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之后皇族剪辫子,却大骂他忘了祖宗

Posted 辫子

篇首语:不畏过往,不惧将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之后皇族剪辫子,却大骂他忘了祖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之后皇族剪辫子,却大骂他忘了祖宗

辛亥后,满人都顺从大势,剪了辫子。只有张勋还留着一条不伦不类的辫子,甚至以此自豪。更可笑的是,张勋还经常攻击剪辫子的满人。溥伦,正牌子的爱新觉罗宗室,乾隆十一子永瑆的四世孙。> >在名义上,溥伦是道光长子奕纬的嫡孙,过继的。>这种尊贵的身份,溥伦都对满清没什么特别的留恋。民国后,溥伦积极参与国是,引起了张勋的不满。有一次见面,脾气耿直的老张大骂溥伦,说你这个爱新觉罗的不肖子孙,为什么剪辫子。>溥伦能接受新事物,看不上张勋这样的假古董,反驳说:为什么剪?宣统皇帝下的剪辫令,我听皇帝的,有错吗?>张勋不服,又攻击道:不说你听皇帝的命令,就说你的宗室身份,你剪了辫子,对得起列祖列宗吗?张勋自得的说:你看看我老张,我可是汉人,我都舍不得剪辫子。你敢剪辫子,就是对列祖列宗不敬。>溥伦很烦这号人,讽刺说:你对大清的列祖列宗如此崇敬,可惜你不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你哭错坟头了吧。> >张勋被驳得没话说,只好骂人,说:滚,你这个背叛祖宗的不孝子!溥伦懒得理他,说了句:宣统皇帝也剪了辫子,你骂他去。说完就走了。

相关参考

清朝发型:清朝灭了以后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清朝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纵观有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

为什么清朝灭亡之后 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下令要“剃发易服”,改变汉族人原有的传统装束,变成和满族人一样的样子,而因为很多汉人不愿意遵从,满清政府杀了不少汉人。然而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却又有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了,当时

历史秘闻 为什么清朝灭亡之后 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下令要“剃发易服”,改变汉族人原有的传统装束,变成和满族人一样的样子,而因为很多汉人不愿意遵从,满清政府杀了不少汉人。然而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却又有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了,当时

革命历史故事

革命历史故事辛亥革命与“辫子”清廷以强迫男人留辫,彰显其专制淫威;辛亥革命则反其道而用之,以“辫子”激发民众的反清意识,将反清革命推向高潮,清王朝在轰轰烈烈的剪辫子运动中寿终正寝。辫子是清朝的象征;剪

历史秘闻 民国都六年了,张勋还禁止部下剪辫子,原来另有妙用

作者:金满楼都是外服话说辛亥革命后,年轻人喜穿洋装。遗老樊樊山仍穿袍子,有人问他为何要穿前清的衣裳。樊反问:「”你穿的是何服饰?”来人答曰:「”我穿的是外国服。”樊樊山说:「”我穿的也是外国服。”国服

胆大包天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中国大江南北,无数汉人听说之后,无不欢呼雀跃。而有志青年则是纷纷拿剪子剪下了头上的大辫子,也就是所谓的「”剪辫明志”,因为清朝曾经下令「”剃发易服”,女真人在入关之后建立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派他去美国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后来却把他忘了

在清朝末年,大清朝垂垂日落,被西方文明认为是野蛮之邦,次等文明。>在如此背景下,一位中国官员被朝廷派遣,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慈禧太后亲笔签发了命令。>什么任务呢?那就是登上哈佛的讲台。教美国人学习中文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历史秘闻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