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芥川龙之介35岁服药自杀 他为何走上绝路

Posted 母亲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芥川龙之介35岁服药自杀 他为何走上绝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芥川龙之介35岁服药自杀 他为何走上绝路

芥川龙之介 日本不少作家最终都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芥川龙之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在35岁的盛年以服用大量巴比妥的方式自戕,给后世读者、评家留下了谜团和遗憾。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作品又有不小的影响力,芥川龙之介为何走上绝路呢? 在1927年的时候,正是风华正茂之年。在同年的7月24日这一天,将艺术看作是一切的芥川龙之介去世了,也就是这样,日本文坛的一颗巨星陨落。我们知道,著名人物芥川龙之介是应为服用安眠药而自杀身亡。关于他的死,可以说是文学的一场悲剧,也是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世界观的必然归结。曾在他亲笔写的遗书中这样提到:对于自己的将来,总觉得很是不安。那么到底是那些原因使他这样不安呢?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呢?通过相关资料的考察,部分学者给予了这样的答案。 >芥川龙之介>第一点就是他的性格所导致的,他原本就出生于一个牛奶工人的家庭,亲生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精神失常,直到他十岁的那年,母亲去世,父亲又跟母亲的亲妹妹结婚,还废除了他的长子继承权力,销了他的户籍。就这样,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过母爱,在加上复杂的家庭关系,无疑给他带来了心灵是哪个的阴影。这样一来,对他日后的形成孤僻,敏感抑郁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芥川龙之介>第二点就是他的厌世的人生观。因为,他从小就为自己的身世感到苦恼,童年生活也是比较压抑,并且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产生厌世的人生观。综上两点就足以说明使他自杀的原因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芥川龙之介是谁_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简介_芥川龙之介的经典著作_芥川龙之介为何自杀

中文名称:芥川龙之介外文名称:芥川竜之介、あくたがわりゅうのすけ、RyunosukeAkutagawa别名;澄江堂主人、柳川隆之介、我鬼国籍:日本民族:大和出生地:日本东京出生日期:1892年3月1日

日本 日本·1927年7月24日芥川龙之介自杀事件

1927年7月24日芥川龙之介自杀事件指1927年7月24日,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因对现实不满而自杀的事件。芥川龙之介1892年出生于东京市京桥区。东京大学英国文学科毕业。大学时投在夏目漱石门下,与菊池

历史人物 日本近代三大文豪之一森鸥外的影响与评价

森鸥外与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并称日本近代文学三大文豪,同时他也是19世纪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森鸥外>森鸥外的影响与评价>人物影响>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历史人物 韩信本来能活75岁,为何最后却在35岁便英年早逝

倘若提起大汉王朝,世人除了想到刘邦、汉武帝等人以外,也会想到为了大汉征战沙场的韩信。此人为大汉王朝开国功臣,他一生为刘邦浴血沙场,打了许多的胜仗,为刘邦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倘若没有韩信的话,

35岁日本 ”神炮手”,令日军大为恼火,死后为何被中国追封烈士

文/历史九点半侵华日军的残忍众所周知,历史影像和亲历者的叙述铁证如山,历史不容篡改,一些有良知的日本兵也积极揭露。早在侵华战争时期,一个叫坂本寅吉的日本「”神炮手”,就做了一件让日军大为恼火的事。坂本

唐赛儿一介女流为何要带领农民去号召起义

中国的百姓其实特别老实,农民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走上造反这条道路,他们也不会在乎这是谁的天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人愿意造反远离家乡,一般的统治者都不会将农民逼上绝路,动摇自己的统治。一般情况,只有出现

历史人物 郭沫若的两个儿子为何都在20多岁自杀

  导读:郭世英、郭民英分别是和于立群的第二子和第四子,两人在文艺上都有所造诣,但两人分别在26岁和24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连续打击,对来说甚为深巨。郭沫若在家人面前强忍悲痛的泪水,以常人难以想像的

历史人物 晋明帝司马绍的皇后,为何在33岁自杀

在历史长河中,庾文君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她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司马睿建立东晋后,册立儿子司马绍为太子。新太子入主东宫,太子妃自然也不能少。司马睿命人在天下广觅德貌兼备的女子,为太子

他35岁即位,在位25年,一生励精图治,庙号清仁宗,却被称为昏君

家都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皇帝,创造了繁荣盛世,留下了千古美名。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皇帝,他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德之君,35岁的时候就继承皇位,在位整整25年,一生励精图治

17岁嫁老头、23岁守寡,不识字的她却养出拿下35个博士学位的儿子

他一生拿下35个博士学位,敢于鲁迅论战、跟蒋介石叫板,30岁不到,便以《中学哲学史大纲》震惊中国文化圈和思想界,他就是胡适。然而,今天我要说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母亲——冯顺弟,这个大字不识一个,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