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百年南京,从繁华到没落,再到鼎盛,背后是一段辛酸的历史

Posted 建业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百年南京,从繁华到没落,再到鼎盛,背后是一段辛酸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百年南京,从繁华到没落,再到鼎盛,背后是一段辛酸的历史

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它地处长江下游,承担起该区域文化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东吴时期,吴大帝孙权以其为都,开启了这座古都的建都历史。此后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五个政权都以此为都城,所以,它又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作者拍摄于南京博物院

在历史上,南京有不少古称,诸如: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江宁、应天等等。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藏有一段关于南京的历史故事,其中建业、建邺、建康这三个特殊的名称是本文将要重点介绍的,通过这三个名字去挖掘南京在这一百余年时间里的兴衰和繁荣。

公元211年(即东汉建安十六年),孙权把江东的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徙至秣陵。第二年,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将在此“建帝王之大业”。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这也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被定为国都。

但在此之前,南京曾遭受了一次破坏性极强的“凿山”行动。

作者拍摄于秦淮河

公元前211年(即始皇三十六年),秦始皇出巡北返,途经金陵时,有望气的术士对秦始皇说金陵有“王气”。

秦始皇听后,命人凿山,使秦淮河水贯穿金陵;又改金陵为秣陵,以此来破坏掉金陵的“王气”。

楚亡以后一十三年,当始皇三十六年,始皇东巡,自江乘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至今呼为秦淮。(《建康实录·卷一·吴上》)

秦始皇以为这样破坏了金陵王气,自己就可以享有万世江山,但是他却没有预料到,大秦到二世便亡。更意外的是,不到五百年,南京就出了天子,还是一连六朝长达数百年之久。

作者拍摄于夫子庙

吴都建业的繁华

从孙权开始,东吴还历经少帝、景帝和末帝三朝,共计52年。除了吴末帝中间短暂的迁都武昌外,其余时期东吴都以建业为都。

南京在东吴四位皇帝的治理下,从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成为人口稠密、手工业、商业发达的繁荣之地。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这样描述南方地区: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可见,这一时期的南京乃至江南地区都还是处于地广人稀,尚欠开发的原始状态。

自从孙权继位以来,一方面利用建业周围的有利地形做军事防御,抵抗曹魏的入侵;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尤其以建业为主,不断的在人员、经济、文化上做提升。

对于人员的补充:孙权采用了刚柔并济的方法:一、广招人才,吸纳中原南迁之民;二、驱赶山越之民下山;三、从夷洲等地俘获数千居民来补充。

在经济发展上,孙权因地制宜。利用建业城内原有的河道加以改造;再依托长江和秦淮河的优势,开凿人工河道,以此来形成一张相互连通的水上交通网。

东吴地区的水路四通八达,尤其是当时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水上运输网,更是大大促进了建业及江东地区的发展。

此外,东吴发达的造船行业及航海技术,也使得江东境内的大批重要物资,诸如粮食、盐、铁及海外贸易所获得的资源都能方便、快捷地运送到建业。这也成为建业商业如此繁荣的原因。

可以说,孙权定都后,建业对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建业也成为三国时期名副其实的商业都会。

作者拍摄于南京博物院

西晋时期建邺的没落

南京在西晋时期,一度处于没落状态,不再是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

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建国,史称晋武帝,仍以魏国的邺城为国都;公元280年,晋军兵临城下,吴末帝孙皓已无还手之力,率领百官出城投降,东吴灭亡。

吴平之后,司马炎厌恶建业的风水和繁荣,就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来应对:

1、改“建业”为“建邺”,意图用晋国都城的“邺”字来镇住东吴都城的“业”,从而来打破建业的风水;

2、降低建邺的地位,晋国设立“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建邺归丹杨郡统辖,丹杨郡又属扬州十八个郡之一。

一个扬州拥有一百七十三个县,建邺属于其中一个县,这地位简直是从“天堂”来到了“地狱”。昔日的繁华都城,如今成为区区一个小县,实在是没落。

作者拍摄于南京博物院

南朝的建康再度迎来辉煌

南京在没落了短暂的37年后,终于迎来了曙光,重新成为国都,再次声名远扬。

公元317年,司马睿称王改年,在建康(晋愍帝司马邺登基后,为避讳,改建邺为建康)立宗庙社稷。公元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国号仍为晋,史称“东晋”,建康则再次成为国都。

从东晋开始,南朝宋、齐、梁、陈等四朝,先后在此定都,对国都南京的建设和发展也随之展开。

作者拍摄于南京博物院

1、佛教的发展。在南朝,佛教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尤其是南朝梁武帝时期,光僧尼就有十余万人,可见当时建康的佛教是如此兴盛。在《南史·循吏传·郭祖深》中,有这么一个数据: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都下即都城建康,在建康就有雄伟壮丽的佛寺五百余所,僧尼十余万,更不要说其它的郡县,那是多得不可胜数,可以说在同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建康的佛教文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2、名人荟萃的聚集地。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医学家葛洪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大放光芒。

3、商业经济发达。扬州一直是南朝最发达的地区,建康则属于扬州中的核心区域,是三吴地区的经济中心。尤以手工业为主的商业更是盛极一时。

丹阳(指建康)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故俗颇相类。(出自《隋书·地理志》)

短短百余年间,南京的地位就不断发生变化,从国都-县-国都这之间的沉浮都因南京的“风水”而起。南朝陈亡后,隋文帝杨坚下令铲平整座建康城,也因此缘故。

在南京的历史上,有过繁华也有过没落,刚好建业-建邺-建康这三个城市的名字见证了这一过程,所以它们不光是一座城市的名字 ,更是一段引以为傲的城市发展史。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铁娘子背后的男人

2013年4月,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带着世人的追念撒手人寰。顷刻间,一阵关于铁娘子的旋风袭来,有褒扬,有诛贬。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从学业到初选议员,再到竞选首相,从婚姻爱情到老公子女,再到

唐代大诗人李白四次婚姻背后的辛酸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

唐代大诗人李白四次婚姻背后的辛酸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

历史秘闻 才吃一口怒骂3个字 背后原因好辛酸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每次上演都有不错的回响!溥仪的退位,意味著中国2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走向了终点;因此,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封建走向现代的思想落差,也可探索清朝

历史秘闻 才吃一口怒骂3个字 背后原因好辛酸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每次上演都有不错的回响!溥仪的退位,意味著中国2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走向了终点;因此,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封建走向现代的思想落差,也可探索清朝

曾经与北京、南京齐名,现在却沦为五线小县城

安徽省东北部,有一座千年古城,它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地处淮河中游南岸,被誉为“帝王之乡”。几百年前,该城市曾为大明王朝的陪都,与当时的北京和南京齐名。随着明朝的灭亡,它也逐渐的没落,从当年繁华无比的都

历史秘闻 曾经与北京、南京齐名,现在却沦为五线小县城

安徽省东北部,有一座千年古城,它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地处淮河中游南岸,被誉为“帝王之乡”。几百年前,该城市曾为大明王朝的陪都,与当时的北京和南京齐名。随着明朝的灭亡,它也逐渐的没落,从当年繁华无比的都

甜蜜背后百姓的辛酸泪

古代帝王,后宫三千佳丽,一生只痴情于一位女子,在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然而,明代的孝宗皇帝,他是一夫一妻的忠实践行者,除了皇后,一生没有纳其他妃子,他和张皇后十分恩爱,他们之间没有身份上的距离,相处模式

晚清名臣刘坤一后裔 回忆南京刘公巷百年沧桑

本文作者、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刘敦暲先生是清末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第五代长孙,从1946年至今一直生活在南京,并随祖父母在刘公巷生活过相当一段时间,对老巷、老宅、家族的历史有较深的了解。此前有媒体报道

从屡屡绝嗣到过继宗子,闲谈让赵官家们辛酸的养子制度

如果历代皇帝聚在一起聊起子嗣的事情,两宋的皇帝们大多都要留下辛酸的泪水,沉痛的说:生!不是问题,生下来能不能养大才是大问题啊!历朝历代,像两宋皇帝绝嗣率那么高的,简直是少有,从宋真宗之后开始,赵家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