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张云枫简介
Posted 文汇报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张云枫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张云枫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云枫
国籍:中国
出生地:新民镇黄竹垌村委会大窊村人
出生日期:1930年11月
职业:教授
代表作品:张云枫文集《报苑寻踪》
张云枫基本介绍
张云枫(1931—),原籍广东廉江,新民镇黄竹垌管理区人。
解放前,就读于湛江市培才中学,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1949年春夏间,他到东江大鹏游击区参加工作,解放后进入广州南方大学学习。
1950年冬被抽调到湛江市土改工作团,土改工作完成后,张云枫留在东海岛担任副区长。
1958年到澳门成为《澳门日报》的一名记者。
1959年转赴香港《文汇报》,从记者、编辑、采访主任、副编辑主任、总编辑,直到升任社长、董事长。
(历史lishixinzhi.com)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云枫文集《报苑寻踪》,留下了港澳新闻史上弥足珍贵的大量资料,可以说是凝聚了他爱国爱港一片赤诚的心血结晶。
张云枫超百万字笔下春秋近半世纪腕底波澜
张云枫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从事新闻工作,近半个世纪与报纸不离不弃,从记者、编辑、采访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董事长,可以说平面传媒的每一个岗位,都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数十载笔耕不辍,光粗略保存的署名(包括笔名)文章,就已超过一百六十万字,其余新闻报道、消息通讯等等,更是难以计数。
笔下春秋,腕底波澜。我们都知道,在香港为人做事,都是很不容易的,何况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更是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张云枫长期在《文汇报》工作,能够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立场鲜明、深入细致、评论公正,十分维得。张云枫先生好朋友曾广源告诉记者,最令他钦佩的是,张云枫先生思维敏锐,善于抓住重大题材,一鼓作气,写得气势磅礴,有声有色。一些在平常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事情,在他的笔下,浅出深入、扣人心弦。特别是他“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该赞则赞、该弹则弹”,一般人不易做到,而身为记者,这一点弥足珍贵。
上世纪60年代香港水荒严重,居民往往4天才获一次供水。祖国内地决定引东江之水供应深、港,一宗水利工程在我们看来,亦是平凡之事。张云枫却抓住这一题材,深入施工现场采访,写出了《东江供水工程先睹记》等七篇报道。《东江供水工程七日游》等五篇记事,以及《一滴水万颗心》等专题访问,把百万港人最为关心的“大事”,一层层地揭示在读者面前。接着,他又与另一位同事一起,为电影记录片《东江之水越山来》撰写了七篇“解说词”。影片上映时70多万港人到场观看,一项普普通通的水利工程,紧紧地扣住香港同胞的心,令人难忘。
张云枫主持香港《文汇报》工作中,多次总结过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下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并根据社会形势,明确、公开地提出了“爱国爱港”的办报方针。实践证明,把报纸办成香港爱国爱港力量的喉舌,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完完全全地为他们服务,越来越受他们的喜爱和拥护。《文汇报》渐成了香港很多单位、个人每天必备的精神食粮,报纸销售量也与日俱增。在香港40多家中文报纸中,排在前几名,成为一份融入香港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的报纸。
曾经在新华社香港分社担任领导的一位老同志,谈起张云枫时,认为“在政治上,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地爱国爱港,由衷地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在思想修养上,他洁身自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深为他观察和分析事物的冷静客观,见解卓尔不凡而折服”。早前,由香港海天地图公司出版的张云枫文集《报苑寻踪》,忠实地记录了他40年笔耕不缀的历程。“笔底波澜,胸中海岳”,《报苑寻踪》留下了港澳新闻史上弥足珍贵的大量资料,可以说是凝聚了他爱国爱港一片赤诚的心血结晶。
张云枫爱撒港城大地情系家乡建设
张云枫在担任香港《文汇报》社长、董事长的同时,除了繁重的日常工作之外,还身兼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友好协进会会董等一系列的职务,需要大量应酬,相当忙碌。但是,他仍然像往常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他经常说要尽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做一些事情。对湛江的感情,2007年4月7日发表在香港《文汇报》上张云枫的署名文章《拥绿抱翠话湛江》可说明一切。
1994年,强台风和暴雨正面侵袭湛江市,九洲江山洪暴发,廉江首当其冲。6月9日,《文汇报》刊登了曾广源先生采写的通讯《百年一见暴雨袭粤西》,同时配发《港人关心粤西救灾》的社论,三天后,旅港湛江同乡会发起募捐救灾活动,《文汇报》共收到3000多万港元捐款,及时送抵内地各灾区,帮助解决了不少迫在眉睫的问题。廉江市石岭镇村民得以利用捐款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并在水毁废墟中建起了一条“文汇新村”。时任市长庄礼祥动情地说:在这次在灾难中,《文汇报》做到了四个“第一”:第一个发布湛江受灾的消息;第一个配发《社论》;第一个募集到捐款;第一批把救灾款送到湛江。对香港《文汇报》,我们表示万分感谢!
地处穷乡僻壤的黄竹垌,是张云枫的老家,虽然长期在外地工作,但他亦一直惦记着这块乡土。2001年,在湛江市老领导林彦举等人的陪同下,张云枫回到了家乡,了解到家乡的一所小学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只靠群众集资和外出人士捐款建起两座楼房,设施十分简陋,还欠下了几十万元债务,便毅然决定,在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一部分款项资助眼前的这座小学。在热心人的帮助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不到半年,校园奇迹般地“旧貌变新颜”,教学楼、新建立的图书室和电脑室添置了一批图书和电算化教学设备,教室里的课桌课椅、讲台以及窗帘,全部更新,而且安装了电风扇。校园内还铺起了水泥路面,修建标准化篮球场以及娱乐、体育场地,操场上还筑起讲台、竖起旗杆,学生们在气象一新的校园内读书、学习、游玩、嬉戏。如今的尖角小学,已建成全廉江市农村最美的一座学校,它的大门写着一幅大字对联:风云人物乡间出华夏栋梁山中来。这是张云枫为家乡尖角小学手书的题辞,还有教学楼顶悬挂的“风华楼”三字,同样是他对家乡莘莘学子的关怀和殷切期望。
在张云枫的带动和影响下,好友董觉缨女士也拿出数十万元帮助吴川梅菉镇福利院敬老楼添置了全套设备。张云枫的夫人郑燕华女士,每年都从退休金中拿出一笔钱,捐助给福利事业。
相关参考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曼筠出生日期:1901年逝世日期:1975年(历史lishixinzhi.com)祖籍:江苏江阴张曼筠人物生平张曼筠,上海书画家张筱楼的次女,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擅画。1928年初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赞育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04年逝世日期:1956年(历史lishixinzhi.com)字:化民张赞育人物生平张赞育,广西扶南县绥靖乡渠凤村(今渠黎镇渠凤村)人,壮族。毕业于广州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佐忠出生地:紫金县上义镇新田狮子寨出生日期:1902年(历史lishixinzhi.com)逝世日期:1928年张佐忠人物生平张佐忠(1902年—1928年),小名官星,紫金县上义镇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子谦别名:张益昌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出生日期:1899年逝世日期:1991年职业:名誉教授毕业院校:天津音乐学院主要成就: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代表作品:龙翔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星江别名:又名张振兴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南省唐河县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36年职业:革命者信仰:共产党籍贯:河南省唐河县毕店乡(历史lishixinzhi.com)入党时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子谦别名:张益昌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出生日期:1899年逝世日期:1991年职业:名誉教授毕业院校:天津音乐学院主要成就: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代表作品:龙翔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才千别名:原名张彩连,化名张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村张家冲出生日期:1911年9月7日逝世日期:1994年12月24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抗日红军大学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厚粲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南皮县出生日期:1927年4月职业:心理学家、教授毕业院校:辅仁大学(心理系)张厚粲个人张厚粲教授(1927年4月生),河北南皮县人,汉族,国务院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笑波别名:张佳林出生地:法库县五台子乡小房申村出生日期:1909年2月20日张笑波(历史lishixinzhi.com)1930年8月至1938年12月,任法库中学、法库国民高等学校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稼夫国籍:中国出生地:山西省文水县西北安村出生日期:1903年12月5日张稼夫张稼夫,原名张法古,号宜今,1903年12月5日出生,山西省文水县西北安村人。(历史lishixin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