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胡适的母亲守寡23年忍23年间亲人相继逝去之痛

Posted 胡适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胡适的母亲守寡23年忍23年间亲人相继逝去之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胡适的母亲守寡23年忍23年间亲人相继逝去之痛

  胡适的母亲: 胡适的母亲是谁?据悉,胡适的母亲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胡适的母亲是谁?胡适于1891年十二月十七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的母亲是谁?胡适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乙未战争离台,着有《台湾纪事两种》,1895年8月22日病殁于厦门。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苦痛,莫过于许多亲人的相继死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

  妻子:江冬秀,由胡适其母包办,1917年成婚。在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兴起后,胡适并未像其他青年一样毁掉婚约,而是继续维持,对此,胡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

  长子:胡祖望,旅居美国(1919——2005)。

  女儿:胡素斐,早夭(1920。8。16—1925。5)。

  次子:胡思杜,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仍被斗争。后于1957年反右中自杀身亡,遗体不予保留。胡适墓旁有其衣冠冢(1921——1957)。

相关参考

竟然14岁做皇后23岁守寡 历史上的李未央

之前热播的《锦绣未央》算得上是一部吸引眼球的大戏了,先撇开唐姑娘的演技暂不讨论,这部改变自《庶女有毒》小说的电视剧,需要找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来叙述,编剧就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么,李未央

14岁做皇后23岁守寡 历史上的李未央

热播的《锦绣未央》算得上是一部吸引眼球的大戏了,先撇开唐姑娘的演技暂不讨论,这部改变自《庶女有毒》小说的电视剧,需要找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来叙述,编剧就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么,李未央、拓

14岁做皇后23岁守寡辅政几十年 李未央的一生

最近正在热播的《锦绣未央》可谓情节跌宕、扣人心弦。这个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围绕李未央为家族复仇和她与拓跋浚的感情纠葛展开。那么,李未央和拓跋浚,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呢?“天津往事”第一次破例跳脱天

14岁做皇后23岁守寡辅政几十年 历史上的李未央

最近正在热播的《锦绣未央》可谓情节跌宕、扣人心弦。这个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围绕李未央为家族复仇和她与拓跋浚的感情纠葛展开。那么,李未央和拓跋浚,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呢?“天津往事”第一次破例跳脱天

14岁做皇后23岁守寡辅政几十年 李未央的一生

最近正在热播的《锦绣未央》可谓情节跌宕、扣人心弦。这个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围绕李未央为家族复仇和她与拓跋浚的感情纠葛展开。那么,李未央和拓跋浚,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呢?“天津往事”第一次破例跳脱天...

14岁做皇后23岁守寡 历史上的李未央

热播的《锦绣未央》算得上是一部吸引眼球的大戏了,先撇开唐姑娘的演技暂不讨论,这部改变自《庶女有毒》小说的电视剧,需要找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来叙述,编剧就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么,李未央、拓...

14岁做皇后23岁守寡辅政几十年 历史上的李未央

最近正在热播的《锦绣未央》可谓情节跌宕、扣人心弦。这个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围绕李未央为家族复仇和她与拓跋浚的感情纠葛展开。那么,李未央和拓跋浚,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呢?“天津往事”第一次破例跳脱天...

从完全拥护走向彻底破裂 胡适与蒋介石君臣关系

1949年6月23日,鲁斯克跟胡适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谈话,希望由胡适出面领导中国的反共事业,以取代蒋介石政权,但胡适对此表示全无兴趣。他深信以个人的身份说话,对蒋介石政权或更有益。胡适与蒋介石一臣一君

鲁迅给胡适扣 ”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帽子错了吗

原创-NO.1244作者:霍小山审核:喵大大编排:杜大大1933年2月23日,日本继侵占东三省之后,又大举入侵热河。仅仅10天,面积18万平方公里的热河省即全部沦陷,举国震惊。胡适气愤难平,特写长文《

成为了一对忘年交 胡适曾与小饼贩子书信往来

1959年10月23日,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收到一封陌生人来信,写信人叫袁瓞,是个在台北街头叫卖芝麻饼为生的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不过他喜欢研究政治,当时他遇到一个难题——英国的内阁制与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