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九思简介 王九思的故事
Posted 曲子
篇首语: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王九思简介 王九思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王九思简介 王九思的故事
王九思 王九思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前七子"之一,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庶吉士等职,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倡导戏曲。 王九思简介>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与刘瑾为陕西同乡,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等。>王九思的故事>钟爱戏曲写作>他认为要写好戏曲,必须懂音律,便从学音乐开始。他购买乐器,聘请乐师,教他学习音乐知识。经整整三年的不懈努力,学会了弹奏琵琶、三弦等,而且弹得很好。他雇请歌妓,组成家班,一旦有了新作,便排练和演出,并不断修改提高。他十分注意向别人学习,丰富提高自己。一次戏曲作家李开先去西夏饷军路经关中,住在康海家里,他得知后,立即邀请到鄠县作客,设宴招待。同时,让家班演唱了他的杂剧《游春记》,请李开先指点。当李开先从文风、韵律等方面提出批评意见后,他一一虚心接受。他和李开先在近十天的相处中,经常是彻夜不寐,交流戏曲艺术。>王九思的戏曲创作,具有很高的成就。由于他是被统治集团排挤出来的,对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性,有较深的体会,所以他的剧作,不仅写出了许多直抒胸臆和反映民风的作品,而且寄寓了对现实政治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眉户曲子的宗师>王九思回家以后,先是写了很多诗词。但由于不合韵律,很难演唱,还受到人们的嘲笑。这时40多岁的他便下决心学习音乐。“费重赀募国工学按琵琶三弦,习诸曲尽其技”。王九思开创了风靡关中西到甘陇,东到晋南流行数百年的眉户曲子。明清时期晋南人在鄠县经营盐、铁、百货生意者极多。王九思是鄠县北街人,他家对面就是山西会馆,晋商经常探亲进货,这就把“世争传播”的曲子带到山西。晋南至今流行眉户曲子,自在情理之中。同期曲论家李开先去西夏饷军,途经康海处,王九思闻知,立即邀李开先返鄠县作客,九思盛宴招待,他们在10天的相处中通力合作,切磋琢磨,既完善了眉户曲子,又由李开先将套曲带至西夏,“关陇之士争相传咏”,至今甘、青、宁亦有眉户曲子。相关参考
王九思,字敬夫,号陂,陕西县人氏,生于公元1468年,去世于公元1551年,为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九思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交游论道,共同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因
王九思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散曲集《碧山乐府》等作品,以诗文名列“前七子”。王九思后人王海明,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图腾文化研究专家、中国国家美术院副院长、中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周瑞奇王九思,陕西鄠县人,字敬夫,号渼陂,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年)中得进士,自此开始宦海浮沉,终于因武宗时,刘瑾宦官之祸而受牵连,从此不再任官,隐退乡里。>
历史人物 柯九思的主要事迹 柯九思的人物生平 柯九思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柯九思 别名:敬仲、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 国籍:元朝www.cha138.com 民族:汉族 出生地: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柯九思——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柯谦子 柯九思(1290
明代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前七子是也。
王廷相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等人并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思想。 人物档案 姓名:王廷
王廷相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等人并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思想。 人物档案 姓名:王廷相 别称:浚川先生 字:子衡 号:浚川
明代文学的前七子和后七子“前七子”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七位文学家,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徐桢卿。前七子不满“台阁体”千篇一律的文风,倡导复古,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历史人物 明朝文学家、诗人徐祯卿简介,徐祯卿最出名的诗是哪首
人物生平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
1.成都九思巷的故事九思巷:原名九寺巷。《论语·季代》中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是指待人处事应有的品德,以此命名含有君子自谦和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