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康熙定下的八大家训,其中有几条大家都在说

Posted 慎独

篇首语: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康熙定下的八大家训,其中有几条大家都在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康熙定下的八大家训,其中有几条大家都在说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此外,他对家教非常重视,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从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响。>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共二百四十六则。今天我们摘取《庭训格言》中的八条精华,不管是对教育子女还是提升自我修养,都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一、怀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详平和>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译文: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内心的喜悦安详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心中充满喜悦,就会产生善良美好的念头;心中充满愤怒,就会产生凶险恶毒的念头。所以,有句古话这样说道:“一个人只要产生一个善念,即使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已在陪伴着他了;如果他产生了一个恶念,即使还没有去做恶,凶神已经跟上他了。”>欢喜和善念,在我们身上所起的作用非常大。“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 。我们自己应该也有这样的感受,人有了善念,身心都会轻快欢喜;人有了恶念,心中就会充满愤怒怨恨。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而达到这种美好境界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怀善念、行善事。>二、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不欺暗室。”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之地。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译文:《大学》《中庸》都把一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作为训诫,这是古代圣贤视为第一重要的要节。后人把它引申解释为“不欺暗室”,也就是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所谓暗室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隐秘。当一个人独处时,别人就看不到他的言行举动;深藏隐秘的内心深处,就使别人很难了解和看清楚。只有那些有德行的君子才能认识到,在这种时候,尤其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事事谨慎小心不越礼法,时刻保持警惕;即使任何事都不做,也保持一种令人恭敬的态度;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使人感到可以信赖;这才真正是不欺暗室的正人君子!>慎独就是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良心、表里不一、没有素质的事,任何时候都绝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南宋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慎独之时,人主要面对的是自己,是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能做到慎独的人,是战胜了自己的人。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自胜,才称得上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三、有智慧的人,看得清他人的世界>训曰: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译文:我从来不敢轻视人,说人家无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识。我经常和各位大臣说,你们但凡知道什么、见到什么,都可以进奏,让我知晓;对于那些合理的意见,我将赞许并乐于采纳。>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观察和见识。因此,学会聆听,你就相当于在借别人的眼睛观察世界,也包括审视自我,于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别人的建议是完善自我、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四、无事如有事,有事如无事>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译文:当人们在没有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时刻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如果人们在有事的时候,要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平静下来,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自然消失。古人说:“心中越谨慎小心越好,在行事风格上则又要泼辣大胆、雷厉风行。”遇到事情都应该如此对待。>老子云:“其未兆易谋。”事物在还没有显示出明显征兆时,容易谋划成功。北宋苏辙说:“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事情没有发生时能深忧远虑,才能当事变发生时毫不畏惧。自古以来的大人物,都是这样的先见和大气之人,所以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谋定才能沉静,沉静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五、自律,才有生活品质>训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译文:节制饮食,严格起居,实在是消除病痛的良方。>康熙还说,要“起居有常”,不可“贪睡”“贪食”,更不可“沉湎于酒席中”。唯“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其实康熙想表达的深层意思还是告诫子孙们自律的重要性。自律是生活的基石,自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更能让我们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远离疾病。>六、认错、改错,才是成长契机>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译文:作为人,谁能不犯错误?只是人们有了过失,犯了错误,大多自己不愿承担或承认自己所犯错误。我就不是这样。平常和人闲谈偶有因为自己遗忘而错怪他人的事情发生,事情过后,我一定会主动认错,并说:“这是我的过错啊!”正因为这样,竟使别人被我的行动感动而觉得不安起来,这种情况确实有过。大抵能够自己认错并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多为德行高尚的人。>发现自己的错误也许不难,但坦诚地面对它、改正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自欺欺人。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清自己的错误,坦诚承认,并且积极改正,这个人在修养和事业上一定会有所成就。犯了错误不肯承认,更不会坚决地改正,这是一个很大的陋习。>七、谨慎,才能人生安稳>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译文:大凡一个人对于即将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是事大还是事小,一定要十分谨慎,仔细地观察和研究,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小与其谨慎程度成正比。《管子》中说:“其所谨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者大,则其所立亦大。”谨慎是成大事之人不可缺少的素质。诸葛一生唯谨慎,曾国藩以其为人生楷模,以“慎”字撑起了人生之舵,谨言慎行、谨始慎终,才让他能够从各种危机中从容度过,成为一代圣贤。>八、吃苦是福>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译文:世上的人都喜好安逸而厌恶劳苦,我心里则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常劳苦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逸。如果他一味追求安逸而不求进取,那他就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安逸,因此一碰上劳苦的事情就觉得不能忍受。《易经》上说:“天道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从这一点上看,圣人是把劳苦看作是福分,把贪图安逸看作是导致灾祸的起因。>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顺境当中,大部分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忘记自省、忘记谨慎、忘记进取,在越来越大的松懈和得意忘形中堕落和垮掉,这是人性的必然。逆境则反而会激发人的潜力,并让人谨慎小心、步步为营,充满进取精神。所以吃苦是福,之所以觉得苦是心志还未磨炼成,修为还未修炼就。而吃苦,正是磨炼和修炼的最好方式。

相关参考

康熙平三藩真的是正义的吗,其中有几个细节 告诉了大家真相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王朝天下,带您领略历史的天下,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康熙平叛三藩真的是正义的吗?真的是为了老百姓吗?我们今天就来揭开那一段历史的真相。三藩之乱简单来说就是清朝初期的时候清朝的三个藩王发动

唐宋八大家有几个唐朝人,唐宋八大家中有几个唐朝人

唐宋八大家中有几个唐朝人唐宋八大家有两个唐朝人:韩愈、柳宗元。1、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

唐宋八大家中有几个唐朝人,唐宋八大家中有几个唐朝人

唐宋八大家中有几个唐朝人唐宋八大家有两个唐朝人:韩愈、柳宗元。1、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

清朝名臣李光地:生前报效国家身后家训传世

李光地在朝为官近50年,几经沉浮,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治理河患等方面卓有贡献,康熙皇帝称赞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三藩之乱期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控制了福建地...

宋朝历史 唐宋八大家有几个是宋朝人

 唐宋八大家有几个是宋朝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768—&mdash

四川有几条江

四川水流众多,较大的支流有11支,分别是: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黑河、白河、金沙江。1、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又名若水、打冲江、小金沙江,藏语称尼雅曲,意为多

清朝名臣李光地:生前报效国家身后家训传世

李光地在朝为官近50年,几经沉浮,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治理河患等方面卓有贡献,康熙皇帝称赞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三藩之乱期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控制了福建

清朝历史上蔚县有几位县令

清代蔚县的知县职务为康熙三十二年设,乾隆二十二年裁撤,共计13位知县: 1、佟赋俊(正蓝旗,康熙32年任) 2、桂天华(康熙36年任) 3、桂天华(康熙37年任)&nbs

“千古一帝”康熙帝人生的八大不幸之事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臣曾巩是如何治理辖地的

唐宋八大家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八位在文学等多个领域有非常杰出造诣的学者,因为他们所处的年代都在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所以被合称为是唐宋八大家,曾巩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非常杰出的散文家、史学家。但是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