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上海金山名人志——清代状元蔡以台

Posted 状元

篇首语:没关系,天空越黑,星星越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上海金山名人志——清代状元蔡以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上海金山名人志——清代状元蔡以台

蔡以台生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字季实,号兰圃,又号小栖真樵者。枫泾南镇人,兄弟排行第三,母陆氏,与沈德潜母亲同为陆贽后裔。蔡以台是很有天赋的江南才子。童年时勤奋好学,加上受到名儒沈辰垣的启蒙,诗文书法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乾隆十五年(1750年)考中举人(顺天中式),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会试得第一(会元),同年四月殿试得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分校顺天乡试,不久担任日讲起居注官,在宫中讲经论史并负责记录皇帝的生活起居等情况。>>乾隆三年(1738年),蔡以台在京城与纪晓岚、陈孝泳、窦光鼐、刘补山、刘西野、李应弦、陆青来等人一同师从董邦达(著名画家、官至礼部尚书)。他于乾隆九年(1744年)考中秀才(顺天副贡)后,担任景山教习一职,期满以知县用。乾隆十五年(1750年)考中举人(顺天中式),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会试得第一(会元),同年四月殿试得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分校顺天乡试,不久担任日讲起居注官,在宫中讲经论史并负责记录皇帝的生活起居等情况。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春,被钦点为会试同考官,因随乾隆帝出巡山西五台山,未及入场监考。他在担任考官期间,处事公正,唯才录用,尤其能提携出身低微的人,受到时人称道。蔡以台又以至孝著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因赡养年迈父亲而辞官回乡。父亲故世后,他由于悲伤过度,得病身亡。>蔡以台学识渊博、善辨钟鼎、金石、图书等文物真赝。书法得颜鲁公三昧,诗文气骨奇高,清丽绝俗。他生性耿直,不愿结交权势官宦。平时著作大多不署名,著有《三友斋遗稿》《姓氏窃略》,现存文稿还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后所作的《亚圣南祠始末记》等。>蔡以台的书法,存世作品很少,现存仅有二幅尺牍。从《续修枫泾小志》称其“书法得颜鲁公三昧”,可见其书法之功力。还有他考中状元的过程,也能说明问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殿试时,殿试主考官原拟蔡以台为第二,第一为梅立本。乾隆皇帝看过试卷原稿后,认为蔡以台写的字很漂亮,亲自将蔡以台拔为第一,而把梅立本改为第二。此事可以证明蔡以台的书法是很好的。>蔡以台善画,但与书法一样,并未留下多少画作,目前能见到的仅有一幅画,即乾隆二十六年所画的《兰石图》。从这幅画能够领略到他的绘画才能。他于乾隆三年(1738年)即拜著名书画家董邦达为师(董邦达虽然官至礼部尚书,但史料均以书画家著称),学习书法、绘画。可以想像长期拜师于董邦达的他,绘画功底应该不会差的。>《续修枫泾小志》称蔡以台“诗文气骨奇高,清丽绝俗”。恐怕不会没有来由。蔡以台的诗文,其著有《三友斋遗稿》,但该书难以见到。目前仅找到蔡以台诗7首。2首录入《晚晴簃诗汇》,2首录入《续槜李诗系》,2首录入《枫泾小志》,1首录入《遂安县志》。分别为6首七律和1首五律,每首对仗工整,词藻清丽,音韵铿锵,显示了作者的笔力雄健和功底深厚。据《碧溪诗话》评述:“蔡修撰诗求之三十馀年不可得见,嘉庆丁巳始得读之,诗仅二十馀首,而冠首一篇《平定回部大功告成恭记》五言长律一百二十韵,华藻宏丽,洵鸣盛之巨制,馀也格高调爽,不类蛙蝇凡响。”又见《石濑山房诗话》评述:“殿撰……试南宫(会试),廷试(殿试)皆第一。是科礼闱,首场始用五言八韵排律一首,钦命题赋得循名责实得先字,殿撰诗传诵一时,馀不概见。”《碧溪诗话》与《石濑山房诗话》对蔡以台诗的评价是很高的。>蔡以台的文章,与其诗一样清丽绝俗,从他能考中状元就可说明问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会状元卷,洋洋洒洒,富有文采,今在南京科举博物馆展出。读过他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所题《闻川泛棹集》序及《亚圣南祠始末记》,也能领略到他文章的精美。>由此可见,蔡以台在诗文、书画方面是很有才能的,他对识别钟鼎图书金石也很擅长,只是他的书稿著述大多不署名,因而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对他在识别钟鼎图书金石方面的才华了解不多,确实有些遗憾。>人品高尚 堪称楷模>蔡以台的人品值得敬仰,堪为后世楷模。最明显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勤奋好学,发愤读书。蔡以台这种好学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虽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中,但他自幼即勤奋好学,绝无纨绔之气。枫泾妙常庵是他常去读书的地方,留下了“蔡以台读书台”遗迹。三友斋宅内的“蔡状元读书楼”也是因他奋发读书而闻名。《石濑山房诗话》称他:“家素封,折节读书,入成均,名噪都下,俊京兆,试南宫,廷试皆第一。”概括了他的读书精神和取得的成就。经过不断地刻苦学习,他终于在会试、殿试中双获第一名,会状连元成为了历史佳话。>二是生性耿直。蔡以台生性耿直,淡泊名利。《续修枫泾小志》称他:“生性耿直,不愿结交权势官宦。平时著作大多不署名”。而《光绪嘉善县志》亦称他:“家居不谒当事,不妄交游。著述多不属草。”蔡以台中状元后,循例授修撰,步入翰林,此时活络一点的人,仕途将是一片光明。但他不会拍马屁巴结上司,不与结党营私者为伍,最终辞官而退,完全是其性格所致。从他的诗:“白板岩扉负甲开,但无车马便蓬莱。”“前人遗迹怆何在,衰柳披烟一钓台”,可以看到他早已具有隐退之心,诗中真切反映了他的心态与人品。在告假回乡奉养亲老期间,他也并未按官场潜规则去拜访当地的府县当政者,这些都表露出他不愿巴结权贵势力的气质。>三是极尽孝道。蔡以台受其父亲蔡维熊一生致力于慈善活动的影响很深,平生极尽孝道和崇尚慈善。为了奉伺亲老,以孝为先,他宁可放弃仕途前程,先是告假返乡,继而不再复出。尤其是当父亲故世后,为了尽孝竟哀毁过度以致得病身亡,其孝行为乡邻所钦佩和称颂。>>生性耿直 仕途短暂>蔡以台于乾隆九年(1744年)考中秀才(顺天副贡)后,曾考补景山教习,期满以知县用,这是他初入仕途的经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考中状元后,即授修撰(从六品),掌修国史,此后进入辉煌的仕途阶段。这时是他春风得意之际,仕途有望青云直上。起初的确很顺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被任分校顺天乡试;十月担任日讲起居注官。>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春,随乾隆皇帝驾幸五台,途中又被钦点为会试同考官,(因随从在外,未及入闱)。同年五月,上谕正式充任日讲起居注官。短短几年,从修撰到担任日讲起居注官,还先后任分校顺天乡试和会试同考官,可见皇帝对他很满意。况且日讲起居注官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负责为皇帝讲史论经和记载日常起居,凡皇帝御门听政、朝会宴享、大祭祀、大典礼及谒陵、校猎、巡狩等都会随侍扈从,以日迅速升官本无问题。但从《续修枫泾小志》写他“居乡不谒当道”一句即可看出,他不拘小节,不倚权贵的处事方式,这样性格的人是很难在仕途有所发展。终于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不得已地以“亲老乞养归”为托辞,致仕回乡了。可见,官至日讲起居注官之后,他就没有再升职,到了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仕途便宣告结束。>纵观他的仕途生涯毕竟还是比较短的,之所以未能在仕途取得进展,与他厌倦官场的思想,以及期望凭借自身的才华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有着很大关系。可惜的是他不幸早逝,否则,他完全可以与秦大士、蒋士铨等人一样,从官场激流勇退之后,在文学书画方面取得骄人的业绩。>父传身教 人过留名>蔡以台之所以能勤奋好学,不倚权贵,行善积德,与蔡以台父亲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蔡以台祖籍为德清,始祖蔡源,自十二世祖蔡廷贵迁杭州,十四世祖蔡三元迁嘉兴,十七世祖蔡王臣(蔡以台曾祖)迁枫泾镇。蔡以台的父亲蔡维熊,字星若,号轶亭,又号秋澄。>蔡维熊崇尚礼义、学问渊博,士林推重。为人仁慈宽厚,乐善好施。雍正年间闹灾荒时,他捐钱放粮,用于赈灾,还为灾民送药治病,购置棺木收殓路毙之人。乾隆七年(1742年),他又负责经办重修了枫泾仁济道院。乾隆八年(1743年),他捐资首倡枫泾第一个民间慈善机构“同善会”,后又置田、买屋,确保同善会使南北镇民众均能受益,枫泾慈善事业也自此络绎不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78岁的他仿效香山故事,以自家尊德堂为主,集里中耆旧如戴宾、许王猷、程绪祖辈九人为“尊德会”,也称“九老会”,开筵赋诗、绘图以纪,传为盛事。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乾隆帝出巡江南,他迎銮祝厘,蒙赐内缎一段。>蔡维熊还于乾隆四年(1739年)建蔡氏支祠,在镇南杏花坊,置义田300亩。> >蔡维熊的言传身教,对蔡以台的一生产生良好影响。青年时,蔡以台与纪晓岚、陈孝泳、窦光鼐、刘补山、刘西野、李应弦、陆青来等名人之士交往甚好。>此外,蔡以台还与钱大昕、窦光鼐、秦大士等交往密切。与同在朝廷任日讲起居注官的良诚、图鞳布、史贻谟等也均有来往。结下了很好的人脉关系。>古语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蔡以台仕途虽短暂,但在枫泾镇还是留下了历史遗迹——>蔡以台宅:在枫泾镇友好居委会青枫街34、35、36号,现为金山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据考证此宅为蔡维熊所建,名“尊德堂”,蔡以台出生于此。>蔡状元读书楼:在枫泾友好居委会盛家弄4号(原三元浜)。据《光绪嘉善县志》记载,蔡以台宅即三友斋,位于三元浜。该宅现称为“蔡状元读书楼”,为金山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状元坊:蔡以台状元及第后,在枫泾建有状元坊,位于南镇杏花坊(今嘉善县枫南社区),系四柱三孔石牌坊,正中上柱额刻“圣旨”,中柱刻“状元坊”,均为镏金阴文,左、右两石柱记载蔡以台事迹。状元坊现已废。>蔡以台墓:据《光绪嘉善县志》记载,蔡以台墓在奉贤乡四南区宙北圩,现已废。>作为“枫泾四宝”之一的状元糕,也与蔡以台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这种薄片糕系当年蔡以台赴考前的爱吃之物,枫泾状元糕也由此得名。(金山区《金山报》郁伟新 沈永昌)

相关参考

人物志 朱学范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学范字屏安,上海金山县人,1901年10月5日生于上海。朱学范少年时就读于上海圣方济学院。1923年,他参加了中国官办邮政的考试,因成绩优秀,被派在上海邮局当初级职员。同时,他又在上海法学院夜校上学

上海和伦敦的历史

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

人物志 陈立夫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立夫,原名陈祖燕。1900年生于浙江吴兴。幼年受旧式教育,后到上海入南洋路矿学校。1917年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习矿业。1923年留学美国,入匹茨堡大学。1924年秋,在旧金山加入国民党。1925年

历史秘闻 上海和伦敦的历史

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

上海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

金山石化历史

1.上海石化的历史沿革公司简况该公司前身为中国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通过20年来的大规模建设,经历一期、二期、三期三项工程的调整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改革求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企业三级跳的宏伟发展战略,形成了令

在清代高中状元究竟有多么风光

作者:史遇春引文在当今社会中,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就是「”状元”纷飞的时节。这里的「”纷飞”,不是说,高考之后,「”状元”化蝶,可以展翅;而是说,高考之后,对「”状元”一词的滥用,让人眼花缭乱,就如同光

清代状元名单

清朝状元列表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  西历↓中历↓姓名↓生卒年↓籍贯↓备注↓  1646年顺治三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1647年顺治四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

历史上那些人通过科举考试形成名人的

中国历史上状元大全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自然是“连中三元”了。据统计,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行的1300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17人。清代长洲人钱柴,在乾隆年间连获乡、会、殿试第一名,乾隆爱才

清代状元都有哪些

第一节傅以渐>  傅以渐,山东聊城人。字于磐,号星严。生于明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四年(1665)。清顺治三年(1646)状元,授弘文院修撰。后多次升迁,从国史院侍讲、秘书院侍讲学士、国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