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这位王爷为清朝尽心权力,最终还是1912年灭亡了
Posted 外交
篇首语: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这位王爷为清朝尽心权力,最终还是1912年灭亡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这位王爷为清朝尽心权力,最终还是1912年灭亡了
《南京条约》是大清王朝前所未有的耻辱,然而,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没有任何反思,他将战争失败视为偶然,将失败责任归于办事大臣的无能。他力行节俭,个人品质高尚,但是他因循守旧,认识不到世界的变化。>继任的咸丰帝多少有点振作之心,比如整顿朝政、打击腐败。不过,他的施政方案,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政治上没有新创设、经济上没有新形态、外交上没有新手段、思想上没有新观点,军事上除了湘淮军的崛起,也无值得关注的改革。>在除旧布新方面,道光咸丰父子俩都鲜有作为。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整整20年,清廷继续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酣睡,进步就别提了,局势一天比一天烂。> >咸丰地画像。>幸运的是,咸丰帝的六弟、恭亲王奕訢成长起来了。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后,咸丰帝逃往热河,奕訢被任命为全权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奕訢这一年只有27岁,已积累了8年的行政经验,又善于接受新事物,有胆识有谋略。议和甫一结束,1861年1月,他就请求建立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此议得到批准。>总理衙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奕訢以亲王身份执掌。其实,它的作用远不止于外交,它还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领导机构。>这一年8月,咸丰帝病死。他的死,倒给大清迎来一丝曙光。慈禧太后和奕訢趁机联合发动政变,从顾命大臣手中夺得统治权。随后,慈禧封奕訢为议政王,授领班军机大臣。此时,慈禧在政治上还比较稚嫩,帝国大事,多由奕訢决策。> >奕訢年轻时的照片。>借着这个优势,奕訢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革故鼎新,率先提出“自强”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掀起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推动大清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奕訢所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大清,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已持续了十几年,财政耗尽,湘淮军拼尽死力,终究收效甚微。军队不行啊,得整顿。>他首先为军队注入新鲜血液,进言慈禧太后允许曾国藩、李鸿章雇用洋人训练士兵,购买洋枪洋炮,还令曾国藩学习自铸枪械,兴办军事工业。>要适应新形势,须有新式教育,奕訢当然看到了这一点。1862年夏,他设立同文馆,不仅教授外语,还逐步开设化学、物理、天文、国际法、政治经济等西方课程。>1866年,他还开创性地派考察团出国考察,之后又派遣更高规格、更大规模的使团出访欧美,开阔官员的眼界。> >慈禧太后晚年照片。>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在地方上开办的新式企业、新式学堂等洋务事业,要么受命于奕訢,要么依赖奕訢提供政策支持。>在“尊王攘夷”的国度,大部分臣民抱残守缺、盲目自信,奕訢面对着残酷的舆论环境,他的行动处处受到掣肘。>比如在他筹建同文馆之时,同治皇帝的师傅倭仁就曾跳出来,坚决反对学习西方,认为只有儒家伦理才能救大清,指责奕訢是在“变夏为夷”,将会酿成亡国灭种的大祸。>奕訢不得不苦口婆心去解释,谋求慈禧的首肯,甚至不得不动用政治手段打击倭仁,使他在权力被削弱后才收敛了公开阻挠的态度。> >1871年前后的奕訢。>奕訢遭遇的阻力几乎是普遍的。当时还有人撰写了这样一幅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摆明是在嘲讽奕訢了。>领导洋务运动,平等对待甚至高看洋人,导致守旧派在背后骂他“鬼子六”、“六洋鬼子”。设使没有这个“鬼子六”,清朝延续道光、咸丰的政局,那么,哪里还有清朝的近代化呢?哪里还有“同光中兴”呢?它哪里还能苟延残喘到1912年呢?>著名历史学者吴相湘曾说:“(奕訢)处中外流言庞杂之际,坚持定见,忠诚谋国,推腹心于将帅,示信义于欧美。同治改元,内政外交日有起色,满清国祚得以延长,实利赖焉。”这是很中肯的评价。>无奈的是,因手握大权,慈禧对他猜忌防范,处处压制,使得他在政坛上多次起起落落,中年以后,他锐意进取的精神已经大为削减。相关参考
王爷是封建社会中对有王爵封号的人的一种尊称。在中国周代时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来秦朝时的二十级军功爵位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爵位,在历朝历代,对爵位的定义都有其各自的发挥。爵位是荣誉的象征,也是权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尚之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这位“三藩”中最冤枉的王爷就是平南王尚之信!尚之信是老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出生于1636年,那一年尚可喜被皇太极封为智顺王。尚之信出
清朝最牛官职,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200多年只有两人高居此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清朝向来饱受争议,对此笔者就不再过多阐述。虽然它是从后金发展而来,但直到公元1636年,皇太极才改国号为大清,通常以此为起点来算清朝的历史,直至公元1912年溥仪退位,
1903年,慈禧用了多年的心腹大臣荣禄病逝。在这之前,李鸿章亦在1901年11月和欧洲列强签下《辛丑条约》后病逝。两员心腹大臣的离去,让慈禧难过不已。随后,一向“荣辱忽焉,皆在圣意”的奕劻,得到慈禧重
清朝历史上有位王爷,经常被人戏说为整个大清最凄惨的王爷,此人名字叫毓巍,排资论辈算起来他的父亲也是溥仪那一辈的同辈兄弟。为什么要说他是清朝最倒霉的一位王爷呢?当然这一切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位像是触
雍正儿子不多,最后在继位的时候,也没有像九龙夺嫡一样,而是弘历顺利的成为了皇帝,成了乾隆帝。今天,野史君就和大家聊聊雍正的一个儿子,雍正的第五子,乾隆的弟弟,一个有着不一样人生经历的清朝阿哥。他是弘昼
历史人物 此人为清朝王爷,曾经打败英法联军,是咸丰皇帝最为依仗的人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但其实他们并非只有八个旗,而是有二十四个旗,由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组成。到清朝中后期,虽然满八旗、汉八旗的战斗力已经很差,但蒙古八旗依然强劲,他们还在一位清朝王爷的率领下,曾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出生皇室并不一定是件好事。为了皇位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事时有发生。南朝刘宋十岁小皇子刘子鸾被兄长刘子业处死前,曾悲痛欲绝地说:「”愿身不复生王家!”而在清朝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同样惨
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皇长子:崇德元年四月追封。慧哲郡王额尔衮:景祖二子。顺治十年追封。宣献郡王斋堪:景祖三子。顺治十年追封。庄亲王舒尔哈齐:显祖三子。初为贝勒,顺治十年追封。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显祖四子,太
清朝官员王爷品级排名,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
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官员谁的权利大?当然是清朝王爷的权利更大了,因为清朝的王爷是皇亲国戚,皇亲国戚比群臣要大。古代王爷封号排名清朝王爷封号最为系统仔细,且较为复杂,地位从高到低的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