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沈德潜简介 沈德潜和乾隆的故事

Posted 故人

篇首语: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沈德潜简介 沈德潜和乾隆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沈德潜简介 沈德潜和乾隆的故事

沈德潜 沈德潜是清朝著名诗人,著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等作品,乾隆因惜才而对他礼遇有加,但最终受“文字狱”牵连,死后被乾隆铲平了坟墓。 沈德潜简介>沈德潜(1673~1769),字碻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沈德潜和乾隆的故事>一朝得中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栖。自称爱才如爱子的乾隆皇帝看到了白发苍苍的“沈老”,怜才之心顿起,挽着其手,穿行于翰林院里,共相唱和。在乾隆的算盘里,豢养着一个沈德潜是特别合算的事情,一可谓敬老,二可谓惜才。会引领多少人活到老,学到老,考试到老啊。夏天,两人唱和《消夏诗十首》,冬天,两人围炉对话,切磋诗艺。沈老为父母乞诰命,乾隆二话不说,即命给三代封典,并赐诗曰:“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初。”皇帝题词就不得了,何况还特地写诗相赠呢,在当时,这就引起“文艺界”大震动了,当时歌咏其事的不知凡几。>乾隆给了沈德潜极高的礼遇,官职由少詹事升詹事,再升值书房副总裁,八十多岁退休以后,还封给礼部尚书衔,甚至到了九十岁还晋阶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师;而且沈德潜年老归乡后,乾隆多次下江南,几乎每次都要他来陪护,都要唱和几首诗。乾隆十六年,乾隆游幸江南,沈德潜赶到清江浦迎驾,乾隆赐诗曰:“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这简直是光荣到极致了,文人做到这程度,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罢。>但是,皇权之下,也许做“门生”可,真的能够做皇帝的“故人”吗?沈德潜编了一部《国朝诗别裁》,当然是“盛世”之“颂歌”,并将此敬献给乾隆,不料,这回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别裁》将钱谦益列为集中之首,乾隆大为光火。本来呢,钱谦益投归了大清,算是自己人,但乾隆敬“英雄”不敬“叛徒”。沈德潜没有摸透乾隆心思,纯粹从“艺术”出发,没有“政治标准”,把钱某也列了进去,引得乾隆大骂他是“老而耄荒”!>后来,沈德潜又卷入已故举人徐述夔的“文字狱”中。事情是这样的:徐某与“沈老”是老朋友,徐氏写有《一柱楼诗集》,集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的“反动口号”,被人告发,乾隆把这事当政治案子查处,查到了沈德潜脑壳上,因他的“故人”为徐氏做了“传记”,这下乾隆老羞成怒,大骂他“昧良负恩”,“卑污无耻”。乾隆于是决定把原先封给沈德潜的所有荣誉全部“追回”,而此时的“沈老”已经入土多年,怎么办?鞭尸吧,乾隆命人把沈德潜的坟墓铲平了。

相关参考

古代枪手难做 沈德潜“代笔”乾隆诗惹鞭尸之祸

导读:战国末年,吕不韦受封秦国丞相,独揽朝政10年之久。但吕不韦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像孔子一样流芳百世,于是便让自己的三千门客共同代笔写成一部《吕氏春秋》,然后挥笔署上自己的大名。当下,“枪手”、“代

历史人物 沈德潜生前深受乾隆帝赞赏,为什么死后却被鞭尸

相信很多人对儒林外史当中的范进中举这一段印象极深。>范进这个形象也一直深入人心,这段也被搬入了教科书当中成为了经典中的典范。>既然这一段能够成为经典,那这段的主要人物范进也自然是有“特殊”的光环。>>

死后为何被挖坟鞭尸 他生前和乾隆基情四射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古今同理,尤其和帝王做朋友的时候,翻船更是毫无征兆。乾隆和沈德潜曾是忘年交。沈德潜以六十七岁的高龄中了进士的时候,那时是乾隆四年,乾隆才二十九岁,还没过而立之年,后者已接近古稀了。

死后为何被挖坟鞭尸 他生前和乾隆基情四射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古今同理,尤其和帝王做朋友的时候,翻船更是毫无征兆。乾隆和沈德潜曾是忘年交。沈德潜以六十七岁的高龄中了进士的时候,那时是乾隆四年,乾隆才二十九岁,还没过而立之年,后者已接近古稀了。

乾隆代笔者把御诗当成自己的诗收入集子遭戮尸扬骨

历史很残酷。有个叫沈德潜的乾隆写诗之代笔者,告老还乡后编自己的全集时,竟然一时糊涂,把帮乾隆捉刀的诗文,统统物归原主,编进了自己的集子中。当乾隆发现时,沈德潜也已经故去,但乾隆还是没放过他,下令戮其尸

历史人物 清代官员 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毕沅简介

毕沅,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

因为诗,他晚年得志,高官厚禄,死后却难逃厄运

乾隆四年,一个叫沈德潜的老人,在花了四十多年时间参加了十七次科举考试后,终于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他很开心。乾隆也很开心,就喜欢这些努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人,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人不要怕年纪大,再大

因为诗,他晚年得志,高官厚禄,死后却难逃厄运

乾隆四年,一个叫沈德潜的老人,在花了四十多年时间参加了十七次科举考试后,终于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他很开心。乾隆也很开心,就喜欢这些努力拼搏不轻言放弃的人,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人不要怕年纪大,再大

历史百科 清人选诗何书为善

清人选诗何书为善王士祯之《古诗选》,沈德潜之《古诗源》,姚鼐之《今体诗钞》,皆善;尤以曾国藩之《十八家诗钞》为美备。

历史人物 真实的毕沅是什么样的 他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毕沅于雍正八年(1730)出生于镇洋(今江苏太仓),幼年失父,由母亲张藻养育成人,深受其母的熏陶。后至苏州灵岩山,拜沈德潜从学。>>乾隆十八年(1753),顺天乡试中举。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