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王宗槐简介

Posted 政治委员

篇首语: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王宗槐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王宗槐简介

近代人物

中文名:王宗槐

别名:王永开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万载

出生日期:1915年08月14日

逝世日期:1998年10月31日

职业:军人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王宗槐个人生平

1915年8月14日出生在江西省万载县双桥乡白矛冲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上私塾几个月,后当织布学徒。

1929年10月加入赤色工会和赤色少年先锋队。

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月参加中央苏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

1933年冬任红2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不久任组织科青年干事。

1935年6月任红1军团政治部青年干事。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任红1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

1936年7月任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同年任红1军团随营学校政治委员。

1937年2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

1939年7月被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授予“模范干部”称号。

1940年初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1941年11月至1942年8月任晋察冀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8月至1943年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即第3支队副政治委员。

1943年8月赴延安,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参加整风运动。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0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历史lishixinzhi.com)

1947年9月至1948年5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副政治委员、纵队党委常委。

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4纵队政治委员。

1949年4月至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19兵团第63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50年6月至1952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组织部青年部部长。

1951年4月至1952年4月任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委员。

1951年11月至1956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本部党委书记。

1951年12月至1954年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总党委委员。

1952年3月至1956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1953年1月至10月兼任总政治部秘书长。

1955年评衔时,与赖传珠、徐立清、肖华负责少将评衔工作。

1958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

1959年4月至1969年任高等军事学院党的监察委员会书记。

1960年11月至1963年4月任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党委书记。

1962年9月至196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

1973年11月22日至197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

1975年3月至8月任昆明军区党委常务委员。

1979年4月至1982年11月任第二炮兵党委常委。

1984年任中央军委派驻海军整党联络组组长。

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98年10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王宗槐生平

王宗槐,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第九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干事、教导营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三纵队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青年部部长、秘书长、干部部副部长,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王宗槐革命生涯

在中央苏区与部队青年工作结缘,在红军“青年冲锋季”中迅速成长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半年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并在一次护旗冲锋中光荣负伤,成了青年战士学习的好榜样。

相关参考

范家三姐妹和三位将军

在诸多红色婚恋中,有许多知名人士是连襟关系,俗称“一担挑”。但将军中够得上“两个半连襟”的,独此一例: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彩,这三位开国将军的夫人,分别是大姐范景新、二姐范景明以及叔伯妹妹范

历史人物 三位开国将军与范家三姐妹的故事

在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彩,他们的夫人分别是范家三姐妹:大姐范景新、二姐范景明以及叔伯妹妹范景阳。他们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以坚毅、勇敢和忠贞,谱写了战火中的感人恋曲。

三位开国将军与范家三姐妹的烽火情缘

  在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彩,他们的夫人分别是范家三姐妹:大姐范景新、二姐范景明以及叔伯妹妹范景阳。他们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以坚毅、勇敢和忠贞,谱写了战火中的感人恋

历史人物 王宗沐个人资料,王宗沐个人资料

  王宗沐个人资料  王宗沐(1524—1592),字新甫,号敬所,临海县城(今临海市)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为诗文交。继由员外郎迁广西按察佥事,督学政。任

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的生平及评价

前蜀后主王衍生平立为太子王衍的父亲王建共生十一子,分别是卫王王宗仁、简王王元膺,赵王王宗纪,豳王王宗辂,韩王王宗智,莒王王宗特,信王王宗杰,鲁王王宗鼎,兴王王宗泽,薛王王宗平和王衍,王衍在王建诸子中排

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的生平及评价

前蜀后主王衍生平立为太子王衍的父亲王建共生十一子,分别是卫王王宗仁、简王王元膺,赵王王宗纪,豳王王宗辂,韩王王宗智,莒王王宗特,信王王宗杰,鲁王王宗鼎,兴王王宗泽,薛王王宗平和王衍,王衍在王建诸子中排

后主王衍好色无能著称 前蜀王建立嗣失误致国亡

前蜀皇帝王建杀死太子王宗懿后,改立幼子王宗衍为太子。王建有十一个儿子,为何偏偏要立最小的儿子呢?原来,王建的正室周氏才貌平常又没有子嗣,后来又娶了眉州刺史徐耕的两个女儿,姐姐生了王宗衍,妹妹生了王宗鼎

后主王衍好色无能著称 前蜀王建立嗣失误致国亡

前蜀皇帝王建杀死太子王宗懿后,改立幼子王宗衍为太子。王建有十一个儿子,为何偏偏要立最小的儿子呢?原来,王建的正室周氏才貌平常又没有子嗣,后来又娶了眉州刺史徐耕的两个女儿,姐姐生了王宗衍,妹妹生了王宗鼎

历史人物 北宋宰相王曾简介,王曾是怎么死的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王曾祖上于唐末五代时避难居于青州益都,遂定居于此。王曾八岁而孤,叔父王宗元收养了他。少力学,他眉目如画,一表人才,为人端厚,进止有礼,闲时平居,寡言少语,拜同里张震为师。他才思敏捷,擅

历史人物 北宋名相王曾简介 王曾是怎么死的

  王曾是北宋名相,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状元宰相。这位爷,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廷试第一,连中三元的牛人。  王曾为“开闽三王”王审的子弟,算是名门之后。他八岁的时候失去双亲,被叔父王宗元收养,此后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