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传奇故事,郑綮不愿也不忍心作为亡国之相

Posted 宰相

篇首语: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传奇故事,郑綮不愿也不忍心作为亡国之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传奇故事,郑綮不愿也不忍心作为亡国之相

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二月,特命郑綮为相。中书省吏参谒郑綮,告诉他圣上恩命即将颁下。他笑而问道:“诸君大误,俾天下人并不识字,宰相不及郑五也。”意谓我做宰相哪有可能?除非是天下人都不识字。胥吏说道:“出自圣旨特恩,不久,制诏即将下达。”郑綮抗其手说道:“万一如此,笑杀他人。”明日,果然制下,亲宾来贺。郑綮道:“歇后郑五做宰相,时事可知矣!”郑綮,善作诗,不拘音律,常讽刺政事,其诗诙谐有趣,人称歇后诗,又其排行第五,故时人称他为“歇后郑五”,显然带有讽刺的意思。他做宰相,当然被人看做是不上台面的。郑綮说以上这些话,既是说明拜相是自己料想不到之事,也是一种自我解嘲,更是对时政的惊讶,以及对朝廷用人的叹息!>>须知,在任命郑綮为相时,当时宰相就有韦昭度、崔昭纬、徐彦若、郑延昌、崔胤六人,哪有容郑綮插足用事之地。当然,郑綮很知趣,他“累表辞让”,推辞不了之后,还是迎难而上。不过他在相位,只做了三个多月,便自求隐退,告病致仕回家了。>史臣记载郑綮拜相事,明显是奚落和鄙视郑綮为相,不符人望,不合省阁规矩,甚至指为唐“季末之妖”。这是带有政治偏见的说法。《旧唐书》卷179《郑綮传》记载:郑綮以进士登第,历任朝廷监察御史、左右司郎中等紧要之职,出外为庐州刺史。黄巢乱唐时,“所过郡邑,无不残破”。郑綮移文黄巢,劝诫他不要犯境。巢竟移兵他去,州得完城。岁满后,俸禄所得,不携去,封存州库。他盗至“终不犯郑使君钱”。此说明郑綮治州,名声很好,为百姓所仰服。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才干无法挽回唐末世危亡之局,在君命难违下,不得不表明自己的忠臣心态,然后又主动辞退。区区自嘲的话,乃是掩盖他胸怀磊落、才思迈群的器局。他圭角不露,不愿也不忍心作为亡国之相,实有高眺远虑之思。>后之读史者,牵于史臣的论调,鹦鹉学舌,对郑綮也是嘲笑有加。“歇后郑五”遂作为无能宰相传名后世。史之嘲弄人竟有如此之大,这与欧阳修撰《五代史》称冯道为无廉耻宰相,竟似出一辙!

相关参考

论王朝最后时期,宁愿被推翻却也不愿改革,为何

翻看中外历史,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在王朝末期时,已经病入膏肓了,作为上层的统治阶级却依然花天酒地,拼命压榨百姓,最终导致官逼民反,王朝覆灭。每次看到这,很多人都疑惑,既然阶级矛盾这么尖锐,统

历史人物 唐昭宗时期宰相郑綮_郑綮简介_郑綮辞相_郑綮怎么读

本名:郑綮拼音:[zhèngqìng]字号:字蕴武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郑州荥阳主要作品:《开天传信记》主要成就: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拜太子少保郑綮–唐昭宗时期宰相  郑綮,(公元?年至八九

历史人物 唐昭宗时期宰相郑綮_郑綮简介_郑綮辞相_郑綮怎么读

本名:郑綮拼音:[zhèngqìng]字号:字蕴武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郑州荥阳主要作品:《开天传信记》主要成就: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拜太子少保郑綮–唐昭宗时期宰相  郑綮,(公元?年至九年

历史人物 张鲁为什么宁愿做奴隶也不愿做刘备的座上客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中张鲁为什么宁愿作曹操的奴隶,也不愿意做刘备的座上客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得知孙权不宣而战,刘备决定有必要教训一下孙权。但得知曹操进军汉中的消息,刘备心下却并不

历史人物 郑綮辞相,唐朝郑綮为什么不愿意当宰相

郑綮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考中进士,先后担任监察、殿中,又担任部员外、刑司郎中等职务,待的都是些清水衙门,家里本来就穷,原指望他当官之后能够有所助益,但官是做了好几年,在俸禄上却毫无增进。于是,他上表

五斗米教张鲁,宁可投降曹操也不愿和刘备结盟?

五斗米教张鲁,宁可投降曹操也不愿和刘备结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太平道徒以黄巾束额为帜,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而在黄巾起义之前许多年,另外一支由道家衍变而出

张鲁为什么说宁为魏公奴也不愿为刘备上客

张鲁,东汉末年割据汉中的一带军阀,占据汉中长达三十多年,后来投降于曹操。他曾说过:“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上客。”,是什么致使他说出这样的话?他曾经是雄踞汉中的一带军阀,手下有不少能人志士,有哪些人呢,

项羽为何宁可自杀,也不愿过江逃生

两千多年前的乌江边,有两伙人在此发生激战,一方是项羽带着仅有的十几名士兵,另一方则是刘邦手下的上万汉军,实力对比相当明显。面对着数百倍于己的敌人,西楚霸王项羽毫不畏惧,甚至露出一抹别人读不懂的微笑。项

秦末名将章邯为什么宁愿投降项羽,也不愿跟随刘邦呢

秦末名将章邯为什么宁愿投降项羽,也不愿跟随刘邦呢?  秦始皇崩世之后,继位的秦二世嬴胡亥能力有限,被赵高完全掌控,本来统治基础就极度不稳定的大秦帝国,一片风雨飘摇。  章邯是秦朝末年的一代名将,当时残

项羽宁死也不愿过乌江,不是因为他傻,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项羽宁死也不愿过乌江,不是因为他傻,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句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仍为世人所熟知。而项羽在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