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解放战争时,率部发动起义的三个国军将领分别是谁

Posted 绥远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解放战争时,率部发动起义的三个国军将领分别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解放战争时,率部发动起义的三个国军将领分别是谁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意愿,悍然发动内战,企图维护蒋家王朝的腐朽统治。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当时国民党内部很多爱国将领对蒋介石十分不满,在解放战争中宣布起义,站在了人民的一边,为新中国的建立建立了功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三个起义爱国将领。

一、董其武,1949年9月,随着平津战役的结束,董其武率部在绥远发动了起义,绥远省得到了和平解放。此后,董其武先后担任过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23兵团司令员等重要职务,还率领部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1989年,董其武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三、陶峙岳,1949年9月,随着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深明大义的陶峙岳率领部队在新疆发动了起义,新疆得到了和平解放。此后,陶峙岳先后担任过第22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等重要职务,在新中国边疆地区生产建设方面有很大成就,在1955年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1988年,陶峙岳在湖南长沙病逝,享年97岁。

三、陈明仁上将,1949年,陈明仁在担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长沙警备司令时期,发出起义通电,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与人民军队为伍,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在“文化大革命”中,陈明仁受到冲击。1974年,陈明仁上将与世长辞,享年71岁。

相关参考

辛亥革命时,北洋六镇统制分别是谁,其中有一革命党人

1911年夏天,四川等省份爆发保路运动,湖北清军一部入川镇压,湖北清军实力得到削弱,这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于武昌发动武装起义,迅速占领掌控武汉三镇,建立湖北

知名人物 苏祖馨

苏祖馨别号馥甫,广西容县人。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发动两广事变时,任抗日救国军第四集团军第十五军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13日任少将。后曾任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五师师长,率部参加徐

历史人物 淞沪会战15位殉国国军将领历史名人

  淞沪会战是继七七事变之后的一个月后发生的一场战争,时至今日,淞沪会战距离现在已有78周年,但是,虽然战争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要铭记是谁用他们不屈不饶的意志与日军作斗争,为解放全,为现在的我们争取了

傅作义率部起义,特许保留警卫团,不料2个营犯大案

作者:枪骑兵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都是决定命运的重大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率部起义,使得古都北平得以和平解放,难能可贵。傅将军的义举,减少了重大战争创伤,古都的文化历史遗产

国民党最无能的将领,抗战时国军将领最无能的是谁

抗战时国军将领最无能的是谁?也就是总打败仗的那种总打败仗的将领至少在打仗,真正无能的是那些不打仗的。国民党当中的将领谁是最厉害?国民党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头帅应该授予何应钦,此人一生追随老蒋,最后官至陆

日军奇袭能杀国军军长 战史传奇

历史不能忘却。当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这民族紧急关头,挽救民族危亡,保卫国家独立,涌现出大批宁死不屈的抗日爱国将领,他们以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不甘

历史人物 解放战争:郝鹏举是唯一被俘后枪决的国军将领

在国共内战中,郝鹏举是唯一一个被俘后被中共枪决的国民党将领,他一生曾在国共两党以及日军中六次叛变。>郝鹏举早年就读于洛阳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0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郝是当时少有的读书人,因而得

山东军区第四师由什么部队组成,所辖三个团团长分别是谁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面积最大、实力最强的敌后根据地之一,也是连接华中、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卢沟桥事变”后平津迅速沦陷,1937年9月底10月初日军已经沿津浦路进入

山东军区第四师由什么部队组成,所辖三个团团长分别是谁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面积最大、实力最强的敌后根据地之一,也是连接华中、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卢沟桥事变”后平津迅速沦陷,1937年9月底10月初日军已经沿津浦路进入

共和国开国上将陈明仁 林彪唯一没战胜的对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上将中,有3位是解放军昔日战场上的对手。他们是解放前夕率部起义的原国民党将领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他们都曾是蒋介石的爱将,都曾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也都曾率部起义,为共和国的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