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如果韩信背叛了刘邦,真的能和蒯通预测的那样三分天下吗
Posted 刘邦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如果韩信背叛了刘邦,真的能和蒯通预测的那样三分天下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如果韩信背叛了刘邦,真的能和蒯通预测的那样三分天下吗
韩信作为西汉王朝当仁不让的开国功臣,号称“兵仙”的他用兵如神,一路虏魏破赵,平代灭齐,兵指垓下,所向披靡,为汉王朝打了半壁江山。>然而声名显赫的他最后却落了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惨遭吕后、萧何设计杀害。>韩信在临死前为自己没有造反大呼后悔,那么如果历史可以重来,韩信真的让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上演么?>故事要从楚汉相争时刘邦实行两线战术说起,即自己在荥阳、成皋与项羽主力争锋,而韩信则是北上与各诸侯国作战。>自奉命出兵以来,韩信一路凯歌,平定五国,在齐地坐拥30万大军,实力强大。> >而反观刘邦则并不顺利:先是在彭城遭受大败,汉军56万大军主力尽失,不得以驱赶关中老弱前往从军;紧接着又在荥阳与项羽形成对峙局面,部队粮食匮乏,士气底下,随时面临着溃灭的危险。>在刘邦窘迫之际,韩信不单没有主动出兵援助反而上书要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意图进一步提高其在齐统帅的话语权,这无疑让刘邦大为恼火,心生猜忌。>韩信的谋士蒯通审视天下大局,认为楚汉相争,韩信才是天下胜负的关键。针对韩信正处功高盖主的危险局面,蒯通向其提出了著名的天下三分之策:>蒯通认为虽然以韩信的实力可以左右天下格局,即帮助汉则汉胜,帮助楚则楚胜,但是无论帮谁最后都是不赏盖主之功,惹来杀身之祸。>既然如此,那么还不如为自己奋斗一把:起兵自立。况且目前楚汉相争已久,长期征战使双方实力损耗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韩信正占据齐国有利地形,拥有精兵强将,无疑是起兵的最佳时机。> >蒯通认为韩信可以举齐国之力出兵胁迫赵、燕两国,攻击刘、项两军后方对其牵制,打着拯救天下苍生的政治旗号,天下人自然就会将功德归功到齐国,这样可以顺民心而统天下,退又可以据齐地而定三分。>那么,蒯通的计策到底有没有可行性么?>1.个人素质>首先从韩信、刘邦两人个人素质开始分析。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之一论军事才能肯定是举世无双的,然而其政治才能以及人格魅力上与刘邦还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从双方的出身来看,在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韩信一直以“千里马”的姿态积极寻找“伯乐”,直到遇到了萧何,才受引荐得到刘邦的重用。>反观刘邦,他以亭长起家,收罗流亡之徒,自沛县起兵就有数百亡命之徒誓死追随他,可以讲,出场就是领导的配置,其后与项羽争锋,天下智勇之士愿意为其效劳的不尽其数。> >自诩为“千里马”的韩信,实际上并不具备作为一方君主的人格光环,只能到处投靠别人从而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刘邦则与之不同,走到哪里,总能拉拢到一批优秀人才入伙,为帝国不断注入新活力。>刘邦自身强大的凝聚力和驭人本领,就连后世枭雄石勒都佩服不已,自称愿意北面而称臣。简尔言之,韩信善于带兵,而刘邦善于将“帅”。>常言道“奴见大家心死”,面对几乎凭一己之力拉拢出帝国人才队伍的“刘邦”主子,韩信想要造反,自然是很心虚。更何况,刘邦对韩信是有知遇之恩的,韩信一旦造反,便要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对于这种人品有问题的主帅,手下究竟会有多少人愿意顶着被诛灭九族的危险追随他造反呢?>无疑,韩信的造反行为是风险极大的赌博行为。>2.部队构成>其实识人之术火纯青的刘邦,对于韩信的“小心思”早就有所察觉。>为了防止韩信拥兵自立,刘邦一直牢牢掌握部队的人事任免权,通过“搀沙子”的方式不断安排曹参、灌婴、傅宽等重要亲信控制韩信部队的高层,这些亲信自起兵就追随刘邦打天下,对其有不二忠心。> >而韩信由于是半路独身投靠刘邦,个人并不具备独立的武装力量家底,部队中下层军官基本也都是对刘邦效忠。>也正是因为能够牢牢的掌握部队,刘邦才能趁韩信睡觉之际,自由出入军营,收缴其军符,改易其主将。除此之外,刘邦还在韩信接连胜利,部队实力增加的时候,以各种理由不断抽调韩信手里的精兵强将,通过“蚕食”的方法不断抽调部队加强荥阳力量,不断削弱韩信的军事实力。>3.局势分析>最后我们再从全局视野分析韩信起兵将面对的周边局势。>蒯通作为一名纵横家,为韩信描绘了一幅起义后,天下“赢粮而景从”的景象,而实际上会是这样么?>刘邦前线虽在与项羽相持,然而后方在萧何的打理下还是极为稳定的。一旦韩信造反,刘邦很有可能放弃荥阳抽调部队直接攻打齐国,同时张耳和彭越又会分别调转军队对齐国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而曹参、灌婴等人则会从韩信军队内部反戈,韩信很自然会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韩信起兵无疑会对刘邦经营布局造成冲击,但是却难以动摇刘邦的关中根本。>这样说来,不反就意味着当前稳如泰山的富贵,而造反就要面临诛灭九族的危险,纵观时局,权衡之下韩信不敢贸然起兵也是情理之中。>纵上所述,汉高祖刘邦超常提拔韩信的同时,也在牢牢控制着他。韩信是名副其实的“千里马”,而刘邦则是功力深厚的御马人,从提拔到贬谪再到猜忌被杀,刘邦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老辣和过人手腕。>已经功高盖主的韩信既没有察觉到刘邦的杀意和猜疑,又不懂得水满则溢,急流勇退的处世道理,反而空在死前大呼悔之不反,岂不是空给后人留下笑柄?相关参考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蒯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没有他,或许韩信就不会被吕后所杀。韩信与刘邦的相遇,也会像张良与刘邦的相遇那样,被后世视作君臣相遇的典范。>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什么时候谋反时机最佳,希望大家喜欢。>韩信短暂的一生当中,曾有包括武涉、蒯通、钟离眜等在内的不少人劝韩信背叛刘邦,但韩信当时并没有听从,于是在临死前痛苦地说:>悔不用蒯通之
汉高祖十年,刘邦亲自带兵前往讨伐陈稀,吕雉与萧何则在后方设计处死了韩信。韩信临死前,感叹说:“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蒯通又叫蒯彻,范阳县人,曾担任过韩信的谋士。那么,韩
01、蒯通献计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之,双方在荥阳相持不下,田横得以收复齐国大小城邑,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刘邦在派出淮阴侯韩信去攻打齐国时,同时又派了说客郦食其去齐国。结果郦食其成功说服了齐国,田荣大摆
公元前196年,刚刚朝见完汉王的韩信走出宫殿,就被迎面而来的士兵给缚住了双手,士兵背后站着一个女人——吕后,见到吕后时,韩信知道此生算是完了。韩信惨死后,蒯通作为韩信帐下的谋士,即刻被刘邦给抓了起
蒯通,秦朝范阳人士,虽然他的名气不大,却差点改变了历史走向。蒯通谋略过人,且口才相当了得,曾经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让武信君轻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三十座城池。韩信投奔刘邦之后,被拜为大将军,蒯通来到韩信的军
韩信死了,韩氏三族统统被抓起来杀光。刘邦从讨伐陈豨的前线回到长安,心中窃喜,脸上惋惜,却不忘问他老婆:韩信死前说了些什么?吕后说:他叫嚣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话。刘邦转身下令全国缉拿蒯通。人与人之间任何
姓名:蒯通民族:汉族所处时代:汉朝蒯通的人物介绍 蒯(kuǎi)通,本名蒯彻,范阳(今河北徐水北固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韩信平定齐国后,在齐国日子过得很滋润,坐拥三十万大军,实力已经能与刘邦、项羽比肩。项羽的使者武涉和韩信的谋士蒯通都来劝说韩信
闲聊强汉(卅六)韩信拒绝背叛刘邦,不是因为忠义,而是顾忌彭越
韩信在带领大军攻占齐国,并大破龙且的楚国军队后,初步具备了与楚汉三足鼎立的机会。当时韩信的军队非常强大,集合燕赵之地的军队达三十万之众,这还不算齐国和楚国投降的军队。而同时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和成皋处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