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Posted 文官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王小波曾经评价说这本书是“不新的《万历十五年》”,确实,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可以说发生了很多决定性的事情,但是也可以说这一年平淡无奇,甚至没有任何可谈之处,但它恰恰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都有“税重民穷”的说法,但是黄仁宇认为,“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情况,到明代到达了极点,而他写作《万历十五年》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看法。> >明朝万历年间的重臣,张居正、戚继光、申时行、海瑞……无一不以悲剧收场。甚至万历自己,在这种文官集团体制之下,也只能无为而治。由此可以看到一种强大体制惯性所带来的悲哀。他们每个人都各有特点,亮光闪闪,也试图做出改革,但最终失败,大部分人还落得个革职、入狱、自杀的下场。一群文官为了整个集团的平衡,国家的武备、科技的革新、商业的发展都陷于停滞。文官集团的统治让他们对这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场不幸的开始,文官与宦官集团的夺权更是使大明王朝残破不堪。>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只是这一年里明朝廷上发生了若干历史学家容易忽视的事件,而这些事件看来虽似末段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果,恰恰是历史的重点。《万历十五年》中通过对明朝几个关键性人物的描述,看到了这个没落王朝的悲剧命运,历史,最终让这些帝王将相所泯灭。> >虽然对中国以道德代替法律,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已经批评得很透彻——道德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他认为,明朝的特征在于“依靠意识形态作为统治手段;意识形态充斥了帝国的各个方面,无论从强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是空前未有的。>万历十五年,那一刻开始,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了!西方的帝国正在崛起,东方的帝国开始沉沦!相关参考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对明朝的评价,历史学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历史爱好者的评价更
中文名:王象干别名:王子廓,王霁宇国籍: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桓台新城出生日期:1546逝世日期:1630年职业:太子太师王象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万历十七年 进右参政,分守口北道,驻宣府。自
明朝万历三大征是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帝年间,大明王朝史上轰动一时,是受千万众人瞩目的大事。万历三大征前后绵延了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朝万历三大征是明王朝在西南、西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
谁看过好的历史书《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版)黄仁宇中华书局2006-8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历史学术著作畅销的典范。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
中国历史绵延至今,不得不说充满了有趣的事情。这不,又看到一件,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事情发生在明朝万历十五年,被称为万历王朝重大转折的一年,从那年起,朝气勃勃的万历王朝一改风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是
万历十五年,为了躲避群臣的骚扰,万历宣布实行“静摄”,从此不上朝。许多人认为万历长年“不朝”,是万历怠政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国事艰难的原因。事实上,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万历三大征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一书中,对七世纪是这样描写的:本世纪初叶,刚恢复统一的中国又发生混战,使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死于刀锋和饥饿。这场大混战,来自暴君杨广,他是隋朝第二任皇帝,具有决定的聪明和精力
1607年2月(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大计”(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每隔6年考核一次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因考绩不佳,被贬了官。当他走到广宁门时,遇到税监赵禄、王泰、张
明朝援朝抗日之战是明朝万历时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起于1592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明万历二十年,日本文禄元年)至1598年结束。1592年是朝鲜...朝鲜之役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1607年2月(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大计”(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每隔6年考核一次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因考绩不佳,被贬了官。当他走到广宁门时,遇到税监赵禄、王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