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原名左仲勋左洪涛简介
Posted 纵队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原名左仲勋左洪涛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原名左仲勋左洪涛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左洪涛
别名:左微波、彭国定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东县)
出生日期:1906
逝世日期:1990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原名:左仲勋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左洪涛原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人物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市吴淞区行动会宣传部部长,中共鄂豫边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国互济会总会党团书记兼主任,粤赣湘边区纵队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
大事年表1926年8月,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在校期间,加入青年军人同志会,揭露国民党右派孙文主义学会的分裂阴谋。
(历史lishixinzhi.com)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军校,左洪涛为了逃过反动派的捕杀,辗转至武汉,加入张发奎第四军的军官教导团,参加秘密群众组织工农兵委员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离开教导团,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先后任上海江湾区委宣传部干事、吴淞区委宣传部长等。
1930年4月,因指挥数千人在法租界的大世界门前举行声援南京和记蛋厂工人罢工斗争的游行示威,被捕入狱。
1932年2月,刑满释放,回上海继续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由于叛徒出卖,第二次被捕入狱,受严刑拷打,残酷折磨,但始终保守党的机密,被判刑5年;在狱中,面对非人的待遇,左洪涛写了《沉痛呼声》一文,控诉国民党反动派镇压抗日救亡运动、残酷迫害政治犯的罪行。此文由《生活知识》杂志刊出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引起强烈反响,各界爱国人士纷纷织织声援。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统一战线建立,蒋介石被迫释放政治犯,左得以出狱。随后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经郭沫若介绍与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中共党员加入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组成战时服务队,在国民党军队内开展革命工作。左与服务队中的10名中共党员组成特别支部并任支部书记。
1938年5月“特支”到武汉后,周恩来对左洪涛等明确指出:“既然要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就有必要取得合法身份来掩护自己……党组织批准你们去。”
1939年初,张发奎调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左与何家槐任张发奎的机要秘书。当时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青年抗日先锋队,左以民族大义说服张发奎在政治上、工作上给予支持。
1940年春,为掩护党的地下工作,左与特支成员奉中共中央之命集体加入国民党。8月,第四战区成立特别党部,张发奎任特派员。左乘机向张推荐,将中共特支成员安排到特别党部所属的(‘中山室”、邮电检查所工作,左任负责人。把国民党视为反共、防共的主要阵地控制在中共党员手中。
1941年,越共主席胡志明亲访柳州第四战区长官部,蒋介石密令张发奎将胡志明暗中软禁起来。左洪涛得知蒋的密令后决定与张发奎身边信得过的人联合“进谏”。经过他们的劝说,张发奎放弃了软禁胡志明的计划。
1944年春,日军侵入全州,进迫桂林,大批文化人要从桂林撤至柳州,无法乘上火车,左通过长官部副官处、交通警备司令部,帮助急需撤离桂林的人员解决乘车困难,顺利到达柳州。新中国剧院100余人到柳州后,给养、住房等无法解决。左说服张发奎将剧院改为长官部直属剧团,一切由部队供给。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张发奎任广州地区受降主官,左随张到广州,任广州行营副官处代理处长。
1945年国共两党“双十协定”签订后,为解决中共武装力量北撤问题,军事调停执行部派第八执行小组进行军事调处。执行小组由中共、美国、国民党三方各一人组成。左对三人小组的接待工作做出妥善安排。而参谋处长李汉冲却撤换左所安排人员,抽调大批特务,对中共代表加以严密监视。左伺机问张发奎:“对三人小组的饮食、招待、警卫、交通等,副官处要不要管?”张答:“当然要管!而且你要亲自过问。”左取得张的“尚方宝剑”,名正言顺地出入三人小组招待所,并及时与中共广东省委联系,为中共方提供谈判依据,终于迫使国民党当局承认中共武装力量在广东的存在,并签订《北撤协定》。正当中共东江纵队2400余人准备北撤时,蒋介石密令张发奎“聚而歼之,一网打尽”。左得知后迅速报告党中央,周恩来、叶剑英及时向执行小组揭露国民党的阴谋,提出抗议,动员香港进步报刊公开揭露。同时东江纵队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做好战斗准备,并将三人小组中的美国与国民党方代表扣留于东江纵队司令部,终于迫使国民党让东江纵队安全北撤。同年冬,蒋介石公然发动内战,张发奎大肆镇压反饥饿、反内战的群众运动,推残进步势力和进步力量。左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以各种合法手段,将特支成员及进步人士陆续撤离广州,无一人受损。
相关参考
在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有力支持下,习仲勋的案子得到了彻底平反。这是胡耀邦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顶着“两个凡是”的压力,冒着一定风险直接翻案的一个“铁案”。>>习仲勋,陕西富平人
习仲勋、齐心夫妇和儿女们在一起(资料图)本文摘自《历史的见证:“文革”的终结》,薛庆超著,九州出版社,2011.4彭德怀在“软禁”中写下了一批回忆资料,交给侄女彭梅魁保存。他坚信:“历史是最无情的,也
转眼间,爸爸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们的眼前,他的谆谆教导也在耳边回响。>1、没被斯诺写到>“革命不是为了留名”>爸爸在世时很少向儿女们谈及自己的功劳和贡献,从不喜欢吹嘘自己。上
明朝人物中文名:左懋第别名:左仲及,左萝石国籍:明代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莱阳市出生日期:1601年逝世日期:1645年职业: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信仰:儒学主要成就:宁死不屈,英勇殉国,被人民誉为“
历史人物 左懋第的主要事迹 左懋第的人物生平 左懋第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左懋第 别名:左仲及,左萝石 国籍:明代 民族:汉族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宁死不屈,英勇殉国,被人民誉为“明末文天祥” 代表作品:《梅花屋诗抄》一卷,《萝石山房
核心提示:沙家店战役打响后,毛泽东一直坐守在梁家岔窑洞里的电话机旁,一边用电话同前线的彭德怀、张宗逊和习仲勋联系,一边与身边的周恩来、任弼时一起查看地图、关切地注视着战役的每一步进展情况和具体事态的发
鲁迅简介,鲁迅的故事鲁迅原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
如何分析改革的成败原因 山东 郭洪涛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的成败主要可以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和改革的措施是否得当,以及国际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例如
如何分析改革的成败原因 山东 郭洪涛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的成败主要可以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和改革的措施是否得当,以及国际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例如
教你解答材料解析题 郭洪涛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试卷中的重要题型,它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由于材料题注重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考查,因此不少学生对这种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