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同是唐朝名将,为了保命,为什么他们的方式都不一样呢
Posted 名将
篇首语: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同是唐朝名将,为了保命,为什么他们的方式都不一样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同是唐朝名将,为了保命,为什么他们的方式都不一样呢
古代皇帝最忌惮什么?四个字:功高震主。谁有资格动我的奶酪,我就要他的命,这是皇帝们的普遍心态,哪怕是所谓的明君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想法,而最极端的结果就是朱元璋大杀功臣。>怎么样才能避免功高震主呢?这对古代名将而言一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峻话题,有些名将很聪明,懂得急流勇退,功成身退,比如陶朱公范蠡,有些名将更聪明,懂得用自污的方式来表明自己是个没野心的人,比如王翦。当然,这样的聪明人还是不少滴,唐朝有两个名将,就用闭门和开门的方法保证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荣华富贵。> >陶朱公>首先说闭门的那个,他是唐朝第一名将李靖。李靖本是隋朝官员,因为检举李渊造反,被后者判处斩刑,李世民看他是个人才,就把他从刑场上救了下来,后来,李靖为了唐王朝鞍前马后,立下盖世奇功,还灭了东突厥。>虽然立下盖世奇功,但李靖明白,唐朝的皇帝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不会真正相信自己,毕竟自己有“前科”且没有参与过玄武门之变,再加上有小人眼红挑拨,只要稍不留神,他就可能从蹈当年韩信的覆辙。所以,他每次都小心翼翼,得胜归来,也不揽功。> >李靖>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李靖还是遭到了小人算计,那是在击败吐谷浑的时候,当时李靖的一个手下叫高甑生的延误了战机,被李靖狠狠教训了一顿,高甑生怀恨在心就在战事结束后,联合一个叫唐奉义的人诬告李靖造反,还好唐太宗比较英明,查清了真相,还给李靖一个公道。进过此事,李靖算是看透了所谓的官场,无论自己性格多么谦虚,只要和人在一起就免不了矛盾,唯有自己一个人,才能避免一些无妄之灾。于是乎,李靖开始闭门谢客,谁都不见,哪怕是亲戚朋友,也不能随意进入自己的家门。>李靖这么做就是给唐太宗看,你看我老李都把自己封闭起来了,你可以放心了吧!果然,李世民对李靖更好了。> >托塔天王>当然,与其说李靖的闭门是一种聪明,还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相比之下,郭子仪的开门就高明多了。>郭子仪是唐朝的中兴之臣,因为他平定了安史之乱,不过,由于他的功劳大,唐朝的皇帝对他是一百个不放心,不仅削掉了他的兵权,还派人监视。郭子仪是个聪明人,他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为了免去皇帝的猜疑,他想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他大开家门,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入,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导演了一出,有一次郭子仪手下的一名将军要到地方出任,来王府告辞,当他走到大院时,看到郭子仪正和老婆女儿在一起,老婆女儿在梳妆,郭子仪则在旁边恭恭敬敬伺候,不仅提毛巾,还要打水,活脱脱一副佣人样子,那个将军没差点当场笑出来。> >郭子仪>后来,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外面的人都当笑话了。郭子仪的子孙自尊心为此受到一万点伤害,他们强烈要求郭子仪把门关上,不能随意让人进出。>郭子仪大笑回答:“你们这些小伙子太嫩了,哪里知道这其中玄机,告诉你们,我是故意这么做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这么大的院子,有这么多的人,如果关闭大门,内外无法疏通,别人就会觉得我们有不正当的勾当,就会诬陷我们,那个时候我们有口难辩,就会大难临头,相反,我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公开,别人都无法挑剔了。”>果然,皇帝得到这个消息后,就不猜疑郭子仪了,还给了奖励。> >郭子仪相关参考
唐朝名将郭子仪为平定安史之乱出了许多力,有再造大唐之功,被皇帝封为汾阳郡王,赐免死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郭子仪的几个儿子都被朝廷授予高官显爵,第六子郭暖还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应该说郭家
文/格瓦拉同志作为平定「”安史之乱”、中兴唐朝的头号功臣,名将郭子仪因丰功伟绩,官至太尉、中书令、关内河东副元帅,封汾阳郡王,并被唐德宗尊为「”尚父”,执掌朝政20余年,属于名副其实的权臣。不仅如此,
唐朝名将郭子仪为平定安史之乱出了许多力,有再造大唐之功,被皇帝封为汾阳郡王,赐免死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郭子仪的几个儿子都被朝廷授予高官显爵,第六子郭暖还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应该说郭家
驸马顾名思义就是公主的丈夫,这一下就跟皇室沾边的地位,在电视剧中可是众人争抢的事情。但是这些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在唐朝,很少有人愿意做驸马,这是为什么呢?陈世美的案子发生在宋代,他为了想得到驸马这位置,
驸马顾名思义就是公主的丈夫,这一下就跟皇室沾边的地位,在电视剧中可是众人争抢的事情。但是这些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在唐朝,很少有人愿意做驸马,这是为什么呢?陈世美的案子发生在宋代,他为了想得到驸马这位置,
...中可是众人争抢的事情。但是这些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在唐朝,很少有人愿意做驸马,这是为什么呢?陈世美的案子发生在宋代,他为了想得到驸马这位置,冒了生命危险,也果真付出生命代价,但这种事情,在唐代是不可能发...
在古代,历朝历代对皇帝的称呼都不一样,现在大家都对皇帝的称呼很疑惑,不都是皇帝吗?为何每个朝代称呼还不一样?其他朝代称呼皇帝都喊啥?还别说,在臣子或老百姓日常对当朝皇帝的称呼一事上,每个朝代还真不一样
历史人物 唐太宗和隋炀帝都远征过高句丽,可是他们的结局为什么不一样呢
从隋朝到唐朝初年,一共有四位皇帝征伐东北的高句丽政权,其中影响最深远、名声最大的征伐高句丽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和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不过同样是亲征高句丽,隋炀帝和唐太宗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
历史人物 唐太宗和隋炀帝都远征过高句丽,可是他们的结局为什么不一样呢
从隋朝到唐朝初年,一共有四位皇帝征伐东北的高句丽政权,其中影响最深远、名声最大的征伐高句丽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和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不过同样是亲征高句丽,隋炀帝和唐太宗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
史上最窝囊皇帝,为了保命,他故意沉迷于酒色?最后还是难逃一死
史上最窝囊皇帝,为了保命,他故意沉迷于酒色?最后还是难逃一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奕是东晋的第七位皇帝,史称晋废帝,在现代社会,“废”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的词语,而司马奕就跟他的称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