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武庙七十二将之吴明彻,成也北伐、败也北伐

Posted 敌军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武庙七十二将之吴明彻,成也北伐、败也北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武庙七十二将之吴明彻,成也北伐、败也北伐

——史料摘译——>原文:>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馀斛,而邻里饥餧,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陈书·吴明彻传》>译文:>到侯景侵犯京城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就对各位兄长说:“现在草寇盗贼横行,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粟麦却不和乡邻共同分吃?”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躲避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1>他人生的巅峰是因为北伐的胜利,同样因为北伐,他无奈束手就擒,成了被活捉的名将。>他战功还算不错,但似乎到不了名将的程度,总觉得有开后门的嫌疑。>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在当时,汉人政权里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汉人将领了。>武庙七十二将是汉人选的,即使都是矮子,也要拔个将军出来,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南北朝汉人政权的最后一个汉人名将,略有些名不副实的名将吴明彻。> >2>作为一个名将,并不是不能打败仗,但吴明彻的败仗貌似有些多。>——公元554年,吴明彻率军攻打北齐,包围了海西(今江苏灌南),敌军固守,敌军物资匮乏到“削木为箭,剪纸为羽”的程度,但吴明彻打了一百多天还是无功而返。>——公元557年,吴明彻和侯安都、周文育三位陈国大将联手出战,征讨军阀王琳,大败,周文育、侯安都统统被俘,吴明彻率军撤退。>——公元559年,吴明彻一败于王琳部将曹庆,二败于王琳部将任忠,吴明彻仅以身免,孤身逃脱。>——公元562年,吴明彻攻打反叛的江州刺史周迪,未获战果,被临阵换将。>…………> >3>吴明彻真正打出自己的名气,还是公元567年的沌口之战。>当时,吴明彻对阵的是一支由西梁、北周、叛臣华皎组成的联军,战斗在水上进行,两军实力相当。>在南北朝时代,水战的大杀器是拍杆,利用重物从高处落下时得到的动能,拍碎敌方船只。>吴明彻采用了后发制人的战术,先组织了一批小船去“找死”,在敌军拍杆用尽之后,主力齐出,暴揍失去还击能力的敌军。>敌军眼看不妙,采用火攻,没想到风向突变,反而祸及自身,大败。>吴明彻再接再厉,又在第二年乘胜追击,用掘堤引水灌城的方法攻占江陵。>吴明彻是个水属性的将领。> >4>公元573年,吴明彻迎来军旅生涯最高光的一年。>当时,北齐自毁长城,先后自己干掉了名将斛律光和高长恭,西面又被北周步步紧逼,左支右绌。>这一年,陈国决定趁你病要你命,发动北伐,史称“太建北伐”(这个名字貌似不太吉利)。>吴明彻的家乡在淮河北岸的“沦陷区”,有着“打回老家去”的积极意愿,因此被选为北伐军的统帅。>虽说陈国军队的战斗力其实不咋地,但北齐的境况更加糟糕。吴明彻率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克秦州、历阳、合肥、合州、仁州。>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城下,吴明彻再施故伎,决堤引水灌城,就在即将破城的时候,敌军大批援兵前来救援,手下将领面对“坚城未拔,大援在近”的局势有些慌乱,吴明彻果断出击,“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之后,吴明彻又在徐州附近取得大胜。>但是,陈朝“小富即安”的心态,以及落后的持续作战能力,使得这次很可能取得更大战果的北伐戛然而止。>为什么不继续打下去?如果继续打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这些都是后世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5>距离上次北伐只过了4年,公元577年,北齐灭亡,陈国又起了摘桃子的念头,再度出师北伐,争夺空虚的淮北地区。>已经六十五岁的吴明彻再度挂帅出征,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征。>陈国军队和北周军队在徐州附近对阵,吴明彻一招鲜吃遍天,引来河水淹没城池,陈军在船上向城墙发动攻击,把陆战变成了水战。>北周援军赶到,极有针对性地在水中布设障碍,“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陈国军队惊慌失措,竟然想出自掘河提、顺水势退兵的超级大昏招,背上生疮还在病中的吴明彻同样无计可施,同意了这个明显没有常识的应对办法。>结果,水势根本无法维持陈国军队的撤退行程,撤退没多远,水势就变小了,陈军的船只纷纷搁浅,部队溃散。>吴明彻走投无路,被追击而来的敌军活捉。>活捉了?!> >6>南北朝时期,俘虏敌方重要将领,很少有杀害的情况,要么养着,要么换将,实在不行,还可以出钱赎身,。>北周并没有加害吴明彻,但也没有释放,因为吴明彻是陈国硕果仅存的名将,北周封吴明彻为怀德郡公,官拜大将军,当然都是虚的。>一年不到,吴明彻因为忧愤加重了病情,死于长安。>又过了四年,隋朝取代北周,再过了七年,陈国被隋朝灭亡。>哪怕吴明彻还在,恐怕也不能改变什么。> >7>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汉人政权,先后发动了多次北伐,有的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大多数都虎头蛇尾。>吴明彻所领导的两次北伐,也是南北朝时期最后的两次北伐。>成也北伐,败也北伐。> >8>关于吴明彻,小时候曾经有过灵异事件,这个事件被记载在《陈书》上。>吴明彻的父亲死得早,因为家里穷,没能父亲置办一块像样的坟地。14岁的吴明彻很孝顺,辛勤地下田耕种,筹措丧葬费用。但这年偏偏遇上了大旱,禾苗全枯死了。>吴明彻很伤心,坐在田间放声痛哭,向老天诉说家门不幸。或许他的哭诉感动了上苍,过几天,有人从田里回来,告诉他,禾苗又都奇迹般地活了,到了秋天,大获丰收,吴明彻终于有了充足的费用给父亲选了一块好坟地。>当时有一个姓伊的人,会看墓地风水,他告诉吴明彻的哥哥,你家老父亲下葬那天,会有一个人骑着白马、赶着鹿经过坟地,这就是你家最小的孝子(幼子吴明彻)将要大富大贵的征兆。>到了下葬那天,果然有一个骑白马的人经过。>好吧,就算这是真的,但个人的富贵,在国家的兴亡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攻灭后秦王镇恶简介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王镇恶国籍:东晋民族:汉族出生地:北海剧(今山东昌乐西)出生日期:373年6月11日逝世日期:418年3月7日职业:将领主要成就:助刘裕平定叛乱,灭亡后秦官职:征虏将军封爵:汉寿县子

历史人物 吴明彻简介

吴明彻吴明彻(512—578年),字通照,秦郡(今江苏六合)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吴明彻祖父吴景安,为南齐南谯太守。父亲吴树,为梁右军将军,吴明彻是其幼子。吴明彻幼孤,其性至孝。十四岁时,见自家坟墓

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陈朝将领吴明彻简介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吴明彻别名:通昭国籍:陈朝民族:汉族出生地:秦郡出生日期:512年逝世日期:578年职业:将领主要成就:平定华皎,击败周、梁联军,大破北齐,擒杀王琳官职:司空、南兖州刺史封爵:南平郡

汉朝历史 盘点周瑜之死的多种说法

正史上称“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作为中国人,可能好多人都以为周瑜是被气死的,但那只是文

历史人物 南梁右军将军吴树之子 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吴明彻简介

吴明彻(512年―578年),字通昭(一作通炤),南兖州秦郡(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南齐南谯太守吴景安之孙,南梁右军将军吴树之子。>>幼年丧父,本性至孝。侯景之乱时,分粮于邻居。

李渊起义改变的第一个男人 裴寂

武德年间的老臣封德彝,来自大家族渤海封氏,爷爷因为和尔朱荣的矛盾,投降了高欢,随着陈霸先的崛起,南朝迎来了最后的疯狂,趁着北周平定北齐,吴明彻进行了一次北伐。结果,封德彝的老爹,战败被俘,去了扬州,十

李渊起义改变的第一个男人 裴寂

武德年间的老臣封德彝,来自大家族渤海封氏,爷爷因为和尔朱荣的矛盾,投降了高欢,随着陈霸先的崛起,南朝迎来了最后的疯狂,趁着北周平定北齐,吴明彻进行了一次北伐。结果,封德彝的老爹,战败被俘,去了扬州,十

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蜀国之败诸葛亮脱不了干系

蜀国的失败,与其说是输在军事上,不如说是输在人才上。有一句话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的就是蜀国后期人才匮乏的局面。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无论政治、军事都不可为。再加上蜀国地小人稀,虽然有诸葛亮六

败也萧何”求韩信心里阴影面积 “成也萧何

一提起韩信,谁人不知,刘邦手下的得力干将,但是韩信早年的境遇也是很悲苦的。我们知道韩信年轻时,遭到一群小混混的羞辱,就是当年的胯下之辱。那群小混混中有一个屠夫,他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佩剑,

败也萧何”求韩信心里阴影面积 “成也萧何

一提起韩信,谁人不知,刘邦手下的得力干将,但是韩信早年的境遇也是很悲苦的。我们知道韩信年轻时,遭到一群小混混的羞辱,就是当年的胯下之辱。那群小混混中有一个屠夫,他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