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草包将军奕经一战重创英军,为什么却被皇帝撤职查办
Posted 英军
篇首语:夏天就不会生长,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草包将军奕经一战重创英军,为什么却被皇帝撤职查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草包将军奕经一战重创英军,为什么却被皇帝撤职查办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于大清帝国的臣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八旗子弟已经腐朽得不堪造就,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满万不可敌的满洲精锐。此时前线吃紧,望眼过去整个满清帝国竟然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而在这时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人进入到了道光皇帝的眼帘,他就是乾隆皇帝的曾孙"爱新觉罗·奕经"。> >爱新觉罗·奕经本来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草包,曾经在大西北做过军官,但是却整天玩忽职守,唯一的爱好就是收集奇珍异宝。不过,他虽然是皇室子孙,从来不会仗势欺人,如果遇到了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也会折银购买,所以在民间还算是有个好的口碑。刚巧赶山此时无人可用,道光皇帝就任命他为扬威将军,领兵前往杭州抵抗英国军队的入侵。任命刚下来的时候,那是满朝哗然,整个朝廷上下的大臣都不服气,但却没有一个人敢请命去前线,都想在后面等着摘桃子,道光也是被逼无奈,只好让奕经好好表现了。> >奕经本来就就没打过仗,他还能有什么表现,率兵抵达苏杭一带以后,死活都不敢往前走了,一路上只打了一次浙东反击战,还给英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从此以后就天天躲在关帝庙烧香,军队也随时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命运。可是让朝廷出乎意料的是,全军覆没的消息没等来,却等来了大捷的消息,斩首俘虏了大批英军,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功,首级俘虏都押送到了京城。原来奕经突发奇想,收买当地的小偷勇士,利用重赏来收购英军的人头,并且明码标价,黑人士兵二十银元,白人士兵四十银元,活捉翻倍。> >而且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银结算,绝不拖欠。消息一传开,整个宁波的武林豪杰纷纷出动,只为了刺杀英军夺取人头。这种背后捅刀子的办法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就连巡逻都取消了。因为一旦成为小股部队,就可能被人偷袭殒命。据后来英军作战日记中记录,当时宁波人看英军的眼神就如同看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行为竟然还形成了产业链。> >有背景的直接去和奕经接揽订单,回来以后在转包下去赚取差价,英军还给这伙人取了个名字叫做"黑水党"!没多久奕经就兵不血刃地收回了失地,遗憾的是迎来了英军的疯狂反扑,不到十天宁波得而复失,满清的军队也遭到重创,道光一气之下就把奕经撤职。>《南京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奕经再次复起,先后任叶尔羌参赞大臣、伊犁领队大臣、伊犁、英吉沙尔领队大臣,不过政绩寥寥,咸丰三年(1853年),奕经奉旨到山东防御太平军,在徐州病死。大清从此以后也就少了一个传奇般的草包将军!相关参考
草包,往往是形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但是,其中确实也有另类!不仅运气超级好,飞黄腾达,竟然还能在机缘巧合之下,为国家建功立业。>且说大清乾隆皇帝的曾孙,爱新觉罗·奕经,本是不学无术的草包一个,可他
在两千年你死我活的中国封建政治史上,草包飞黄腾达的事情,其实不算奇特事。今天不妨说说其中确实奇特的一类:明明是运气好飞黄腾达的草包,竟然还能机缘巧合,为国家建功立业,把同时代好些一身本事的名臣都“衬”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沿海北上,很快打到了浙江。道光认为不能老被洋人欺负,要来一次大反扑,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侄子、吏部尚书奕经身上。道光给奕经加上了“扬威将军”的封号,让他即刻出发,去浙江统领
夏侯渊,曹魏阵营名将,曾经被曹操高度评价为虎步关右第一人。可是就是这位夏侯渊,不久之后却被曹操痛骂为草包将军,这是为啥咧?曹操征讨汉中张鲁之后,率主力回到邺城,把守卫汉中的重担甩给了夏侯渊。不久之后,
那是在1840年的时候,英国挑起了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清军不断地被英军击溃,道光皇帝认为是用人不当造成的。于是他把往日的功臣林则徐撤职,并在1842年任命了一个新的钦差大臣,让他兼杭州将军,统帅浙江的
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不仅能战善战,十九岁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此后有成为平定江南、征伐北元的重要将领,而且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在评定功臣的功绩时,李文忠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二人。俗话说,虎父无犬
镇江之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对英军的最后一战,更是整场战争中对英军造成最大伤亡的一战,相较于现代宣传虽多实则战果寥寥的三元里抗英,此战清军以少敌多,打出了一鸦十二次大战役中最顽强的一战。镇江之战镇江,古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奕经清代将领。爱新觉罗氏,字润峰。满洲镶红旗人。侍卫出身。历任都统、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1841年11月由协办大学士出任扬威将军,率军赴浙江抗英。他沿途花天酒地,荒淫无度,
清朝有一支最牛逼的军队:「”虎衣藤牌兵”,缘起于1685年的雅克萨战争。当时沙俄盘踞雅克萨,犀利的火枪到处吊打满清军民,昔日郑成功的部下林兴珠,对康熙皇帝说「”柔能制刚耳!”。然后一支「”柔能制刚”的
浙江连失三城,道光皇帝急派皇侄奕经(1791—1853)为扬威将军,前往浙江指挥作战。奕经从北京出发,一路上游山玩水,勒索供应,1842年2月才进驻浙江绍兴。3月10日,下令兵分三路,企图一举收复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