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这四人才是蜀汉中流砥柱

Posted 政权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这四人才是蜀汉中流砥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诸葛亮死后,这四人才是蜀汉中流砥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热播电视剧《虎啸龙吟》终于迎来悲剧性的一幕: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因常年劳累,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令无数人唏嘘不已。>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并未灭亡,而是艰难支撑了30年之久。蒋琬、费祎、姜维、董允,是蜀汉政权支撑30年的中流砥柱。>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诸葛亮是个劳碌命啊,一生奔波不停,鞠躬尽瘁。但天下只有一个诸葛亮,他不幸辞世后,谁来代替他的位置呢?>诸葛亮给自己找了一个接班人。一次,诸葛亮秘密呈表给蜀汉后主刘禅,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这里是“琬”,指的就是蒋琬。>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蒋琬追随刘备进入蜀地后,被刘备任命为广都县县令。后来,刘备、诸葛亮来广都县巡视,发现蒋琬不理政务,烂醉如泥。刘备大怒,要杀掉他。>诸葛亮劝阻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意思是说,蒋琬今后是要搞大事,不是做这小小县令的。>自此,诸葛亮亲自发现并培育了蒋琬。刘备死后,诸葛亮辅助刘禅,举行了六次北伐。每次北伐,蒋琬都坐镇后方,筹集粮食,组织运输,补充兵源,让诸葛亮免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赞道:“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诸葛亮死后,蒋琬被刘禅提拔为尚书令,进入权力中枢。后来,又历任益州刺史、大将军、开府,加大司马,封安阳亭侯,成为刘禅最倚重的朝廷重臣。>虽然被视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可蒋琬自知自己本事远不及诸葛亮,诸葛亮尚且难以在北伐上取得较大成就,何况自己?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蒋琬依然倾尽全力,任用姜维为大将,多次北伐,为蜀汉末期抹上一层悲壮的色彩。>除了开展北伐,蒋琬在治理朝政上沿用诸葛亮成规,待人宽宏大量,使得蜀汉政权虽然失去了诸葛亮,仍然保持难得的稳定。>费祎:雅性谦素,当国功名>246年,蒋琬英年早逝后。蒋琬死后,刘禅君臣按照诸葛亮的生前安排,让费祎成为蒋琬的接班人,执掌大权。>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今河南罗山县城以西)人。>诸葛亮在很早时,就注意到费祎。225年,诸葛亮征讨南中而还时,朝廷官员在数十里外迎接诸葛亮。当时,很多人的官职高于费祎,唯独费祎被诸葛亮请上车子同行,“由是众人莫不易观。”大家都对默默无闻的费祎刮目相看了。>费祎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他在出使东吴时,面对“性既滑稽,嘲啁无方”的孙权,“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孙权为此佩服得不得了,夸他“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诸葛亮病逝后,费祎真的成为了蜀汉政权的顶梁柱。>难能可贵的是,费祎不但是一名文官,还在行军打仗方面有一套。>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等率部进犯汉中。费祎将朝廷内部安排得妥妥当当之后,亲自率部前往兴势(今陕西洋县北)迎击。当时,光禄大夫来敏前来送行,与他走了一盘棋。部队即将开拔,场面很混乱。费祎却镇静自如。>来敏感叹说:“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果不其然,费祎到达兴势后,迅速击败了曹爽大军,让蜀汉政权度过了一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将费祎与蒋琬相提并论:“雅性谦素,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姜维: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在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先后执掌大权,不过严格地说来,他们都是文官,相当于运筹帷幄的统帅,而真正继承诸葛亮遗志,浴血奋战于北伐第一线的,还得是姜维。>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姜维是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学生、继承人,这一点相信大家没有异议。不过,姜维最初并非蜀汉这一边的。>228年,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姜维还是曹魏阵营的人,由于被曹魏阵营排挤、怀疑,他被迫投向诸葛亮。诸葛亮任人不疑,屡屡将姜维提拔重用,还公开表扬姜维,“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这样的评价,是很高的。>姜维真正大放异彩,是在诸葛亮死后。诸葛亮死后,姜维主持了北伐大局,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数据显示,姜维共计进行了11次北伐,其中:大胜2次;小胜3次;相距不克4次;大败1次,小败1次。在蜀汉整体出现颓势、一年不如一年的大背景下,姜维能够取得5胜4平2败的战绩,还是很了不起的。>263年,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将钟会大军拦在剑阁,寸步不前。不料,邓艾从阴平偷袭蜀汉都城成都,刘禅投降,蜀汉政权消失。>姜维假意投降钟会,试图利用钟会反叛曹魏,结果钟会反叛曹魏失败。姜维和钟会双双被杀。>董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蜀汉政权有四相,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费祎,以及我们即将提到的董允。>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诸葛亮在进行第一次北伐前,很担心蜀汉后主刘禅年纪太轻,不辨是非,容易受人欺骗,就让为人正直、是非分明的董允负责处理皇宫内部事宜。临行前,诸葛亮专门写《前出师表》,向刘禅推荐董允在内的3个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董允没有辜负诸葛亮对他的厚望。>蜀汉后主刘禅喜好女色,想从民间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坚决不许,他说:“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刘禅只好放弃了这种想法。>诸葛亮去世后,董允担任费祎的副手,继续在刘禅身边处理皇宫事宜。当时,刘禅年纪已大,开始宠爱宦官黄皓。董允总是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还多次责备黄皓。因此,董允在世时,刘禅对他相当忌惮,黄皓也不敢胡作非为。>董允去世后,接替他的陈祗为人谄媚,与黄皓一起把持朝政,将皇宫搞得乌烟瘴气,导致蜀汉政权日薄西山,最终灭亡。>多年以后,历史学家裴松之称赞董允:“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张苞和赵云死后,诸葛亮的反应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诸葛亮是蜀汉仅有不多的人才,从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直至自己病逝五丈原,一直在帮助蜀汉从来没有自己享受过刘备赏赐的一丝一毫,必生的梦想便是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可惜蜀中的人才真的太稀少了,尤其是将领方面。>赵云

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期间浪费了多少人才

虽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他在刘备死后力挽狂澜和苦心经营,蜀汉可能撑不到司马昭三路伐蜀就要亡国了,但是不得不说在知人善任上,诸葛亮不如刘备,两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对魏延和马谡的使用上,两人的眼光

历史人物 五虎上将死后,蜀汉还有七位良将,可惜刘禅没有好好珍惜

熟读汉末三国史,有人赞叹于诸葛亮的忠义,为其“出身未捷身先死”而唏嘘不已;也有人否定他的能力,认为正是他不顾蜀汉的实际情况,坚持连年北伐,又不会培养人才,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衰亡。的确,诸葛亮去世之后,蜀

历史人物 魏延脑后有反骨

蜀汉国小,人才较之魏、吴要少得多,诸葛亮生前用人不当,又不能协调好部属的关系,死后导致蜀汉政权的这场内讧,这对人才资源匮乏的蜀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势必加快蜀汉的衰落趋势。对此,诸葛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姜维作为继承人 死后二十年世人才知道诸葛亮用心良苦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继承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姜维,字伯约,本来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受到太守马遵的猜忌,迫不得已投降蜀汉。诸葛亮对姜维非常器重,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是“凉州上士”。演义中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

诸葛亮死后谁接班?蒋琬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吗诸葛亮死后谁接班?三国时不管文官还是武将,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汉。刘备不仅拥有了关张赵,还有一个天才军事家诸葛亮,不得不让人眼红。而本文要分析的诸葛亮的这些接班人也

三国历史 这四点证明, 诸葛亮武功深不可测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刘备麾下军师,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真实的《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描述没有《演义》中的那么神奇,但是真实的诸葛亮无疑算是一名全才,军师能干的事情他基本上都包揽了。&n

挥师两千抵挡东吴三万大军

三国时代,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然而直到三国末期,随着一个个老一辈“革命家”的去世,出现人才凋零的局面,蜀汉尤甚。曹魏和孙吴还不算严重,蜀汉自诸葛亮死后,朝

历史人物 蜀汉的人才凋亡是诸葛亮造成的吗

蜀汉的人才凋亡是诸葛亮造成的吗?看看蜀汉的三起冤案诸葛亮是怎么做的?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蜀小国也,名将唯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两句话透露出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尴尬与无奈:关

历史人物 蜀汉的人才凋亡是诸葛亮造成的吗

蜀汉的人才凋亡是诸葛亮造成的吗?看看蜀汉的三起冤案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全榜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蜀小国也,名将唯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两句话透露出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尴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