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为何要写讨武曌檄

Posted 客人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为何要写讨武曌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为何要写讨武曌檄

  骆宾王人物生平简介

  骆宾王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浙江义乌人。骆宾王的父亲曾是青州博昌县令,死于在任期间,而其父死的时候骆宾王还尚且年幼,便只能流落他方,在穷困潦倒中生活。

  直到永辉年间,骆宾王成为了李元庆的府属,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被封为东台详正学士,但因他犯事被降职,发配到了西域,驻守边疆。在此期间,他写了很多边塞诗。到了公元678年,骆宾王被调任为武功主簿,之后有过两次升迁,官至侍御史。

  当时正是武则天当政,对于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骆宾王而言,认为女子执政是极为讽刺的,故骆宾王便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的行为,致使他受到了牢狱之灾。在他入狱的第二年遇到特赦才得以被释放,被派到临海作县丞,后来他自动放弃官位,过起了云游的生活。

  公元684年,骆宾王成为徐敬业的府属,参与了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自立为女皇事件,并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榭》这篇气势磅礴的名作。同年十一月,徐敬业起义失败,被诛杀,骆宾王则下落不明。对于骆宾王的死,有多种说法,一说是骆宾王被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所杀,还有一说是骆宾王逃了出来,最后出家为僧。

  骆宾王七岁便能写诗,被人称为是“神童”,据说朗朗上口的《咏鹅》正是他七岁时候作的。骆宾王擅作七言歌行,比较出名的是初唐时期较为罕见的长篇《帝京篇》,在当时被认为是千古绝唱。骆宾王在五律诗、骈文上也有具有时代意义的代表之作,如《为徐敬业讨武瞾榭》,他的诗作是“初唐四杰”中最多的。

  骆宾王是唐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名字是古今人们都广为流传的,在他七岁的那年,家中有客人来访,他的著名诗《咏鹅》也就这样诞生了,正是因为他七岁时所创作此诗,当时的人都称之为“神童”。

  这首诗的创作是一个意外,来访之人正看见旁边池塘的景色十分幽美,鹅群在池塘中十分的惬意,加上清风拂柳,柳枝倒映在水面上,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就这样形成了。随之,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他全都对答如流,客人并不相信一个小孩子的能力竟如此之大,因此借着池塘的风景要求骆宾王作诗,从而故意刁难他。可是年幼骆宾王并没有被此情此请所吓倒,仅仅思索了一会儿便做出了这首家喻户晓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中动静结合,颜色的对比和线条的勾勒,引发人无限的遐想,鹅的形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心生向往。句中的“曲”字把鹅仰天嘎嘎的叫声十分生动的描绘出来,仿佛使人听到了水中央鹅的叫声。

  特别是最后的两句对偶句,“浮”字写出了鹅在水面上悠然自得静止的状态,而“拨”字则写出了鹅脚掌波动水面嬉戏游泳的状态,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且动静结合,仿佛身临其境。客人思绪万千,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急忙转头称赞,使这个年幼孩子的诗得到了肯定。

  骆宾王讨武檄文真相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写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

  武曌宅元年间(公元684年),武则天设置了临朝称制,正在为下一步自己做皇帝而准备建立大周王朝,这件事,引起了许多贵族内臣的愤怒和反对,李敬业,是开国元勋李绩的后人,召集兵马在扬州起兵,想要康复唐朝的大业,骆宾王这个时候已经是李敬业的幕僚之一。

  骆宾王早就对武则天的统治存在着强烈的不满,在他看来,武则天宠信奸佞,秽乱后宫,又不守安分,残酷暴力,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曾经多次上书出言讽刺,几次下狱却依旧不肯改变初衷,后来在李敬业起兵之时做了这首《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作为军用的文书,骆宾王确实做到了明理辩师,气势高昂却言辞谨慎干脆利落。

  不仅仅表明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君主的罪过,也顺便提醒了这些匡复李唐盛世的人们,寓意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为起兵讨伐武则天做了充足的铺垫,并且将人们心中的豪情壮志都激发出来,起到了很好的调度气氛,激发意志的效果。

  这篇《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行文流畅,感情饱满,是名垂千史的好作品,后世的人们可以从这首词中,认识到武则天的蛮横无理,从里到外,令人警醒深刻,文采劲道,令人深思。起到了鼓舞志气,折服人心的作为,至今仍是历史上极有艺术价值的不朽之作。

相关参考

武则天为何要重用骆宾王 骆宾王为何写讨武檄

骆宾王一生自觉怀才不遇,为人正直,经常因为一时口角就得罪别人而被别人排挤孤立,所以在政治上骆宾王始终郁郁不得志,但是骆宾王却始终怀有报国的抱负,而此时正当武则天当政,骆宾王想要实现抱负就要和武则天搞好

武则天为何要重用骆宾王 骆宾王为何写讨武檄

骆宾王一生自觉怀才不遇,为人正直,经常因为一时口角就得罪别人而被别人排挤孤立,所以在政治上骆宾王始终郁郁不得志,但是骆宾王却始终怀有报国的抱负,而此时正当武则天当政,骆宾王想要实现抱负就要和武则天搞好

历史人物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简介

唐朝人物本名:骆宾王别称:骆观光,骆临海所处时代:初唐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出生时间:约公元638年去世时间:684主要作品:《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并

看骆宾王怎样痛骂武则天 千古第一檄文

骆宾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除了那首咏鹅外,他还有一篇檄文很有名,号称千古第一檄文。讨武曌檄能够流传千古可见功力非一般可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骆宾王是如何骂武则天的吧。在中国古代,一旦发动大型战争,...

历史人物 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简介,代表作有《讨武檄文》

人物生平基本介绍骆宾王(约638—684),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义乌),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

看骆宾王如何痛骂武则天 千古第一檄文

骆宾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除了那首咏鹅外,他还有一篇檄文很有名,号称千古第一檄文。讨武曌檄能够流传千古可见功力非一般可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骆宾王是如何骂武则天的吧。在中国古代,一旦发动大型战争,

看骆宾王如何痛骂武则天 千古第一檄文

骆宾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除了那首咏鹅外,他还有一篇檄文很有名,号称千古第一檄文。讨武曌檄能够流传千古可见功力非一般可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骆宾王是如何骂武则天的吧。在中国古代,一旦发动大型战争,

看骆宾王怎样痛骂武则天 千古第一檄文

骆宾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除了那首咏鹅外,他还有一篇檄文很有名,号称千古第一檄文。讨武曌檄能够流传千古可见功力非一般可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骆宾王是如何骂武则天的吧。在中国古代,一旦发动大型战争,

骆宾王写过讨武檄武则天为何还会重用骆宾王

骆宾王一生自觉怀才不遇,为人正直,经常因为一时口角就得罪别人而被别人排挤孤立,所以在政治上骆宾王始终郁郁不得志,但是骆宾王却始终怀有报国的抱负,而此时正当武则天当政,骆宾王想要实现抱负就要和武则天搞好

骆宾王写过讨武檄武则天为何还会重用骆宾王

骆宾王一生自觉怀才不遇,为人正直,经常因为一时口角就得罪别人而被别人排挤孤立,所以在政治上骆宾王始终郁郁不得志,但是骆宾王却始终怀有报国的抱负,而此时正当武则天当政,骆宾王想要实现抱负就要和武则天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