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末大将卢象升是怎么死的
Posted 大将
篇首语:有学问和有知识的人是不同的。记忆造成了前者,哲学造成了后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末大将卢象升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末大将卢象升是怎么死的
说到明末大将,怎么也不能少了这一位在当时总督天下兵马之人。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明末抗清大臣,生于公元1600年,卒于公元1639年,是明常州宜兴人。象升虽然不是出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也不是名门望族,但他的家庭也还是可以算作文人之家的。他的祖父是知县,父亲也是秀才,都是读书人,这对卢象升的教育很有帮助。象小的时候就潜心研读经史,又喜好骑射,因此两者都用心学习,卢象升可以说文武双全。
公元1622年,22岁的卢象升中天启二年进士,后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崇祯二年募兵保卫京师,镇压农民起义。因为军功,累迁右参政兼副使,崇祯四年又升按察使。七年凭借军功迁任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在郧阳任职时,卢象升备兵设屯,扼要设防,治军严刻,抚循有方,用兵以凌厉凶狠见长,在镇压农民起义军上屡获战绩。次年升任巡抚,总理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五省军务。崇祯九年,清军攻入喜峰口,卢象升带领军队进驻京畿,旋改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到达任职处后,巡阅边关要地,修台筑墩,严明军纪,操练兵马;又兴军屯,复鼓铸,整顿吏治,增强抗击清军的作战能力,使清军数年不敢进犯。十年,任兵部左侍郎衔,为各镇援兵总督。此后,无论是镇压起义军还是抗击清军,卢象升的功绩都不容忽视。
后来,崇祯主张与满清议和,而他主张抵抗满清,在陈明抗清大义时得罪了宦官高起潜、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主和派。被架空权利,虽名为督天下兵,实辖兵员尚不及两万。杨嗣昌等人,多方牵制,以致地方竟不给卢象升增派军饷,各地军队首领,也纷纷找借口脱离他的麾下。这个时候的卢象升,实际手中已经没有什么权利了,只有两员大将可听其调遣。崇祯帝不久又听信谗言将其去职,以侍郎视事,手下仅有疲卒五千,乏食空腹,哀呼莫应。后在河北巨鹿身陷数万清兵之围,临危不惧,激战三日,壮烈战死。深陷困围时,高起潜的军队距离他不足五十公里,卢象升派手下将领杨廷麟前去求救,但是高起潜对此却置之不理,卢象升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可以说,卢象升的死是三方造成的,崇祯帝的偏听偏信,任由杨嗣昌等人架空大将手下权利。杨嗣昌主张议和,就处处针对构陷卢象升,最后使得卢象升空担了总督军的名头,却没有相应的权利,以致深陷困境之中,竟调不动其他人手下的兵力,落得战死的下场。阉党高起潜更为可恶,为了手中权利,与人祸害诬陷卢象升不说,还见死不救,致使一代大将以及手下英勇男儿皆一一战死沙场。
卢象升死后,万军齐哀,三郡百姓批孝送行,痛哭不止。一代英豪就如此死于官场政治斗争中,死时方才38岁,实在可惜可叹。
卢象升英年早逝,死时才38岁。纵观史实,只有他妻子和他弟弟的记载,而没有他儿子的记载。如此,应该是卢象升常年在外打仗,不常归家,加之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以至于没有留下血脉后代。
不管是治世还是领军,卢象升都很有才华,是真正的文武双全。他尽忠君主,心系天下,誓死抗击外族,是一代英豪,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体恤下属,关怀百姓,没有将自己摆在高处,而是亲军亲民。据说他领兵打仗,与士兵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对待。领军所过之处,也尽量不打扰百姓。这一点,从他死后座下兵士皆在盔甲下披麻戴孝,三郡百姓痛哭不止都可以看出。《明史》称赞他:“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卢象升在庄烈帝(崇祯)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纶、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天意可知矣。”
相关参考
说到明末大将,怎么也不能少了这一位在当时总督天下兵马之人。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明末抗清大臣,生于公元1600年,卒于公元1639年,是明常州宜兴人。象升虽然不是出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也不是名门
1600年,卢象升出生了。他的祖父是当地的知县,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品芝麻官”,他的父亲是个秀才,按照子承父业的套路,卢象升应该走的也是文官的路子,但是卢象升偏偏是个好武之人
1600年,卢象升出生了。他的祖父是当地的知县,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品芝麻官”,他的父亲是个秀才,按照子承父业的套路,卢象升应该走的也是文官的路子,但是卢象升偏偏是个好武之人。 这不是说他读书读得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晚年已经是病入膏肓,各地反贼四起,关外还有后金的铁骑不怀好意的虎视眈眈,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历来乱世就会涌现名将,和平年代也没有他们这些人的用武之地。但是明末的这位名将可是中国历史上难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晚年已经是病入膏肓,各地反贼四起,关外还有后金的铁骑不怀好意的虎视眈眈,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历来乱世就会涌现名将,和平年代也没有他们这些人的用武之地。但是明末的这位名将可是中国历史上难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晚年已经是病入膏肓,各地反贼四起,关外还有后金的铁骑不怀好意的虎视眈眈,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历来乱世就会涌现名将,和平年代也没有他们这些人的用武之地。但是明末的这位名将可是中国历史上难
说到明末大将,怎么也不能少了这一位在当时总督天下兵马之人。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明末抗清大臣,生于公元1600年,卒于公元1639年,是明常州宜兴人。象升虽然不是出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也不是名门望族
说到明末大将,怎么也不能少了这一位在当时总督天下兵马之人。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明末抗清大臣,生于公元1600年,卒于公元1639年,是明常州宜兴人。象升虽然不是出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也不是名门望族
历史人物 明朝的顶梁大将,自从卢象升死后,明朝就踏上了灭亡的道路
明末乱世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忠臣良将,他们的事迹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悲愤,但更多的是令人惋惜。这其中就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是朝廷栋梁,把农民军打得落荒而逃,却最终英雄末路,战死沙场。他就是绰号“卢阎王
卢象升,江苏宜兴人。明代的江苏,算是个风水宝地,到明末,西北打得乌烟瘴气,这边的日子还是相当滋润,雇工的雇工,看戏的看戏。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所以文人多,但除此外,这里也产猛人——卢象升。所谓猛人,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