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吃饭都很“节俭”,但真相却能让你怀疑人生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吃饭都很“节俭”,但真相却能让你怀疑人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吃饭都很“节俭”,但真相却能让你怀疑人生
原标题:古代皇帝吃饭都很“节俭”,但真相却能让你怀疑人生
提起古代的皇帝吃饭,很多人都会想到满汉全席、山珍海味、烤全羊烤乳猪一个都不能少,排场大得让你想都不敢想。
其实,这只是老百姓的想象而已,有些皇帝吃饭还是很节俭的,不过,这个“节俭”,已经不是一般的“节俭”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知道穷人的苦处,当了皇帝后,也没忘了这个皇帝来之不易,为了让子孙后代都能养成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就规定每天吃饭都要有一盘豆腐。
后来有一次,朱元璋请大臣们吃饭,吃完饭后,一看还有很多菜都没吃完,扔了怪可惜的,就吩咐太监打包,分给大臣们拿回家当宵夜。
其中一个年轻的翰林,只分了一盘豆腐,回去后随手扔在了桌子上。一个老翰林问他带了什么好菜回来,年轻的翰林没好气地说:“什么好菜,就一盘破豆腐!”
老翰林毕竟是老翰林,一听这话,连忙吩咐下人:“拿酒来!”然后毕恭毕敬地打开豆腐袋子,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原来,这豆腐可不是一般的豆腐,而是用数百只鸟的脑子秘制而成的!这样的“豆腐”什么味道?打死你也想不出来。
到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节俭”程度也丝毫不亚于老祖宗朱元璋。崇祯为了体验民间的苦难,专门规定每顿饭都要有一盘野菜。
不过,人家皇上吃野菜可不是像咱老百姓这样煮煮就吃,而是先把野菜放在鹅肚子里,用汤慢慢煮,再拿出来用上等好酒洗干净,然后用人参、鹿茸制成的佐料拌拌再吃。
这样做出来的野菜什么味道?啧啧,想想都流口水!
明朝的皇帝如此“节俭”,清朝的自然也不甘示弱,比如以“节俭”著称的咸丰皇帝。
咸丰一条裤子补个破洞花几百两银子的光辉事迹已经不是新闻了,但他吃饭“节俭”的事儿可能还不是很多人知道。
咸丰皇帝有一次请大臣们吃饭,上了几盘青菜,加一盘猪肉。也许是物以稀为贵,那盘猪肉的味道特别的好,没一会儿功夫就被大臣们全干掉了,然后几个大臣就对着剩下的几盘青菜喝茶聊天。
喝茶喝多了自然会尿急,一位大臣便起身出去上厕所。经过厨房时,这位大臣一时好奇,就偷偷往里瞅了瞅,这一瞅不要紧,竟然发现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十头死猪!
这位大臣忙问小太监怎么回事,小太监撇了撇嘴说:“忘了刚才你们吃的那盘肉了吗?就是这些猪脊背上的肉。”
大臣一听,又问:“你是说这几十头猪就做出来那一盘肉?”
小太监说:“可不是?先把这些猪关在屋里,用竹竿不停地打,直到把它们都打死,这样打死的猪全身的精华都聚集在了脊背上,这时候赶紧把那一小片肉割下来,要几十头猪才能凑够一盘,别提有多好吃了!”
大臣愣了半天,叹道:“还是皇上的生活水平高啊!”
大清朝后期出了好几位“节俭”型皇帝,像道光、咸丰、光绪,都是此中高手,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亡国的命运。不过他们的“节俭”之风,却不屈不挠地流传了下来,影响了很多大人物,比如推翻大清王朝的袁世凯就是一个很好的学生。
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有一次在家里召见内阁成员。内阁成员们来了后,老袁正在吃早饭。内阁成员们都是他的老部下,也没什么避讳,就纷纷凑上去看看大总统早饭都吃些啥好东西。
这一看不要紧,内阁成员们顿时对大总统生出了敬佩之心。为何?因为大总统吃的早饭竟然是一碗小米粥,加一条不大的红烧鲫鱼,旁边还有一个不起眼的佐料瓶!
内阁成员们纷纷感慨:“大总统真是节俭到家了!这样的早饭,连我家下人都不吃呢!”
确实,内阁成员的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老袁吃的这顿早饭,确实不是内阁成员家的下人能吃的,不过不是看不上,而是吃不起。
那碗小米粥确实是小米粥,但却是一粒一粒精心挑选出来的西北上等小米,就这一小碗,就得一个人专门花一天功夫挑选;那条红烧鲫鱼也确实是鲫鱼,但却是天下闻名的河南洪河鲫鱼,而且是刚从洪河里捞出来的,为了保鲜,特地放在猪油里用航空特快运到北京;就是那瓶不起眼的佐料,也是用东北千年人参加几十种名贵药材配置而成的。
一顿简单的早饭,却被袁大总统吃出了水平,吃出了创意,这个大总统当得确实不简单!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大人物在以身作则、号召你跟他学习的时候,不妨凑过去看看他做的到底是什么。
当然,很多时候你看了也白看,里面的门道儿你不懂。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韩愈曾说:"情面忌殊异,世路多权诈"。世人所忌惮的是情绪转变无常,而世间的人偏偏多权变奸巧。关于若何看清人心,老子说:"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他们都是古代思惟家,虽然有很哲
历史秘闻 世人偏偏多权变奸诈,读白居易的《放言》,便能让你通透人生
韩愈曾说:"情面忌殊异,世路多权诈"。世人所忌惮的是情绪转变无常,而世间的人偏偏多权变奸巧。关于若何看清人心,老子说:"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他们都是古代思惟家,虽然有很哲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跪拜是极其丧失气节的做法,即使一个普通的古代平民百姓,也不能随便的跪拜,一般值得跪拜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或者皇帝等等。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真的有3个人,就连皇帝见了他们也要下跪,那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次战争差一点让中华民族灭亡,这场战争被人称之为抗日战争,抵抗的是中国邻国倭寇,抗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一次浩劫,同时也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无数的中国人用血肉之躯向全世界证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两句话振聋发聩,古代只要你有实力和魄力就可以“把皇帝拉下马”。因此我国古代王朝没有哪一个是万世一系的,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国的朝代应
古人的发明的器具,或者是生活用品,在经过上千年岁月洗礼后,就成了现代人眼中的文物。不管是何种文物,对于当朝历史的研究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绝非金钱就可以衡量的。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不仅拥有悠久的
古人的发明的器具,或者是生活用品,在经过上千年岁月洗礼后,就成了现代人眼中的文物。不管是何种文物,对于当朝历史的研究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绝非金钱就可以衡量的。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不仅拥有悠久的
世界上有一种路,能让你 ”历四朝,侍十帝”,这就是冯道的套路。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一些三朝老臣,四世三公之类的,但如果身处乱世能独善其身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历经四朝而屹立不倒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发生在历史上最后一个乱世的唐末五代十国期间,任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范进中举,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篇很有名的故事,曾经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叫《范进中举》。它刻画了一个名叫范进的书生在五十岁的时候
历史秘闻 揭秘范进中举发疯的真相 为什么一个举人身份就能让人发疯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范进中举,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篇很有名的故事,曾经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叫《范进中举》。它刻画了一个名叫范进的书生在五十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