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葫芦丝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 傣族乐器
篇首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傣族葫芦丝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 傣族乐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傣族葫芦丝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 傣族乐器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芘南母倒”。主要流传于滇西的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是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乐器。
在傣族民间神话传说中相传: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个傣家小卜冒(小伙子)抱着一个大葫芦,冲过肆虐的洪水,救出自己心爱的小卜哨(小姑娘)……于是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便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韵律。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便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以前主要流传於傣、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在云南,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优美音乐。近年来在国内外颇受瞩目。
葫芦丝属於簧管内乐器。常见的葫芦丝是由一个作为共鸣腔的葫芦和三根竹管组成。竹管插入葫芦的一端有簧片。中间竹管为主管,两边为附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上六下一)。副管无按音孔,一般只能发一下固定音,用作和声以丰富其表现力。曲调多有深情、委婉之特点。
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含有忧郁的韵律感,古人云之“彩云之南独神韵,绕梁三日音不绝”,葫芦丝擅长于表达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朦胧忧郁的美感。因为它的发音犹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亲柔而得名“葫芦丝”。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巴乌流传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哈尼族、彝族民间,是一种弹簧震气吹奏的乐器,外形类似笛子,常用于自娱自乐性的独奏,极富民族特色,但在云南主要流传于西双版纳等少数民族集居的地区。
相关参考
象脚鼓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傈、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
...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傣族聚居地。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
傣族最原始的文化:花腰傣傣族文化是在一个封闭式的环境下形成并发展的。最具傣族文化特色的就是花腰傣。花腰傣色彩斑斓的服饰,银饰彩带玲琅满目,因其引人注目的特色而得名。花腰傣完整地保留着傣族先祖对自然与灵
傣族刺绣傣族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形成并发展的。傣族的刺绣不仅花样繁多,而且刺绣工艺精致美观,它是傣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傣族人民把傣族的生活习俗与大自然有力结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傣族刺绣
傣族是一个很信奉佛教的民族,无论是傣族文化还是傣族的生活习俗,都与佛教离不开关系。今天小编带大家看傣族的壁画,不用质疑,傣族壁画也融入了大量的佛教色彩,但也是傣族人民生活情感的真实写照。栩栩如生的傣族
傣族刺绣傣族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形成并发展的。傣族的刺绣不仅花样繁多,而且刺绣工艺精致美观,它是傣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傣族人民把傣族的生活习俗与大自然有力结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傣族刺绣...
傣族男女服饰的特点女性服饰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一个个用
傣族的建筑风格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
傣族制陶工艺是傣族文化的活化石,在当代,瓷器都是机器加工出来的,而在寂静的傣族大山,人民还在用最原始古朴的方法来制作瓷器,经历历史的不断转换,这种传统工艺依旧完整地保留在傣族寨子中,那么,大家就随小编
德宏傣族剪纸工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一面,傣族除了衣着、舞蹈、歌曲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还有傣族剪纸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傣族剪纸产于云南傣族地区,剪可以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