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苏洵第一眼见王安石就说此人是大奸臣,原因竟是因为这个
Posted 苏格拉底
篇首语: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苏洵第一眼见王安石就说此人是大奸臣,原因竟是因为这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苏洵第一眼见王安石就说此人是大奸臣,原因竟是因为这个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毛泽东说商鞅和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改革家。列宁说王安石是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虽然王安石主持的那一场名垂青史的改革——熙宁变法失败了,但他能主持如此巨大全国性、综合性的改革,足见其能力和才华。>所以,后人对他无比的称赞。不过当时有一个人就看不起王安石,他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大奸臣,为此还专门撰写了一篇《辨奸论》。这个人就是苏轼的老爸苏洵。苏洵、苏东坡、苏澈父子三人合起来号称“三苏”,父子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苏轼的老爸苏洵第一眼见到王安石就对王安石不以为然,这位苏洵老先生对王安石嗤之以鼻、深恶痛绝,虽然此时的王安石如日中天、炙手可热。>我们从《辨奸论》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先生对王安石的厌恶态度。苏洵老先生在《辨奸论》中以山巨源预见王衍、郭子仪预见卢杞为例证,类比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的行为不近人情。>翻译过来就是身穿脏兮兮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蓬头垢面得像囚犯,身上异味难闻像讨饭,却在那大谈诗书礼乐。洗脸换衣服、注重个人卫生是人之常情,凡是办事不近人情的,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之辈。>所以,苏洵老先生认为王安石得志必为奸臣、为害国家。>苏洵老先生从“见微知著”的观点出发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奉为圭臬的名言。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见微知著,可为千古观人之法。”>>问题是,王安石是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吗?>是。王安石是个宅男,他一生中就两件事:看书和工作。>王安石下班后从不搞娱乐活动,宅在家里看书,嗜书如命、废寝忘食的看,站着看、坐着看、睡着看,吃饭看、上厕看、走路看,跟低头族一样抱着手机不放,而且一看就是半夜两三点,以至于第二天上班经常迟到。>而王安石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上极其的不修边幅,很邋遢,不注意个人卫生。据说他一个月不换衣服,衣服上沾满了油渍污渍。王安石经常不洗澡、不洗脸、不刷牙、不漱口、不梳头,身上异味难闻,口臭严重,我猜想应该没人愿意跟他说话,即便说话估计也要捂着鼻子。>所以,当时他在扬州市政府上班的时候,他的上司扬州市长韩琦就对他意见很大,有一次实在看不下去,就说:“年轻人不要老熬夜,聚会喝酒逛KTV找小姐,趁年轻要多学习。”他不以为然,也没有解释,管你怎么说。>还有一次朝会上,大家正在商议国家大事时,突然有个虱子在王安石的胡子上爬来爬去,此时王安石已经是宰相了。不巧这一幕正好被宋神宗皇帝看见了,宋神宗很想笑,但他是皇上,不能笑出来,只好偷偷地笑。>>另一个宰相王珪也看见了,但他没说,估计也不好意思说。可王安石看见宋神宗在笑,有点莫名其妙,也不好问。于是下朝以后,他就问王珪,皇上笑什么。王珪说他胡子上有个虱子。王安石当场脸红,我虽然不太注意个人卫生,但也不能这样。可见,他邋遢到了什么程度,简直无与伦比。>当然,这种以人的生活习惯和个别缺点来判断其政治品质的逻辑,是值得商榷的。不过《辨奸论》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确属古文中的名篇。文采更是斐然,将“今有人”的种种表现尽情地加以刻画,一气呵成,有如飞瀑狂泄,其笔锋之犀利,论证之严谨,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其实,《辨奸论》一文的主题在于诋毁王安石,反对“新党”,就是王安石的那场熙宁变法。我们知道熙宁变法遭到众多人的反对的,包括苏轼和司马光。>当然,这是后话。>事实上,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像王安石这样不修边幅的人很多。尤其是古希腊的那些哲学家们,比如苏格拉底就是,而且苏格拉底比王安石有过之而无不及。苏格拉底也不注重个人仪表,整日没事就去跟人喝酒辩论。>那些思想家、哲学家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行为动作。或许,这就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相关参考
即便在外人眼中,蔡是大奸大恶之徒,儿子蔡绦也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并且提供例证。古语中有“生子当如孙仲谋”,我看这句话可改为“生子当如蔡绦”以蔡京为正面人物进行记述,蔡绦做到了。首先,蔡京是个大度的人
即便在外人眼中,蔡是大奸大恶之徒,儿子蔡绦也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并且提供例证。古语中有“生子当如孙仲谋”,我看这句话可改为“生子当如蔡绦”以蔡京为正面人物进行记述,蔡绦做到了。首先,蔡京是个大度的人
他是大宋朝杠精,文学领袖,晚年绯闻缠身,看尽人性后活成了自己
他被誉为北宋的文坛领袖,苏轼苏辙是他的学生、曾巩是他最喜欢的弟子,王安石、苏洵都受到过他的提拔……他是知名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新唐史》和《新五代史》,在史学史上和《二十四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此人乃奸臣后代,仅说了6个字,就受到皇帝的重用,最终以身殉国
自古就有“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说法,若是先祖是被人唾弃的奸臣,那么此人也会受到世人的冷嘲热讽,朝廷一般也不会予以重用。然而,却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是大奸臣的后代,从小就立志杀敌报国,却
历史秘闻 此人乃奸臣后代,仅说了6个字,就受到皇帝的重用,最终以身殉国
自古就有“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说法,若是先祖是被人唾弃的奸臣,那么此人也会受到世人的冷嘲热讽,朝廷一般也不会予以重用。然而,却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是大奸臣的后代,从小就立志杀敌报国,却
王安石之所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蔡京的弟弟蔡卞,那完全是因为蔡卞的才华和能力,与其兄是谁没关系,何况,蔡京其时不过一地方小官,远远还没能达到做奸臣的资历。蔡卞,字元度,福建仙游人。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编撰的宫
章生于公元1035年,去世于公元110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是新旧党争的重要角色。 初入仕途不顺,后因为王安石赏识,成为变法的有力支持者。也因此得到宋神宗起用,从此青云直上。当然因为新
薄皇后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一任皇后,在刘启做做太子的时候,由她的祖母薄姬也就是薄太后指定的太子妃。刘启登基成为皇帝后,薄皇后也从太子妃成为了皇后。薄皇后端庄贤淑,大方贤惠,和汉景帝刘启结为夫妻二十多年,却
章惇生于公元1035年,去世于公元110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是新旧党争的重要角色。 初入仕途不顺,后因为王安石赏识,成为变法的有力支持者。也因此得到宋神宗起用,从此青云直上。当然因为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经大小五十余朝,产生了许多的名臣良将,这其中,丞相作为文武百官的最高代表,最受人关注。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名相,例如姜子牙、管仲、诸葛亮、魏征、王安石、张居正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