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凌迟死后,脑袋却不翼而飞,崇祯知道之后勃然大怒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凌迟死后,脑袋却不翼而飞,崇祯知道之后勃然大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凌迟死后,脑袋却不翼而飞,崇祯知道之后勃然大怒
凌迟又称剐刑或磔刑,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残酷的刑法。明清时期,这种刑法用的最多,多用于罪大恶极,万民痛恨之人。>朱元璋喜施酷刑,刑部便投其所好,对各种酷刑做了规定。处以凌迟者,罪轻以36刀毙命,罪重以360刀毙命。一刀不能多,一刀也不能少。规定如此严格,是对刽子手的一种技术考验。因此,明朝的刽子手也要钻研技术,达不到刑部要求,丢饭碗事小,丢脑袋事大。>后来,朱元璋觉得对罪大恶极之人,360刀也太轻,要割3600刀才行。但这个要求很难达到,一般人割上几百刀就断气了。于是,朱元璋大摆擂台,让刽子手比武。一个姓赵的刽子手最后创下了纪录,竟然割了3543刀。于是,刑部依此记录,规定重罪犯人凌迟割3543毙命。>明朝时,刽子手也是一代传一代,姓赵的刽子手把这手绝活代代相传,最后传到了明末刑部的刽子手“赵班头”手里。赵班头的迟凌技术不次于祖先,因此在刑部是头号刽子手,不是重罪犯人都用不上他。>赵班头说,他处死的凌迟罪犯人,最高纪录达到了3600刀,破了他祖先创下的纪录。那个犯人姓袁,刑部长官叫他“袁蛮子”,罪名是勾引辫子兵打北京。>行刑那天,老百姓群情激愤,刑场上人声鼎沸,许多人都争着拿银子买“袁蛮子”肉吃,赵班头为此发了一笔小财。>赵班头说,袁蛮子是一条硬汉,行刑前长官拿来一包烟土,暗示给犯人服下,可袁蛮子硬是不吃,赵班头对他很是佩服。因为服下烟土后再割肉会少很多痛苦,袁蛮子不怕疼,在重刑犯中是个例外。>行刑时,袁蛮子一声不吭。赵班头开始割的时候,还对袁蛮子满是愤恨,割到一半,他竟不忍再下手了。可他已经提前收了老百姓的银子,他必须割下3600块肉才能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于是咬咬牙继续割。最后割了3600刀,把袁蛮子身上的肉差不多都割光了,只剩下骨头架上顶个脑袋。最后一刀是枭首,然后把脑袋挂到城楼上示众。>>谁知,一夜过后,犯人的脑袋竟然不翼而飞。崇祯得知后十分恼火,他准备把袁蛮子脑袋示众几天后,拿到辽东各个边塞去示众,谁知竟然丢了。他传旨刑部立即寻找,但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后来明朝灭亡了,赵班头也逃出了北京。多年之后,他才知道被叫做“袁蛮子”的就是抗清名将袁崇焕,从他整个行刑过程看,袁崇焕真的像是冤死的。相关参考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
李岩,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李自成进京的关键智囊,更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悲情英雄。然而,在李岩被杀之后,与他并无特别交情的刘宗敏,却勃然大怒甚至
历史秘闻 李岩与刘宗敏并无交情,为何被杀之后,刘宗敏却勃然大怒
李岩,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李自成进京的关键智囊,更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悲情英雄。然而,在李岩被杀之后,与他并无特别交情的刘宗敏,却勃然大怒甚至
为敌方刺探消息的人被称为“间谍”,“谍”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左传》记载,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谍”:“使女艾谍浇。”夏王朝被后羿和寒浞取代,浇是寒浞儿子的名字,后来复国的少康向浇的身边派出一个叫女艾的
袁崇焕死后曾留下“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
袁崇焕死后曾留下“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
明朝蓝玉案是明朝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当时朱元璋下令诛杀了蓝玉以及他手下的党羽等人,从此之后明朝的重要元老几乎都被杀光斩尽,当时诛杀的人范围很广,对明朝影响的也比较大,明朝蓝玉案也算是轰动一时。那么明朝
明朝蓝玉案是明朝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当时朱元璋下令诛杀了蓝玉以及他手下的党羽等人,从此之后明朝的重要元老几乎都被杀光斩尽,当时诛杀的人范围很广,对明朝影响的也比较大,明朝蓝玉案也算是轰动一时。那么明朝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大将,也是女真族入侵中原的阻碍。在其镇守辽东之时,清军始终不能破关以入。后来皇太极使用反间计,让崇祯帝误以为袁崇焕私下里与清朝有勾结,于是诏回朝,定罪处以凌迟极刑。 除了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