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关羽“水淹七军”一事,究竟有多大威力,让曹操考虑迁都
Posted 庞德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关羽“水淹七军”一事,究竟有多大威力,让曹操考虑迁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关羽“水淹七军”一事,究竟有多大威力,让曹操考虑迁都
咏史下·关羽(陈普)
羽血未乾蒙陨命,蒙妻正哭妾分香。 天地有心诛汉贼,但迟数月取襄阳。
关羽在中国的网络论坛上,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关羽在古代已经被神化,即便没有被神话,在当时的三国时期,也是一个受到敌人认可的名将,包括后来的晋朝,也用关羽、张飞来形容猛将;但是根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来看,关羽有影响力的胜仗并不多,又有一些战役记录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影响力也没有那么大,而且还有败仗。关羽最有影响力的战役当属“襄樊之战”,可惜最后失败,不仅没有攻克襄阳、樊城,反而丢掉荆州,导致蜀汉国力大幅度下降。这是关羽身上的争议之处。不过在“襄樊之战”前期,关羽打得相当不错,“水淹七军”擒获于禁,导致曹操已经考虑迁都。关羽前期的胜利为什么会迫使曹操产生迁都的想法呢?
“襄樊之战”的时代背景
“襄樊之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是刘备集团紧随着“汉中之战”以及“房陵上庸之战”之后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当时刘备先是斩杀了夏侯渊,后面又利用“敛众拒险”以及骚扰后勤补给的方法,击败了曹操,暂时稳定住了对汉中地区的控制。汉中以东是上庸、房陵、西城三郡,也就是所谓的“东三郡”。“东三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四面环山的地区,对北伐的作用显然不如汉中平原,不过“东三郡”再往东就是荆州的襄阳和樊城,襄阳也是位于襄阳以南的江陵的关羽下一步北伐的目标地。于是刘备又令孟达和刘封控制了“东三郡”,这个时候刘备的事业可以说是顶峰期。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曹公果引军还……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云别传》:“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云兵随忠取米。”
刘备在西线的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已经达到了“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前提条件,随后控制“东三郡”,打通从汉中到襄阳的由西向东的通道,给关羽出兵襄阳提供了两面钳击的机会。曹操虽然放弃了汉中,但仍然坐镇在关中。于是关羽在这个时期发动了“襄樊之战”,希望一举攻克襄阳、樊城,完成《隆中对》中“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另一个条件,同时控制汉水流域,将成都平原、汉中平原以及荆州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一起。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关羽在“襄樊之战”前期取得的胜利
关羽在“襄樊之战”前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关羽进攻襄阳和樊城,除了襄阳、樊城内的守军以外,曹操一方先是有两支军队可以作为外援,一支是庞德的军队,一支是于禁的军队。其中庞德的军队要早于于禁的支援,驻扎在樊城以北;另外于禁率领七军支援樊城的曹仁。结果在这个时期,遭遇了连天的霪雨天气,导致汉水暴涨。关羽就利用这个天时,将庞德和于禁的军队可以说是全部消灭。
庞德的军队数量不是很清楚,看看于禁的损失人数。于禁损失人数小编在《三国志》当中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在《华阳国志》中记载为三万。按照《通典·兵一·立军》中的说法,古代一军的人数有多种说法,有12500人一军;有3750一军;有3200一军;还有中军4000,偏军2800或者2400的,说法不一。按照数量最低的说法,那么于禁损失的七军的兵力也超过了两万人。况且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也提到了关羽俘虏于禁“人马数万”,可以证实《华阳国志》中的说法。三万人对于曹操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损失。况且这仅仅是于禁部,还有数量不明的庞德部。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
《三国志·魏书·庞德传》:“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遂为羽所杀。”
《三国志·魏书·于禁传》:“秋,大霖雨……禁等七军皆没。”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
庞德和于禁的覆灭,导致樊城和襄阳在外已经是孤立无援的状态。另外由于汉水的浸泡,也导致城墙遭到破坏。此时樊城内部境况岌岌可危。曹仁只有几千人守城,粮草也即将告罄,内部也出现弃城的声音。如果樊城被关羽攻克,汉水被关羽控制,那么襄阳大概率也会顺利被拿下。所以小编说,关羽在“襄樊之战”前期取得了巨大胜利。只不过曹仁、吕常顶住了压力;曹操还有徐晃等源源不断的援军;孙权又调转枪口偷袭荆州,最后导致关羽不但没有取得“襄樊之战”的胜利,反而丢掉了荆州,自身也战死。
《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
《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仁人马数千人守城……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襄樊之战”对曹操的威胁
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曹操提出一个想法,那就是迁都,将汉朝都城从许都北迁到河北。小编刚刚也提到了,于禁和庞德虽然失败,但曹操仍然能够派出援军支援襄、樊前线,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考虑迁都这种十分消极的决策呢?
一、曹操面临的内忧外患
如果仅仅是关羽的威胁,那么曹操商议迁都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了。关键是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年,对曹操来说实在是处于多事之秋。在“襄樊之战”之前,曹操在“汉中之战”中失利,不仅个人威望受到了巨大打击,为维持战争而调动的民力也促成了关中地区的叛乱;另外除了关中以外,在靠近许都的梁县、郏县也发生了叛乱。用满宠的一句话说:“自许以南,百姓扰扰。”
《三国志·魏书·胡昭传》:“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狼等遂南附关羽。”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
另外曹操玩的那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存在弊端。他利用汉天子刘协为自己吸收了大批人才,但也导致曹操的阵营当中存在拥刘派。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在许都已经发生一次内乱,曹操的心腹丞相长史王必就死于这次内乱中。许都是汉天子所在地,汉天子的影响力比较大,此时正处于这种危险形势,曹操当然不想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生祸端,将都城迁徙到自己长期经营的河北,更有利于对汉天子以及拥刘派的控制。
二、关羽的兵力威胁
在《隆中对》中的规划是,关羽取得襄阳之后继续进攻宛城,然后继续北上进攻洛阳,屏障刘备取得的关中。不过这毕竟是一种计划,况且曹操也不太可能知道刘备的计划。事实上从宛城既可以北上进攻洛阳,也可以向东北方进攻许都。而当时梁县、郏县已经有呼应关羽的武装力量,一旦襄阳、宛城被拿下,即便关羽不对许都出兵,国都长期面临敌军兵锋的威胁也必定会迫使曹操迁都。
至于曹操的援军,与关羽发生交战的是徐晃,还有徐商、吕建、殷署、朱盖等人。其中徐晃、徐商、吕建的兵力不太清楚,殷署、朱盖大概有一万多人,但是徐晃的军队可以确定的是大多是新兵,而且人数并不多,战斗力不足,也体现出曹操当时兵力上的捉襟见肘。关羽的大军此时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损失,如果徐晃这支军队再度被击败,那对于曹操来说无论是兵力上还是士气上都是巨大的打击。关羽取得襄阳、宛城后进军许都对曹操来说威胁实在太大了。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晃所将多新卒……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太祖前后遣殷署、硃盖等凡十二营诣晃。”
《三国志·魏书·赵俨传》:“俨谓诸将曰:‘……我徒卒单少。’”
三、孙权的威胁
曹操面对的威胁,可不仅仅是刘备和关羽,还有时刻威胁淮南和徐州的孙权。事实上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正在打合肥,只不过没打下来而已。但孙权的威胁是始终存在的,淮南地区的军队也不便去支援襄阳、樊城。如果孙权这个时候能和关羽一起作战,铁了心攻取合肥,占据淮南,或者攻略青、徐,那么曹操的情况会更加不利。
结果孙权选择向曹操臣服,以便攻取关羽的荆州。这个时候曹操终于松了一口气,张辽、臧霸等人也能抽出手来支援西方。不过这已经是曹操提出迁都而被否决之后的事情了。
《三国志·魏书·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魏略》:“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别军在洛。”
《三国志·魏书·蒋济传》:“欲徙都……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小结
“襄樊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一次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的战役,关羽在前期也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并且和一些起义军联合起来,南北呼应。这个时候对曹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关羽没有认识到孙权的野心和对荆州的渴望,也没有处理好对下属和对盟友的关系(尤其是前者),更没有保持足够的警惕,才落得一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通典》
相关参考
看三国,我们一直是以第一视角看待刘备的集团的,尤其是考虑到《三国演义》深入人心的影响力,三国历史之中,刘备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主角,只是这个主角有点偏弱。无论再弱的主角,还是存在一定的势力。那么刘备鼎盛时
魏朝(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中国正史称为魏朝,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于是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
逆商(AQ)是人们面对逆境,在逆境中的成长能力的商数,用来测量每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应变和适应能力的大小。逆商高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锲而不舍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立体的人;相反,那些逆
小时最喜长辈说三国,但逢讲到关羽走麦城,跌下了绊马索,总会平添了忧伤。又闻头颅送至曹营,曹操开匣视之,见关公面如平日,笑曰:“云将军别来无恙!”言未讫,只见关羽口开目动,瞪了曹操一眼,操惊倒。忽然又觉
蜀国不同的时期,面积大小不尽不同。面积究竟有多大,外围分别是哪里?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首先公元210年,刘备的创业初期刘备借荆州一事就知道当时他没有一兵一卒,没有一寸土地,民间流传着一句话“
是苏联在新地岛试验的“大伊万”。5000万吨当量这颗氢弹不仅毁灭了爆炸中心附近的一切建筑物,还严重影响了数千公里范围内的电子通信系统。苏军设在北极地区的防空雷达被烧坏,无法探测空中目标。各级指挥所的无
氢弹氢弹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或热核弹。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几万吨梯恩梯当量,氢弹的威
一 建文帝朱允稍诔瞧浦际,一把宫火,烧死了自己。可是很快就起了一种传言,说建文帝没有死,而是逃出京城,从此游历四方,做了个快活自在的行脚僧。其实这是人们本着朴素善良的愿望,可怜建文帝不幸的命运,总望
《亮剑》中,七十四军被快速击溃,士兵四处逃窜,当他们遇到楚云飞的时候,楚云飞用枪逼着他们回到前线,可是士兵们依然畏畏缩缩不敢回去。战场上兵败如山倒时,出现逃兵不是少见的事情,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西线防御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短兵相接必有死伤。为了减少伤亡,开战前先来一波箭雨往往是许多将领的选择。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弓弩就已经闻名天下。秦国能够横扫六国,除了强大的体制和军事实力,秦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