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鸿章为何不许北洋水师出海
Posted 北洋
篇首语: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鸿章为何不许北洋水师出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鸿章为何不许北洋水师出海
甲午海战期间,李鸿章命令北洋水师不能远离本国海港,要游弋在近海海面上,威慑敌军,“作猛虎在山之势”,这种保守战术惹来后人耻笑。然而,李鸿章真的那么神经大条,不懂军事技术吗?战略虽然错误,但更重要的是找出后面的缘由。> >孙子云:兵贵神速。把它用在近现代海战上,不妨也可以理解为军舰行驶速度和舰炮发射频率。>1894年黄历七月一日,即公历8月1日,光绪和日本天皇同时宣布开战。当时战局尚未明朗,李中堂却忧心忡忡地给光绪上书,建议采取防御战术。为什么?>“日本新旧快船可用者共二十一艘,中有九艘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后,分年构造,最快者每点行二十三海里,次亦二十海里上下。我船订在先,当时西人船机学尚未精造至,此每点行十五至十八海里,已为极速。今则至二十余海里矣。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后,我军未增一船。”(清李鸿章《上光绪皇帝书》)。> >奏章里讲得很明白,北洋舰只航速明显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李鸿章手头也是有数据的,他说日本海军的新旧军舰总计21艘,其中有9艘是1889年后购买和建造的,其航速最快的达每小时23海里,次一点的时速也有20海里。>而北洋海军的舰只都是在之前购买的,那时候欧洲的造船水平还不够精致,所造舰只航速为每小时15至18海里,而且已经是最快的了。>恰恰是在欧洲舰只速度有大提升的节骨眼上,清朝有关部门建议停止购买西洋军舰,从1888年到1894年,清朝水师没有增加一艘舰艇。而日方趁此时机,加速购买最新舰艇,“趁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李鸿章和丁汝昌强烈要求增购“新式快船”,没有得到回应。李鸿章说,如果临战再买快船,恐怕“亦不济急”,也不能救急。> >除了船速,还有射击速率。日本的川崎三郎所着《日清战史》说:“镇远号的巨炮五分钟能发射28发。”而日本的松岛舰却能在同样时间内发射442发炮弹。>航速不如,射击频率不如,确实令人担忧。李鸿章说:“倘与驰逐大洋,胜负实未可知。”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认为只有命北洋军舰“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威慑仁川,让日本舰只不敢离开港口来犯,我跑不过你,炮弹没你密集,但我块头大,能镇住你。这就是李鸿章的战略——“保船制敌”。>此时的慈禧太后似乎也着急了,她在宣战后的公历8月5日,将其60岁的生日庆典费用紧急挪作军费。然而,“亦不济急”,哎,早干嘛去了?> >其后战局诚如李鸿章所言,北洋水师与日本舰队近身缠战,北洋舰只虽然射程远,但是日军舰利用速度上的优势,冒着炮火加速贴近北洋舰只,在进入三千米有效射程后,利用船侧的速射炮密集射击北洋军舰,造成北洋水师的舰体严重损伤。>当然,李鸿章的“保船制敌”并非御敌上策,只是一种消极避敌战略,他过于爱惜自己的“家当”,低估了日军主动出击的野心,加上陆战失败,导致北洋水师折戟威海。然而,他所提出的教训,还是值得深思的。相关参考
《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翰林院八十三人和内阁官员上百人联名上奏反对和约,前线的宋庆、李秉衡等将领也纷纷上书要求拒约再战。此时,京城正好举行会试,各省举人们大为激愤,他们公推康有为上万言书,
《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翰林院八十三人和内阁官员上百人联名上奏反对和约,前线的宋庆、李秉衡等将领也纷纷上书要求拒约再战。此时,京城正好举行会试,各省举人们大为激愤,他们公推康有为上万言书,
文/寂寞的红酒北洋水师是晚清时期由洋务重臣李鸿章重金打造的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凝聚了李鸿章毕生的心血,总投入超过3000万两白银,舰船齐备、实力雄厚,总排水量接近五万吨,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强大的
向敬之1晚清名臣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临危受命,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3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导读:古代中国朋党之争,最大的诟病是认“奴”不认“才”。腐败透顶的晚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乃至甲午战争的完败亦与党争有关。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是湘淮党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
中日黄海大战明明北洋水师惨败,为何美英观战调查员却说中方小胜
就在中日双方在朝鲜战场上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北洋舰队也没闲着,根据李鸿章的命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北上,担任护送清军增援朝鲜的任务。9月16日,吸取了丰岛海战的教训,丁汝昌这次亲自带队,率领舰艇
文|陈悦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北洋海军,于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结束后开始筹建,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具体负责,是清王朝应对海防危机,尤其是应对肘腋之患日本的重要举措。和当时已经具有近代舰船基础的船政轮船、
文|陈悦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北洋海军,于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结束后开始筹建,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具体负责,是清王朝应对海防危机,尤其是应对肘腋之患日本的重要举措。和当时已经具有近代舰船基础的船政轮船、
文|陈悦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北洋海军,于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结束后开始筹建,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具体负责,是清王朝应对海防危机,尤其是应对肘腋之患日本的重要举措。和当时已经具有近代舰船基础的船政轮船、
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李鸿章,罪名是腐败、通敌。在这篇《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中,张仲指控李鸿章及其子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