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他两次救了赵匡胤的命,当他被人诬陷后,赵匡胤为何立即将其处死

Posted 皇上

篇首语: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他两次救了赵匡胤的命,当他被人诬陷后,赵匡胤为何立即将其处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他两次救了赵匡胤的命,当他被人诬陷后,赵匡胤为何立即将其处死

五代十国纷争不断,最后,还是由赵家建立了大宋王朝。在乱世中开创一个崭新的王朝自然少不了骁勇善战的将士们,张琼便是在那个时代涌现出的一个风云人物之一。他追随赵匡胤南征北战平定了天下,在战场上他曾经两次救了赵匡胤的性命,赵家王朝的建立可以说正是由这些舍生忘死、忠心耿耿的将领们打下的。> >但是,即使是皇帝的救命恩人最终也没能善终,反而,被皇帝无情的赐死。那么,他到底犯下了什么重罪使得皇帝对他痛下杀手呢?>史书上记载:张琼这个人天生力大无比、善于骑射之术,是后周时期的一员猛将。赵匡胤还在周世宗手下做事时张琼便追随左右了。公元九五七年,赵匡胤奉命攻打南唐,在一次厮杀中赵匡胤所在的战船被敌军团团围住,众人拼死抵挡不住敌人的猛烈攻击,眼看着将军有性命之忧但残兵们也无能为力。>就在这紧要关头,张琼一箭将敌军首领的头颅射死,正在进攻的敌军惊惧而退,赵匡胤这才得以脱身。> >之后,赵匡胤又率领军队南下攻打寿春,交战前夕他亲自带领数名士兵乘坐小船在护城河中打探敌情,但是,被城墙上正在巡逻的敌军发现。由于,距离较远敌军动用了弩机向小船射箭,危急时刻又是张琼挺身而出,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射向赵匡胤的箭,大腿上接连中了两箭当场便昏死了过去。>事后,赵匡胤请来郎中为他看伤时发现箭镞已经深入髀骨难以取出,张琼接连饮了几杯烈酒后自己用匕首将箭镞挑出:“血流数升,神色自若”。并且,在场的人无不惊讶他的气魄,对他更加敬重了。>公元九六零年,赵匡胤发动了兵变建立宋朝,坐上皇帝宝座的他,自然也忘不了这位曾经两次救他于危难之际的恩人。他将张琼视为自己的心腹,在仕途上对他也是十分提携,让他掌管一部分禁军的兵权,擢升他为殿前卫士。可见,赵匡胤对他也十分信任。>但是,毕竟他只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的张琼不懂得太平盛世时的为官之道,因为粗俗鲁莽,在朝中没有人愿意与他为伍。久而久之,他性格更加暴烈,还时常和同朝为官的大臣们大打出手。>当时,朝中石汉卿、史珪两人经常向皇上打小报告,他俩其实就是皇上安插在文武百官中的眼线,大臣们见了他俩始终都毕恭毕敬,生怕自己有什么把柄被他们揭发在皇上那里。但是,张琼却不肯趋炎附势,他认为,这两个人时常蛊惑皇上,有扰乱朝纲之嫌。>由此,他和这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之后,皇上的这两个亲信罗织了许多罪名诬告张琼,他们暗中上书皇上:张琼平日里在城中作威作福,偷偷在府中组织军队打造兵器准备造反。皇上听闻这些消息之后勃然大怒,对他的猜疑之心顿起。>根据史书记载,史珪、石汉卿诬陷张琼的罪名有四条:>一是“擅选官马乘之”。>二是“纳李筠仆从于麾下”。>三是“养部曲百余人”。>四是“巫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候时事”。>后来,借着举行祭祀的机会皇上将他召回京城亲自审讯,张琼并没有不轨的举动,自然也不肯认罪。加之,他的情商不高,不肯在皇上面前服软,言语之中多有激怒太祖之处,所以,赵匡胤下令让壮士们执铁杖以击之。直到他被打得奄奄一息时皇上才下令停止,让人将他拖回去交给御史继续严加审讯。>张琼见皇上如此狠心,知道自己此番难免一死,随即,将自己的腰带解下恳请御史派人交给他年迈的老母,果然,没过多久皇上就下旨将他赐死。>这四条罪状,前两条最多算是小错误,不属于原则问题。第四条“巫毁皇弟”,虽然赵光义身份特殊,但也算不上原则问题;似乎只有第三条“养部曲百余人”最为致命,触犯了赵匡胤的敏感神经。> >他死后皇帝派人前去抄家时发现,他的家里十分简朴,家中仅仅有一个老母和三个仆从,根本没有蓄养什么企图谋反的军队。皇帝此时得知也悔之晚矣,他责问史、石二人上书可有依据,二人皆无言以对。皇上只得下令赏赐给张琼家人钱财,赡养张琼年迈的老母。>如果,赵匡胤能够派人真正调查清楚之后再问罪张琼,可能,就不会将这个大将赐死了,或者说如果张琼能够在皇上面前服个软恳请还自己清白也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无法根据我们的猜想改写。>其实,按史书记载,“诬谮”两个字已经案件定了性:张琼是蒙冤而死。> >案情看似简单,但是如果认真分析来龙去脉,发现内情却很是复杂。赵匡胤是靠禁军支持登上帝位的,一直将禁军视为禁脔,生怕他人染指。他要牢牢控制军权,“杯酒释兵权”尚嫌不够,还要在禁军中安插钉子,明里暗里大搞特务政治。>说到底还是由于赵匡胤通过兵变登上皇位之后,担心自己的臣子会效法自己暗中夺权,所以,他对大臣们特别是手中握有兵权的大将们心存芥蒂,对于那些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政权的人自然要尽快除掉,宁肯将他们错杀也绝不会放过。可以说,宋代没有专门的特务机构,但是,类似史珪、石汉卿这样的耳目,一直在大宋朝的每一个角落里潜伏着。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北宋一将军,曾舍命保护赵匡胤,当他被诬陷时,赵匡胤只说2个字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如果某人曾经救过皇帝的性命,皇帝自然不会亏待他,即使他犯下什么过错,基本不会有性命之忧。北宋初期的一位将军,他曾经舍命保护赵匡胤,为此差点被敌

典韦是三国狠角色两次救了曹操的命最终被坑死

恶来,是商朝时期纣王手下的大将,素以相貌凶猛、武艺高强闻名于世,成为远古时期最为著名的猛将。后世不少战将也以成为恶来这类的猛将为荣。典韦就是《三国演义》中堪比恶来的猛将。尽管他没有关羽、张飞等人那么多

将军舍命保护赵匡胤,他被奸臣诬陷时,赵匡胤只冷冷说了2个字

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

最是无情帝王心,此人救了赵匡胤两次,却还是被折磨而亡

最无情的就是帝王,这句话真的是一点都不假。一般情况而言,这个朝代是一个非常仁慈和宽容的朝代,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朝代,却还是出现了这样的惨剧。历史上就是有这么一个人物,它的名字叫张琼,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跟在

三国中典韦曾三次救了曹操

说起三国猛将大家想起的可能是吕布,也有可能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然而有一个人两次从吕布手中救下了曹操,还有一次赤手空拳独自一人死战数十枪又救下了曹操。这算什么样的猛将呢。他就是典韦。典韦在加入曹操营之前

南岳历史小论文

一、历史小论文赵匡胤统一的脚步越来越紧,974年,他两次遣使让李煜来东京开封面圣,两次被拒绝。赵匡胤以出兵相要挟,李煜表现出了少有的顽强,他慷慨地表示要“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即使战败,也要

三国史上三次救曹操的三国第一保镖为何被人忽略

说起三国猛将大家想起的可能是吕布,也有可能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然而有一个人两次从吕布手中救下了曹操,还有一次赤手空拳独自一人死战数十枪又救下了曹操。这算什么样的猛将呢。他就是典韦,三国最合格的第一保镖

春秋霸主放过两次刺杀他的人 也救了自己的命

他叫重耳,属于大器晚成,当年遭到骊姬迫害的时候已经43岁,当上国君的时候已经62岁了。他父亲晋献公本来是个比较能干的国君,但是最大的缺点是沉溺美色,老年后宠爱骊姬,骊姬的话说一不二。晋献公娶了六个老婆

明英宗为何能两次登基为帝?为何说他两次登基与太监有关?

  明英宗是明朝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两次登基为帝。很多人奇怪,中国古代皇帝几乎都是父死子继的,就算有禅位的皇帝,也没有听说过再次登基的,为何明英宗就当了两次皇帝呢?  明英宗之所以两次

宋朝一猛将,多次保护赵匡胤,被奸臣诬陷谋反时,赵匡胤只说2个字

宋朝给国人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屈辱和愤恨,不管是靖康之耻,还是岳飞之憾,抑或是秦桧之恨,给我们的记忆总是不美好,没有强大帝国应有的开疆拓土,扫平八荒的气迈。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宋朝的优点,王朝建立时,死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