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赵尚志简介
Posted 游击队
篇首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变将来,从现在开始。改变现在,就是改变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赵尚志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赵尚志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赵尚志
别名:曾用名李育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热河省朝阳县(现辽宁省朝阳市)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42年2月12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历史lishixinzhi.com)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赵尚志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赵尚志于1908年10月26日出生热河省朝阳县(现辽宁省朝阳市)喇嘛店的一个农民家庭,原籍山东齐东县李金庄,五始祖赵学搬家热河朝阳县南八道村,曾祖父赵国昌有三子,宗子赵松年因无儿,过继二弟的次子,五岁的赵振铎为子,赵尚志就是赵振铎的第三子。
赵尚志的父亲是清末秀才,在家乡教私塾,幼年的赵尚志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1917年初,他的父亲因参与打死几个抢掠百姓、强奸民女的官兵而受到官兵的追捕后,被迫背井离乡,外逃避难。赵尚志于1919年随母举家来到哈尔滨投奔其父,后经同乡介绍,父亲在资本家吕家大柜当账房先生。年仅11岁的赵尚志从此走上社会谋生。1920年因家境贫困不能继续读书。曾在一白俄家当杂役,后在银匠铺当学徒,摆地摊卖面粉、烧饼等。1923年(十五岁) 在华俄道胜银行哈市分行道里支行当信差。
革命历程1925年赵尚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季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中山舰事件”之后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在东北最大城市哈尔滨领导组织学生运动,在双城从事建党工作,在长春市开辟党的工作。同年10月中共长春支部正式成立,赵尚志在中共长春支部负责共产党的长春通讯站工作。11月,他利用国共合作的时机,与国民党员一道成立了国民党吉林省党部,并担任常务委员兼青年部长。不久,赵尚志的活动被日本特务机关发现并告密。1927年3月2日,赵尚志被奉天军阀驻长春宪兵逮捕并关进了长春第一监狱,后被押至南京。由于他始终坚持说自己是国民党员,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所以同年5月20日被释放出狱。出狱后,赵尚志又被党组织派回东北工作。1930年秋,赵尚志到达沈阳后被分派在中共满洲省委做团的工作。1931年4月,赵尚志第二次被捕入狱,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经党中央和满洲省委营救出狱。
1932年初,中共满洲省委任命赵尚志为省委军委书记。同年6月,东北大部分国土被日军占领。赵尚志决定尽快成立一支反满抗日武装,以武装斗争直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中共满洲省委同意赵尚志离开哈尔滨,秘密前往巴彦县到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工作。化名李育才的赵尚志到了巴彦后,帮助张甲洲整顿了队伍,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1932年11月,根据满洲省委指示,巴彦游击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治部主任。这支抗日队伍在张甲洲、赵尚志等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曾攻占过巴彦县城,打下过康金井火车站,进行过西征,横扫过北大荒。后在一次战斗中,部队内部有人擅自缴了两个鄂伦春族牧民的猎枪,此事顿时激起数百名鄂伦春族牧民的围攻,赵尚志只好率领一部分战士临危奔走。不久,部队又遭到日本关东军的包围合击,在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之下,这支刚刚建立不久的抗日武装被打散。
赵尚志后来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写到:“风打麦波千层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无数,被屏逐于千里之外。”尽管因为此事导致他被开除党籍,但考虑到他的革命经历和多年对敌斗争的表现,大部分省委委员仍然主张让他担任群众工作,不久后他即被任命为工会主席。
1933年1月18日,东北工农义勇军独立师(原巴彦游击队)在日军的疯狂扫荡中解体。当时赵尚志是这支队伍的主要负责人。中共满洲省委不恰当地把责任全部归咎于赵尚志,将其开除党籍。
1933年4月,赵尚志来到宾县孙朝阳的反日义勇军参加抗日活动。最初为马夫,后在攻打宾县的战斗中,孙朝阳采用了赵尚志的军事谋略攻下了县城,赵尚志因此被任命为该部队的参谋长。1933年10月10日,赵尚志带领七名同志起义,在中共珠河县委领导下建立珠河反日游击队担任队长,后改编为哈东支队任司令。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赵尚志,在珠河一带挥枪抗敌。1934年5月,赵尚志率领的反日游击队接连攻克了五常和巴彦两座县城。这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赵尚志的率领下,给了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被任命为总司令。
相关参考
赵尚志至死不渝抗日赵尚志至死不渝抗日赵尚志,1908年出生,汉族,辽宁朝阳人,抗日将领;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32年初,负责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军委工作,曾与杨靖宇同事;1934年2月起,历任东
赵尚志,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人。一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兄妹十一人,他排行第六。父亲赵子服,清末秀才,在家乡教私塾。全家生活主要靠他父亲教书和长兄种地的收入来维持。赵尚志的童年时期,祖国
在赵尚志主动进攻、先机制敌的战例中,肖田地战斗最具代表性,日军头目望月曾慨叹:此战必有名将指挥。并惊奇地称:“肖田地突围,是德国联军式的退却!”抗联名将赵尚志在对敌战斗中常常出奇制胜,创下了许多经典战
在东北大地,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一位是杨靖宇,一位是赵尚志,巧合的是,两位大英雄最后都是被叛徒、汉奸害死了。杀害赵尚志的人名叫刘德山,原本是当地的一个猎户,被日军收买后,当了汉奸,后来又经日军安
张自忠:33集团军司令官郝梦龄:8军军长佟麟阁:29军副军长赵登禹:132师师长蔡炳炎:201旅长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叶成焕:八路军772团团长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赵尚志:东北抗
局部抗战战例之七冰趟子战斗 1936年冬,日本关东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大“讨伐”,抗联第3军军部和第l、第5师,在军长赵尚志率领下
1932年4月12日夜晚,一列满载的日军军列风驰电掣般行驶在通往哈尔滨的铁路线上。军列上不但装载了大量物资,而且乘坐有大量日军官兵。根据日方史料,这些日军官兵属于第二师团(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推测其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与杨靖宇将军齐名的是赵尚志,所谓“南杨北赵”是也。杨靖宇身高1.93米,动静之际,顶天立地,壮志激荡四海;赵尚志身高1.62米,行止之间,渊停岳峙,豪气填塞宇内。这两人,性情一冷一热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反日军队的组成部分,是一支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它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奋起自卫,在长达14年之久极其艰难困
1935年的冬天抗联的团政委赵一曼受伤被叛徒出卖,然后被捕了,就被押在这。其实赵一曼本人不叫赵一曼,她叫李坤泰。当时她在赵尚志的部队里面因为作战勇敢、红衣白马,很多人误认为她是赵尚志的妹妹。所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