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都说明朝的御史权力很大,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监察百官的呢
Posted 御史
篇首语:阅读永远是获取知识面最为廉价的方法,没有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都说明朝的御史权力很大,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监察百官的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都说明朝的御史权力很大,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监察百官的呢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管理,监察百官,肃清整治,建立了一套极其完备的监察制度,具体说来就是在历朝历代监察体制的基础上新增了六科给事中,并且在全国十三个行省设立十三道监察御史,形成了明朝独特的台谏制度。关于六科给事中的职能,之前已经写文章分析过了,今天和大家聊聊监察御史的事情。>监察御史并不是明朝的初创,最早建立于隋唐,却在明朝发扬光大。在明代,监察御史隶属于都察院,最高长官为都察御史,正二品,明朝大九卿之一,但普通的御史官职并不高,是正七品官,但权力范围却空前大,不论是国家大事,例如打仗、科举、教育,还是小事,如皇帝娶媳妇,太子出阁之类,监察御史都可以建言。>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劫,或封章奏勃。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屯在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在外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巡酒,巡关,攒运、印马、屯田。>监察御史权力广泛,朱元璋在创设监察体制时因此刻意压低了监察御史们的官职,这点和六科给事中一样。不过监察御史品级虽低,但毕竟是代天巡狩,有皇权的加成,加上事急从权,后面就有了“巡抚”“总督”这类名义上是中央官员,实际上是地方封疆大吏,负责管理一省或几省军政要事,但这要在明朝中朝以后。> >那御史是怎么发挥监察职能的呢?按照上文对监察御史职能的描写,监察御史们巡察视事,发现有不好的地方需要改进或者有不法之事,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大事奏裁,小事主断。>那怎么检查和发现问题呢,主要是依靠“刷卷”!>这个“刷卷”和我们现在平时说的考试前刷题复习不一起,这里的“刷卷”指的是御史们对各衙门的文书和案卷进行抄写和核对,有点类似于现在企业的审计,每季度、每年都要对公司的财务进行审核,看有没有错漏之处,如果有则需要上报,查出问题所在。>命监察御史、按察司分巡官,一二岁或二三岁照刷,所以革奸宄也。在内有京畿道,外各有按察司、分巡道,分颁降印信,皆为照刷文卷而设,尚虑岁久不举后将无稽,又钦定宪纲载照刷言状之条目,钦降诸司职掌,分照刷文卷之衙门,庙算神谋,周慎详密,所谓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者也,所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者也。>“刷卷”制度设立之初,按规定,监察御史们在一定时间内将全国各衙门、各地方的卷宗复核一遍。因为监察御史们是奉皇命而行,各地方、各衙门也必须配合,否则就有欺君之嫌。通过这种定期的监察,让百官们心有畏惧,不敢胡作非为,监察御史们也可以通过卷宗的复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但这个制度实行到明朝景泰、天顺年间就出问题了,无法执行下去。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刷卷并不是监察御史一人独立能完成的,往往是需要两三位监察御史配合到一处进行刷卷,同时还需要聘请大量的书吏配合,耗费大量的纸张。>令各该军民衙门抄案从实取勘。本衙门并所属有印信衙门合刷卷宗,分豁已未照刷、已未结绝,号计张缝依式粘连,刷尾同具点检单目。>如果是平常,民丰物裕进行这样的刷卷对朝廷、地方来说并没有太大压力,但到了灾年或者遇上战事,这样的刷卷则会被视为劳民伤财之举。“夫照刷之制专也,革天下贪官污吏之来,始有兵荒停止之议”,从景泰到天顺,正好碰上连年水灾加上土木之变,对朝廷财政造成很大压力,“以天下多灾人民饥窘,命花木鸟兽梨板之类主追马、清匠、刷卷等事悉皆停止,采柴亦停一年”,因此刷卷不得不停止。>其次,土木之变后,朝局变动频繁,朝廷没有精力也没有人力进行大规模的刷卷。土木之变中,随英宗亲征的六十余名官员死伤殆尽,好不容易恢复元气,到了景泰八年又发生了夺门之变,于谦、王文等之前拥立朱祁钰登基的官员被清洗,随后石亨、曹吉祥等人也被论罪下狱。动荡的政局使朝廷无法正常运行,监察也不得不停了下来。> >第三,勋戚集团的势力过于膨胀,经过夺门之变后,英宗重新掌权,为了争取勋戚们的支持,并奖赏有功之臣,英宗不得不对勋戚们的乱作乱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修改各种文册,侵占土地。>刷卷的停止,相当于朝廷监察百官的制度失灵,各地的官员于是开始想尽办法为自己捞好处,常用的办法如造印信,假捏文书方法来盗支粮米草料、洗改文册纵容逃兵、侵占屯田、土地等。>这一现象直到成化九年,明宪宗才意识到停止刷卷的危害所在,于是他重新规定三年一次照刷文卷,并强调御史刷卷在监察系统中的重要性,刷卷这一方式才重新被利用起来。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历程及认识古代监察制度:中央设御史,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2)西汉: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进行监察,级别
明清两代监察制度的职责基本相同,但在辖属关系、官员配置以及具体运用上。亦各有其特点,今分述之。明代将前代的御史台改为都察院,都察院是专门负责维持封建国家机关以及官吏纲纪的部门,“职责纠劾百官,辩明冤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看电视里那些大臣每天上早朝,一个个排好站在庭堂之上,而且到处都是光线明媚,其实这都是假象,真正的早朝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早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太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庆余年》中的鉴(监)察院,鉴(监)察院共有八个处(部门),一处负责监察在京百官,二处负责情报分析,三处负责定向科研(专门研究武器毒药等谍战装备)
明朝一寺庙中,过路妇女离奇失踪,监察御史仅凭一张白纸擒获真凶
如今政法部门办案都严格遵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能诱供,更不能刑讯逼供。但在古代,由于社会观念与现代不同,刑讯和诱供都是合法的审讯方式,鞭笞、杖打、压棍等肉刑也都列入法典。而且古代因为科
明朝一寺庙中,过路妇女离奇失踪,监察御史仅凭一张白纸擒获真凶
如今政法部门办案都严格遵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能诱供,更不能刑讯逼供。但在古代,由于社会观念与现代不同,刑讯和诱供都是合法的审讯方式,鞭笞、杖打、压棍等肉刑也都列入法典。而且古代因为科
袁凯是明朝官员、诗人,洪武三年担任御史一职。作为御史主要工作时候监察百官,次要则是规劝帝王。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滥杀功臣之君。当上皇帝后,可能是为了保证自己权利的独一,性格多疑,忌讳
禹的权力控制,显然是吸取了尧舜失败的教训,当尧舜晚年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时,都遭到了身边重臣和大部族首领们的反对。尧舜是怎么做的呢?执、发怒、耍手段。但是很显然,禹的手段直接得多,也冷酷得多,他直接就杀
袁凯是明朝官员、诗人,洪武三年担任御史一职。作为御史主要工作时候监察百官,次要则是规劝帝王。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滥杀功臣之君。当上皇帝后,可能是为了保证自己权利的独一,性格多疑,忌讳
明朝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王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尽管这么说会被明粉喷,但我还是得说一句:相比于宋朝而言,明朝的整个软环境都在大倒退。尽管明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并且在其立国始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