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官印丢失, 宰相照样喝酒: 别声张, 会自己回来的
Posted 官印
篇首语:正因为生命有限,时光匆匆,所以才要加倍努力,不然以后拿什么来回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官印丢失, 宰相照样喝酒: 别声张, 会自己回来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官印丢失, 宰相照样喝酒: 别声张, 会自己回来的
裴度,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仕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坚持与权奸、宦官、藩镇割据势力斗争,平定地方节度使吴元济、李师道之乱,帮助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他对唐朝一片赤子丹心,为将相二十余年,功勋卓著,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被时人比作郭子仪。> >关于裴度的故事,最著名的当属“裴度还带”了。裴度年轻时很穷,长的也其貌不扬。一天,在路上巧遇到一行禅师。禅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可过了一段时间,一行禅师再见到裴度时,却惊奇地发现他目光澄澈,脸相改变,灾祸已经破解了。于是问裴度是怎样化解灾祸的。裴度说他没做过什么,只不过是归还了一条偶然拾到的别人的玉带而已。一行禅师说:“正是你做的这件善事救了你一命,日后你一定会位极人臣,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言。”>这则故事被《太平广记》等多部小说传奇所记载,元代的关汉卿更是将其写成了戏剧,从此裴度还带成为劝人向善,积德享福报的典型事例。当然,这些都是后来人们出于对裴度的敬仰而杜撰的故事了,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真实的裴度一定是心念黎民,积德行善的。其实,裴度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功业,还在于他有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 >他为了能平定藩镇和抑制宦官,几次被排挤陷害,甚至差点被敌人暗杀。815年六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都派刺客刺杀裴度。裴度从长安通化里宅所出门,刺客向裴度击刺三剑:头一剑砍断了裴度的靴带;第二剑刺中裴度的背部,幸亏只是刚刚划破内衣;第三剑伤到裴度的头部,裴度带着毡帽,受伤不重。刺客又挥剑追杀裴度,其随从王义以身掩护,被砍断了右手。裴度跌进路边的沟中,刺客以为他已死,这才罢手离去。但裴度并没有因此屈服,坚持对威胁中央的藩镇用兵,最终取得成功。明朝名相张居正对裴度非常敬佩,他说:“夫诸将顿兵淮西,四载无功,裴度一出,随有吴房之捷。若宪宗之于裴度,具可为万世法矣。”>关于他的智慧,我们讲个小故事。裴度在中书省任职时,有一次举行酒宴,正当大家喝到兴高采烈时,一个裴度的随从慌慌张张跑了进来,跑到裴度身边小声说:“宰相,大事不好了,您的官印丢了。”官印那可是官员的命根子啊,要是别人早蹦起来了。但裴度却依旧神色怡然,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只是轻声告诉随从,千万不要声张此事。随从不明所以,只好照办。> >酒宴继续进行,随着夜色加深,气氛越加热烈,正进行到热闹处,随从突然又兴冲冲跑进来,来到裴度身边报告说:“宰相,官印又回来了!”裴度也不答话,只管喝酒谈论,宴饮尽欢而散。宴席散后随从问他为什么这样,裴度说:“宰相的官印一般人偷这个有什么用呢?官印之所以不见,一定是书办们偷了印去私盖书券了。如果我们不急着寻找追查的话,他们用完了一定会再放回原处。如果我们当时就急着追查,他们一定会将官印毁掉,到时就再也找不着了!”>这个小事,完全能够体现裴度对人心的洞察力和处理事情的智慧, 冯梦龙评价裴度此举:“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真是大“智量”!有如此大智慧,又能积德行善,裴度又怎能不成就一番功业呢?相关参考
宋真宗登基的第七年,即公元1004年,始终不消停的辽军,再一次侵扰大宋边关。这次跟以前不同,辽军不仅人数众多,且由太后和皇帝亲自带队,整容不可谓不豪华。敌军来势凶猛,定州很快失守,紧接着镇守云州的将领
苏武牧羊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苏武是本汉朝使臣,出使匈奴被扣押,匈奴让苏武在天寒地冻的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19年,苏武始终不屈服,拒绝投降匈奴,手中的汉节“节髦尽落”,还好后来经过外交斡旋,苏武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中国有个人,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不做,整天和朋友喝酒吃肉,典型的不作为。可是他去世后,却获得如潮般的掌声,无论是君王名臣大儒,还是小老百姓都极力称赞他为千古贤相。这却是为什么?这个
说话是一种艺术,看好再说,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如果感到不能够清楚的表情达意就不要说,沉默是金吗。倘若非要硬着头皮去说,肯定会适得其反,有时甚至会把自己的命搭上去。三国时期就有这样的一位将军,因为说话不
清朝连库兵进入国库都是光身子进光身子出 国库为什么还会丢失900多万两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国库被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在清朝的诸位皇帝中,道光皇帝绝对是其中最节俭的一位,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吝啬。道光皇帝不但对自己吝啬,对待大臣们同样如此。在历史上,常年穿着带有
丞相,又被称为宰相,辅佐皇帝处理朝廷事务,其地位也在百官之上。通常来说,只要不是昏庸的皇帝,肯定会提拔有治国之才的大臣为丞相,这样才能把江山治理的更好,百姓才能安居乐安。然而,在汉朝时期,却有这么一位
韩世忠是武将,朱熹是文人,这一文一武有三大共同点:第一,都是南宋名人;第二,都爱喝酒;第三,喝酒的时候都不大吃菜。韩世忠喝酒就是喝酒,不想让下酒菜把酒的味道“破坏”掉。朱熹倒不认为菜味会破坏酒味,他只
历史人物 此人做宰相三年,天天喝酒吃肉不亦乐乎,却被后世称为“千古贤相”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之主,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而宰相,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帮助皇帝处理各项大小事务。所以,一个国家有一个贤德能干的宰相,是国之大运,是百姓之福。>历史上的名相有李斯、萧何、房玄龄、魏征
历史人物 此人在当宰相期间天天喝酒吃肉毫无作为,死后却获千古颂扬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之主,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而宰相,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帮助皇帝处理各项大小事务。所以,一个国家有一个贤德能干的宰相,是国之大运,是百姓之福。>历史上的名相有李斯、萧何、房玄龄、魏征
历史人物 此人在当宰相期间天天喝酒吃肉毫无作为,死后却获千古颂扬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之主,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而宰相,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帮助皇帝处理各项大小事务。所以,一个国家有一个贤德能干的宰相,是国之大运,是百姓之福。>历史上的名相有李斯、萧何、房玄龄、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