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艾萨克·阿西莫夫作品有哪些

Posted 机器人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徒劳无功,权当做磨练你的意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艾萨克·阿西莫夫作品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艾萨克·阿西莫夫作品有哪些

小说特色>场景宏大>阿西莫夫借鉴《罗马帝国衰亡史》所写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未来的历史”,发生在非常非常遥远的将来。那时候,人类文明已遍及银河系的两千五百万个行星,总人口也人大膨胀,出现了一个横跨整个银河系的“银河帝国”。这一系列与《机器人》、《帝国》等系列相互贯串起来,其时间跨度超过两万年。在这三大系列中,阿西莫夫通过银河帝国的兴亡史讨论了人性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比起一般的科幻作品更加充满人文关怀。>语言朴实>阿西莫夫在自传中曾说:“我有意识地运用一种非常平实的写作风格,甚至是口语式的风格,这样写起来可以很快,而且很少出差错。如果谁认为简明扼要、不装腔作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建议他来试试看。”他提出了“镶嵌玻璃和平板玻璃”理论:“有的作品就像你在有色玻璃橱窗里见到的镶嵌玻璃。这种玻璃橱窗很美丽,在光照下色彩斑斓,却无法看透它们。同样,有的诗作很美丽,很容易打动人,但是如果你真想要弄明白的话,这类作品可能很晦涩,很难懂。”>1980年,科幻学者詹姆斯·甘恩评论《我,机器人》时认为:“除了这两篇短篇小说,《骗子》和《证据》,不是角色主导的故事,所有情节发展差不多都借由对话,带点动作,没有什么乡土色彩或之类的特色,对白(至多是)实用,风格(至多是)直接…机器人的短篇小说,实际上几乎所有阿西莫夫的小说,角色都是在一幕朴实无华的舞台上演出。”>>叙事技巧>传记作者米歇尔·怀特认为,阿西莫夫具有罕见的讲故事的天才。他的故事情节虽然错综复杂但完全可信,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技巧更是无人能及。例如在《永恒的终结》中,阿西莫夫围绕时空旅行的主题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包括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部书拥有构思巧妙、令人信服的情节,极富冒险、充满悬念。阿西莫夫创造了一种完美的故事节奏,他一步步地推进着情节的发展,犹如在由浅人深地解释一个科学原理。他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很强,使读者立即就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并被他深深吸引。>有一位记者这么评价阿西莫夫的写作风格:“为什么我觉得他的写作风格如此与众不同?让我来告诉你,那时因为他是在与你聊天,而不是对你说教。他就在客厅里,坐在沙发上,喝着一杯晚餐剩下的咖啡。他只是顺便进来打个招呼。他是一个老朋友,一个能聆听你心声的人。你知道,他就是那种人,握手很有劲,笑起来满脸相子,但很亲切。”>善造悬念>阿西莫夫从小就喜欢看侦探小说,这种爱好后来伴随着他的一生。对于侦探小说,阿西莫夫有着自己的观点:“我不喜欢现代的硬汉探案故事,太过暴力的小说,或犯罪心理分析研究。我喜欢那种现在所谓的‘安逸型探案’,那种有几个可疑人物,最后用推理而不是用枪击来解决问题的故事。”>出于对侦探小说的爱好,阿西莫夫把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结合起来,创作“科幻探案小说”,如他的几部长篇机器人科幻小说《钢穴》、《裸阳》、《曙光中的机器人》等,讲述了侦探以利亚·贝莱和机器人搭档机·丹尼尔·奥利瓦携手办案的故事,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寓意深刻>科幻史家、评论家普遍认为,《基地》系列称得上是20世纪40和50年代以来“成熟”科幻小说的最佳典范。小说描写的是宇宙,暗示的却是地球,即在这个新“造”的世界里,“重演”的实际上是人类的历史:它深刻地反映了工业社会中人类的苦恼,人类崇拜科学而又害怕科学的心理,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并指出了人类,尤其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小说不仅融入了比现实先进得多的科学,而且还交织着复杂、高深的社会心理探讨。其蕴涵的主题思想是:科学技术固然重要,是强国的基础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哲学思想;先进的社会科学与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将会产生更为文明的生活方式。>理念新颖>《牛津英语词典》曾提出:“正子学”“心理史学”和“机器人学”这几个名词首创于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基地》系列中,阿西莫夫借主人公哈里·谢顿之口提出了“心理史学”这个概念。心理史学是阿西莫夫以物理学的“气体分子动力学”转化而成的社会学说。“气体分子动力学”不能估计每个分子的运动,但能计算出整体是膨胀还是收缩;同样的道理,心理史学不能预测个人的命运,但把经济及社会力量的影响导入模型后,便可准确地预测出社会的发展走向,甚至进一步在关键点导入适当的变数,进而改变以后社会发展的可能途径。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坦陈,正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促使他进入了经济学领域。>在《我,机器人》的第四个机器人短篇《转圈圈》中,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并在故事里直接引用。这也是“机器人学”这个名词在人类历史上首度亮相。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因不运动而使人类受到伤害;>机器人必须执行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与第一条定律相抵触;>在不违背第一、二条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批评声音>有批评者认为,在《基地》系列小说中,阿西莫夫极少描写人物的生活,他们似乎都生活在真空中,周围塞满了机器及过去与未来的种种影像。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毫无寓意,他们的生活也毫无深度,通常只是些在银河系这个大舞台上演戏的剪纸人物。>阿西莫夫的小说另一个经常遭人非议之处,就是作品鲜有女性出场。在1952年《火星人的方式》初稿中,这一特点被发挥得淋淳尽致:故事中没有一个女性人物。>科普特色>“背景广阔,主线鲜明;布局得体,结构严整;推理缜密,叙述生动;史料详尽,立足前沿;新意迭出,深蕴哲理”,这是跟阿西莫夫有过直接交往的卞毓麟先生对阿西莫夫科普作品特色的概括。在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中,内容的广泛性与叙述的逻辑性有着完美的统一。>他能在极其广阔的知识背景中牢牢地把握住写作的主线,从而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在他的科普作品中,科学性与通俗性也有着高度的统一。他经常在书的开头,甚至在序言中,就提出种种引人入胜的问题,从而能在一开始就从心理上抓住读者;紧接着的展开部分叙述之生动更不待言,结尾部分则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展望性而使人感到余韵无穷。阿西莫夫的许多作品又是现代性与历史感高度统一的典范,血肉饱满的科学过程往往使他的通俗读物兼具普及功能与学术价值。>>阿西莫夫还常常能够迅速地从一个主题转到另外一个主题,而且乐此不疲。这也是他创作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他天生具有一种“施教能力”,总能直截了当地说明事物,准确无误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从而创立了自己友好、坦诚地直接诉诸读者的风格,并频繁地运用于写作中。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艾萨克·阿西莫夫简介

专业:作家、生物化学教授国籍:美国俄罗斯为什么出名:艾萨克·阿西莫夫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著有500多部作品。他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包括他的基础系列和机器人系列。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包括他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

历史人物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谁

早年生活>1920年1月2日,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在俄罗斯莫斯科西南约250英里的一个名叫彼得罗维奇的小村庄里,父母是俄国犹太人。快到2岁时,他才得第一场大病,差点死于肺炎。据阿西莫夫家族记载,艾萨克

历史人物 关于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评价如何

《基地三部曲》为科幻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它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说都大,60年代中期创作的《星际旅行》无疑也得益于它的启迪。同时,它还激起了70年代的科幻影片浪潮,其中最具代表

历史人物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的作品有哪些

处女作>1879年的秋天,列维坦完成了《索科尔尼克的秋日》这幅名画。这是他的处女作。画面上重现了灰暗的金色秋日,这秋景如同当时俄罗斯的生活、如同列维坦本人的生活那样凄凉、惨淡,它从画面上发出一股微微的

历史人物 伊萨克·巴罗简介_伊萨克·巴罗和牛顿_伊萨克·巴罗的生平贡献_伊萨克·巴罗评价

中文名称:伊萨克·巴罗外文名称:IsaacBarrow国籍:英国出生地:伦敦出生日期:1630年10月逝世日期:1677年5月4日代表作品:《光学讲义》《几何讲义》伊萨克·巴罗——英国著名数学家  伊

外国军事人物 纳希莫夫

   能攻善守的海军统帅纳希莫夫(1802年~1855年)   俄国海军统帅,海军上将。出生在斯摩棱斯克省维亚济马县戈罗多克镇。1818年,

大爆炸理论”是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于哪一年提出的

宇宙大爆炸(BigBang)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

历史人物 列维坦风景油画_俄罗斯画家列维坦_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是谁

中文名:列维坦外文名:Levitan,IsaakIliich国籍:俄国出生地:立陶宛基巴尔塔出生日期:1860年8月18日逝世日期:1900年7月22日职业:写生画家代表作品:《弗拉基米尔卡》、《墓地

火星异种人物能力表

NO.01乔瑟夫NO.02阿道夫・莱因哈德电鳗NO.03西鲁维斯塔・阿西莫夫塔斯马尼亚帝王蟹NO.03小町小吉大雀蜂NO.05米歇尔・K・戴维斯爆炸蚂蚁+子弹蚁NO.06膝丸灯大蓑蛾+螳螂NO.07亚

火星异种前九位属性介绍

1:乔瑟夫·G·牛顿(罗马)能力还没说,但体术很牛逼2:阿道夫·莱因哈德(德国)电鳗3:西鲁维斯塔·阿西莫夫(俄罗斯)塔斯马尼亚帝王蟹坚硬的甲克,可再生的手臂+柔道(44:刘翔武(中国)隐藏实力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