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黄埔十大名将之一郝柏村简介

Posted 参谋

篇首语:没有口水和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黄埔十大名将之一郝柏村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黄埔十大名将之一郝柏村简介

近代人物

中文名:郝柏村

别名:伯春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盐城市葛武镇郝荣村

出生日期:1919年8月8日

职业: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十二期

政党:中国国民党

军衔:一级上将

郝柏村人物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字伯春,汉族,1919年8月8日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郝荣村,台湾当局一级上将,曾任台湾地区“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等职。其子郝龙斌为前任台北市长。

(历史lishixinzhi.com)

郝柏村乃陆军官校十二期炮科毕业,之后随即加入抗日战争,参加过1938年的广州之役及1939年的皖南战役。后又随孙立人所率领之中国远征军38师赴缅甸作战,战胜后转进印度休整。1948年于国共内战之辽西会战(辽沈战役)期间,他从锦州前线被召回,成为蒋中正总统的侍从官。台湾当局前“国防部长”郭寄峤上将为其岳父。

1958年金门炮战(八二三炮战)发生时在金门担任第9师师长,奉命率部戍守小金门(烈屿)有功,因而获颁云麾勋章与虎字荣誉旗,并升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1977年4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调升“国防部”副参谋总长。1978年6月,掌伪陆军总司令。1981年12月由蒋经国晋任一级上将,并调升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在职八年。参谋总长原来两年一任,因种种特殊情况一再延任,成为历任在职最久的参谋总长。

郝柏村生平履历

郝柏村先生1919年出生于盐都葛武镇郝荣。6岁起在本庄净土庵读私塾三年,后又到尚庄小学和盐城县立第二小学念书。13岁小学毕业后考取盐城中学读初中。1935年,16岁的郝柏村考取了常州中学高中部。因家境不十分宽裕,他便放弃了念高中的打算,来到南京,报考不需缴纳任何费用的黄埔军校。经初试和复试,郝柏村被录取为军校第12期新生。当时军校分步兵科和炮科,郝柏村分在炮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军校由南京迁到庐山,不久又迁到武昌,因形势逼人,军校加快了教学步伐,黄埔军校第12期学生于1938年元月提前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后放假两周,郝柏村回到家乡,休息两周,返校后被分到湖南宁陵炮兵学校,学习由苏联援助的火炮使用技术。

此次一别家乡整整60年,一个甲子,他都没有机会回家乡一趟。

1940年,郝柏村炮校学习结束后,分在炮兵14团5连任代理连长。先后驻防在湖南邵阳、广西兴安一带。1944年,又被派到重庆陆军大学第20期学习,学习结束后,升任炮兵14团参谋主任,随部队先后驻防郑州、徐州,于1948年初调防沈阳。辽沈战役前夕,郝柏村奉命离开部队,到南京国防部待命,后被分配去陆军196师任上校参谋长,驻防湖南衡阳。

渡江战役前夕,郝柏村离开部队来到上海,旋即又来到重庆,在重庆附近的一个县城的永川中学当半年教员。

1950年春,郝柏村由香港辗转来到台湾,凭个人资历,在炮校谋了个教员职位,两年后升任炮兵学校总教官。1954年,被送到陆军大学将官短训班培训一年,结业后,被分到第三炮兵任上校指挥官。1958年8月升任第九师少将师长兼战地指挥官,戍守小金门。后又被送到台湾“三军联合参谋大学”将官班深造,旋又被派往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深造,1963年回台湾,出任陆军第三军副军长。1964年4月晋升金门防卫部中将副司令。同年10月,台湾举行“双十节”阅兵,伪“国防部”指派郝柏村为阅兵总指挥官。第二年,郝柏村接替胡琏,出任“总统府”的侍卫长。

1981年10月,郝柏村任“国防部”参谋总长,晋升为一级上将。在198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是中常委中唯一的一位职业军人。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上台,郝柏村被留任参谋总长。1989年11月任“国防部长”。1990年初春,被提名出任“行政院长”,兼任国民党宪政改革策划小组副召集人,“国家统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任三年多。

1993年8月,郝柏村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副主席,任“总统府”资政。

退休以后,郝柏村多次来大陆祭祖、省亲、旅游。

1999年4月3日13时05分,郝柏村先生偕夫人郭莞华,率儿子郝龙斌、郝海婴及孙女郝汉祥一行12人搭乘华航班机离开台北,经香港转港龙KA810班机抵达南京,开始了他阔别家乡61年以来的首次返乡祭祖扫墓之行。

相关参考

抗战史上凶悍的国军之狐 黄埔十大名将之胡琏

黄埔骄子,蒋军嫡系。卫国之战,石牌一役,一战成名;国共内战,数克共军兵锋,南麻战役更是打出了国军的威风和霸气。中原战场,有整编十一师在,就有青天白日旗在,连共军的刘陈二也未能占得上风。四六年,刘亲率3

两次淞沪抗战的著名将领 黄埔十大名将之孙元良

孙元良(1904-2007)将军是黄埔一期生,先后参加两次淞沪抗日战役,阻止日军北上之独山战役,是当年名声显赫的抗日将领。一、中国军第一次击败日本军1932年“一二八”松沪抗战时,任陆军第五军(军长张

唐初名将河间郡王李孝恭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朝建立后封赵郡王。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次年

唐初名将河间郡王李孝恭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朝建立后封赵郡王。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次年

宋太祖麾下名将枢密使曹彬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

宋度宗麾下名将太师孟珙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随州

宋度宗麾下名将太师孟珙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随州

中唐名将临淮王李光弼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

中唐名将临淮王李光弼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

初唐名将临洮郡公王忠嗣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