业,后来在上海四川北路海宁路西端开设“慎大米行"和南市三牌楼“宏大米行”。其母刘氏是吴淞镇大米商刘家的独生女,李5岁随母移居上海(住慎大米行楼上),因米行地处闹市,雇员们投其所好经常带李出入各种娱乐场所,自封孩子王。童年好胜逞强的习气,使其后来在戎马生涯中专横剽悍。李先后就读于周家宅私塾、中西公学、市北公学、江南大学。李敬慕市北公学里的3位老师,教历史和数学的朱剑兰老师,其文笔犀利,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李最喜欢听他讲每个历史时期的治乱之策。语文老师李肖白,一手好字,好文章,朗读时声情并茂,像个话剧演员。英文老师潘公展(后为政坛风云人物),英语纯正,读写俱佳,他经常增加同学们的作业,李天霞常为英文造句开夜车,受益匪浅。>李读小学、中学期间都由他的表姐俞玉佩接送。她比李大十几岁,其外祖父是个武师,父亲是个武秀才。因从小耳濡目染,有些功夫。但个性温柔贤淑,对李体贴入微,饮食起居定时定量,每晚替李洗浴后还要进行按摩。李的身体在表姐细心照顾之下逐日健壮,以致在军旅生涯中健步如飞,甚至数日不眠仍精神十足。>>李的母亲患肠癌而死,留下一对儿女——李天霞和李惜阴(兄妹相差6岁),不久父亲续弦,娶的是黄举人家的老小姐。1922年6月,上海地区发生鼠疫,李的父亲和继母双双病故。其父享年未满五十岁,可是留下的遗产令李的大伯、二伯垂涎,幸亏忠诚老实的大管家朱表叔和准岳父徐盛江出面干涉才免遭瓜分。徐盛江是县城的土豪,数代是盐商。民国后,盐商的黄金时代已过去,家业日渐败落。他早就想高攀李家,虽说亲家亡故,但大笔的遗产仍像磁铁般吸引他,经他与李家族长遗老们频繁接洽,总算替李天霞保住了大部分的财产,当然,也使他如愿以偿。1922年农历10月,李天霞和徐盛江的女儿徐文娟(岫芬)结为伉俪,婚后李仍回上海读书,每周回家一次。上海是个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李不甘寂寞经常和童年的伙伴,大学的同窗好友周大伟出入赌场和色情场所,李从小有沐浴的习惯,更喜欢去虬江路17号日本按摩院消遣。>1923年秋“日本天胜娘魔术团”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爱普卢戏院”公演。李为此着魔,每晚必看,尤其欣赏“催眠术”表演,拜魔术团的田岩夫为师。每天中午田岩夫和几位日本少女来李家传授技艺,直到一个月后她们演毕回国,学费交了200元,可是招待吃饭送礼却花费2000元。“催眠术”学会了,为日后研究运用高级心理学奠定了基础。李天霞对九流中的阴阳学说,即麻衣相术生辰八字及奇门遁甲颇感兴趣,限于只知熟背而不能运用。直至从军后,部队驻扎松潘,在深山古庙里遇一老僧开解,才将这些学术研究入门。>李天霞在17岁时,交往的朋友甚多,不乏三教九流。因为他有钱,别人向他开口,从不打回票。当时,在北四川路海宁路一带已小有名气。这引起了帮会的注意,有人引荐他拜老头子,因帮规繁琐被谢绝。虽说李没有参加帮会,但仍与“青帮”“洪帮”的朋友保持密切的关系。1924年春天来到了,李天霞18岁,身强力壮,眉宇间显露出军人的气质。身为中国国民党党员的体育老师顾名世很器重他,经常和他谈论中国历史,指出只有从事革命运动,才能打倒祸国殃民的军阀,并且送了几本有关“三民主义”的书给他。李似乎从书本中找到了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顾老师创办“新江苏周刊”,李捐赠500元,并用“天涯”笔名写了几篇大骂军阀的文章,虽说作品幼稚,但经顾老师润色后仍刊载出来,李受到很大鼓舞,逐渐充实了革命知识,坚定了打倒军阀的决心。同年10月15日李由顾先生介绍,在上海环龙路44号(今南昌路)中国国民党上海党部办了入党手续。11月中旬,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召开国民会议,17日抵达上海,李随顾老师参加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李回来后热血沸腾,决心投考黄埔军校报效祖国。1925年3月,李接到组织通知;4月19日乘太古公司的“广肇轮”去广州。李唯恐妻子反对,欲借去香港读书为名离开上海。4月19日晚,李由朱表叔送上船。同去广州的有几十个青年人,其中除顾老师外还有毛邦初(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侄子,后任国民政府空军副总司令),方先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兵团副司令官),钱东亮(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中将部员)等。几天后,转乘小火轮到达黄埔,随即进入黄埔军校招待所。那是一排排瓦房式的茅草房,已经住了许多人,北方口音居多。经过文化考试和体格检查后,李脱颖而出,在1225名录取者中名列17,编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团第七连,从此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1927年8月,李随北伐军南下广东,阻截南昌起义部队,于会昌之役负伤。后随军由粤经闽浙至松江。1928年,李任整编3师15团3营营长,部队驻上海曹家渡,经常回老家宝山探亲。翌年,其妻分娩,三天后患产后热身亡。尚在襁褓中的男婴取名李塞安,暂由外婆扶养。这时李家家产己被嗜好鸦片的岳父挥霍殆尽。1930年,李担任教导第3师2团2营营长转战湘鄂,在浏阳娶卢淡莲为妻,后任80团中校团副,因团长夏楚中升旅长,而自己未能转正,托病辞职,回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八期任第九队队长。>1932年,李调任“南昌行营”第一厅中校参谋。1933年,李任保定编练处第6团中校团副。1934年,调江西抚州任补充第一旅3团上校团长。参加对中共苏区第五次围剿,与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作战,使红军7军团和红军10军团在江西谭家桥玉环山遭到惨败。补充第一旅受到“南昌行营”嘉奖。此后该部开赴川陕边境阻截长征中的红军于藏腊。>1936年秋,回师汉中,补充第一旅扩编为51师(师长王耀武),李任少将副师长,此时恰逢西安事变,51师被编入“讨逆军”第10纵队。该师从汉中经子午谷进出于西安以西地区,与其它国民革命军形成对西安的合围之势,最终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51师奉命折回。>李天霞多年未回故里,思念家乡父老乡亲。1936年年底,他携妻卢淡莲和勤务兵搭机取道西安飞回上海。宝山县县长闻知,亲自迎接设宴款待。李的原配夫人徐氏去世多年,其父与两个配偶也盖棺十余年,四只灵柩一直寄放在宝山城北偶的庙里,李在众多乡亲簇拥下前往祭扫。李说早应该让他们入土为安,他花了100元在西北买了一小块土地,为其先父母建造了一座水泥墓,前妻则葬在旁边的土墓里,同时摆了三天酒席招待亲朋好友,并请和尚进行超度。春节过后,李一行人搭轮船经汉口回陕西,随行的还有寄托在岳父家的儿子李塞安,时年已七岁。>相关参考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整编74师前身)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军长、余程万师长,廖龄奇师长,张灵甫副师长等均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整编74师前身)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军长、余程万师长,廖龄奇师长,张灵甫副师长等均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整编74师前身)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军长、余程万师长,廖龄奇师长,张灵甫副师长等均
李天霞江苏常熟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历任排、连、营、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6月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第二十九军第四十师师长,率部参加武汉会战。后改任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194
当74师被围时,奉命救援的部队达7个军(师)之多,离74师最近的除了83师外,还有25师和第7军,可以说这三个部队是救援74师的主力。如果说83师见死不救,那么25师和第7军跑哪里去了?黄百韬和张
作为军人的张灵甫,身高1.8米有余,相貌不输今日偶像剧中的男主角,且国学根底深厚,书画兼修(落难之时一度以出售字画为生)。74师是原来的七十四军,是俞济时等人的起家部队,王耀武任军长时,人马一度多达五
大家都知道1947年初,蒋介石调集40多万大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此时,踌躇满志的蒋介石或许没有想到,他将要接受的是一场惨败。由于张灵甫率领的号称“御林军”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 施中诚为什么要违背了当初的誓言 施中诚是怎么从骂名种摆脱出来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施中诚这个名字并不是很熟悉,但是李天霞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很熟悉。当年,王耀武将李天霞从74军中踢了出去,给他担任了一个普通军的军长,然后从另一个军中调来了施中诚担任74军的军长。>
根据电影《红日》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日》在大陆热播,国民党74师师长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亿万观众面前。显然,编导为了让的形象在近乎完美中去,增加了不少关于国民党腐败的剧情。从顾祝同、汤恩伯、李天霞无
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辖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和俞济时第58师(辖吴继光174旅、邱维达172旅,该师系国民政府警卫1旅扩编而成,是74军的骨干)合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