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裴仁基之子裴行俨简介 裴行俨最后是怎么死的
Posted 父子
篇首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裴仁基之子裴行俨简介 裴行俨最后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裴仁基之子裴行俨简介 裴行俨最后是怎么死的
裴行俨是隋朝大将裴仁基之子,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619年,为河东郡人氏。
人物档案
姓名:裴行俨
别名:万人敌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隋朝
出生地:河东郡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公元619年
职业:将领
裴行俨最开始的时候在张须陀手下做事儿,打仗是一把好手,骁勇善战,人人赞扬为“万人敌”。
大业十三年,裴仁基奉圣命率军讨伐瓦岗寨起义,裴行俨跟随父亲一同前往。在最开始与瓦岗寨对战期间,裴仁基父子占优势。后来因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有间隙,受到萧怀静的各种谋害。
眼见隋朝不能再呆,正好当时李密派人过来劝说裴仁基投诚,于是顺水推舟裴仁基投靠李密。裴行俨也跟父亲一道杀死萧怀静,加入瓦岗寨阵营。李密对裴仁基父子多加重用,裴行俨被封为上柱国、绛郡公。
武德元年,在与李密对战吃亏的情况下,王世充携精兵下战书,请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计策,趁王世充精锐全出,洛阳空虚的情况下偷袭洛阳,李密没有采纳。后来在决战之中,李密败给王世充,一路逃亡。
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二人被王世充俘虏,于是投靠王世充阵营。王世充重用裴仁基父子,封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而裴行俨也被封为左辅将军。为了拉拢裴仁基父子,王世充还做主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裴行俨。
受到王世充的礼遇,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二人对王世充还是比较尽力的。两人后来为王世充打了不少胜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儿,却不想引起了王世充的忌惮。
随着裴仁基父子功劳越大,在军中的威望也越高,王世充竟然对他们生下了猜忌之心。知道王世充有这个心思之后,裴仁基和裴行俨为了保命,最终决定谋反。
他们与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数十人密谋,准备刺杀王世充。原本想的是让陈谦趁王世充不备,用匕首劫持王世充,随后让他下命复立杨侗为帝。
本来计划的好好的,但是不想这事儿被将军张童仁偶然得知。张童仁连忙将此事告知王世充,所以还不等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二人实施行动,就被王世充逮捕,最后被斩杀。
相关参考
裴行俨(?—619年),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原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大业十三年(617年),裴行俨与父裴仁基投靠瓦岗寨首领李密。武德元年(618年),王世
裴行俨(?—619年),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原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大业十三年(617年),裴行俨与父裴仁基投靠瓦岗寨首领李密。武德元年(618年),王世
隋唐第三条好汉裴元庆是唯一能接下李元霸三锤的猛将,裴元庆是山马关总兵裴仁基的第三子,出场的时候只有12岁,两柄银锤重三百斤,五升斗大。>>裴仁基父子星夜赶往长安接受杨广的调令,结果杨广同国丈张大宾下棋
裴元庆的历史原型,号称“万人敌”的裴行俨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本站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隋唐第三条好汉裴元庆是唯一能接下李元霸三锤的猛将,裴元庆是山马关总兵裴仁基的第三子,出场
裴元庆的历史原型,号称“万人敌”的裴行俨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全榜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隋唐第三条好汉裴元庆是唯一能接下李元霸三锤的猛将,裴元庆是山马关总兵裴仁基的第三子,出
裴行俨是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的儿子,他同样是裴氏家族的一员,裴氏家族自秦朝就开始传承,在隋朝时候同样影响深远。裴行俨的先辈曾经还担任了北周的骠骑大将军,所以裴家在隋朝的影响力同样是非常大的。最初的时候,
裴仁基,字德本,骁勇善战,精於骑马射箭,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是隋末一名大将,后被王世充杀害。他的儿子裴行俨、裴行俭也是名将。裴仁基(?-619年),字德本
裴仁基,字德本,骁勇善战,精於骑马射箭,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是隋末一名大将,后被王世充杀害。他的儿子裴行俨、裴行俭也是名将。裴仁基(?-619年),字德本
裴仁基,字德本,骁勇善战,精于骑马射箭,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是隋末一名大将,后被王世充杀害。他的儿子裴行俨、裴行俭也是名将。> 裴仁基(?-619年
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郡人(今天在山西)是北周汾州刺史裴伯风的孙子,父亲是裴定。裴元庆是《说唐》中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是裴行俨,是裴仁基的儿子。裴仁基裴元庆在《说唐》、《兴唐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