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遗臭万年”的汉奸汪精卫简介
Posted 同盟会
篇首语: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遗臭万年”的汉奸汪精卫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遗臭万年”的汉奸汪精卫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汪兆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三水县
出生日期: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
逝世日期:1944年11月10日
职业:政客
毕业院校:日本法政大学
信仰:佛教
妻子:陈璧君
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
汪精卫人物生平
(历史lishixinzhi.com) 出身世家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出生于一位汪姓客商家。
汪精卫原籍是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祖父以上的坟茔都在绍兴。其祖父汪云(1786~1844),字缦卿,号曼亭,系道光二年(1822)举人,曾在绍兴中过举人,后选授遂昌县训导,对当地教育事业颇有贡献。至父亲汪瑎时,举家迁往广东番禺。汪精卫父亲汪瑎(字省斋)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年轻时先后在广东三水、曲江、英德等县做过幕僚,但薪俸不高,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汪精卫十三、四岁,父母相继见背,只得跟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衣食之费,都仰给于长兄”。幼年失恃,本是很忧伤的事,而“长兄为父,嫂为母”的生涯更增加了这种忧伤。从后来汪精卫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他心灵的忧伤。“我的母亲提起来,真伤心。我觉得她的一生,只是沉浸在‘忧劳’两个字里。家计的艰难,以及在家族内所受的闲气,如今还一幕一幕的时时涌现在我的眼前。
少年1922年,汪请温幼菊画了《秋庭晨课图》,他并为此作以下题图:
“右图兆铭儿时依母之状也。其时兆铭九岁,平旦必习字于中庭,母必临视之,日以为常……父以家贫,虽老犹为客于陆丰……有时见母寂,坐有泪痕,心虽戚然不宁,初不解慈母念远远心至苦也。母鸡鸣起,上侍老父,下抚诸弱小,操持家事,米盐琐屑,罔不综核,往往宵分不寐……时见母微叹有声,搜箧得衣,质钱市果馔;及亲友至,则亟语款洽,似无所忧……劬劳太甚,不获终其天年,悲夫!”
汪精卫通“四书五经”,得中秀才,说话时极注意用温情脉脉的面纱掩盖心中的怨忧,可上述两段话还是透露出父母故后的无限忧伤的心情。极度怀念母亲的语句,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母亲死后的不如意和艰苦。
汪精卫生活在这种拘束的家庭环境中,欢乐的气氛极少。这种境遇非一日两日,而是年长月远,对汪精卫的性格起着铸造的作用。如此,汪精卫从幼年起就养成了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个性特点。
汪家虽说不富裕或可谓清贫,却是书香门第。祖父汪漫亭是举人,当过遂昌训导;其父汪省斋一生当幕僚;其长兄兆镛中举人,当过乐昌师爷。这样的家庭,儒学的文化气息是比较浓厚的。汪精卫幼年随父母读书,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在乐昌县从章梅轩学习文史经世之学”。他们一家沿着封建时代读书人的老路向上攀登。
成年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得第一名秀才;同科还有二兄和一个侄儿,名列二、三名。一家两代三秀才,可谓“玉峰双秀,珠树三花”。(注:见闻少华《汪精卫传》,第5页。)追求功名,且有所得,当然儒家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信仰孔孟子道就很虔诚。儒家思想中既有“仁、智、勇”,如子路的“君子死,冠不免”的坚强的因素;也有“温良恭俭让”、“宽”、“恕”等因素。而从汪的身世及功名途径来看,汪更多地接受“恭”、“恕”等思想的影响。
汪精卫波折生涯
加入同盟会1903年官费赴日本留学。
1905年7月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8月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后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论革命之趋势》、《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等一系列文章,宣传三民主义思想,痛斥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保皇谬论,受到孙的好评。
1906年6月毕业后拒绝两广总督岑春煊令其归国服务的要求(日语翻译,每月可得稿酬五、六十元,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资助朋友)。1907年初,日本政府迫于清政府的压力,随孙赴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任南洋革命党报《中兴日报》主笔之一,与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进行论战。
1908年赴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3月汪精卫在马来亚的槟城结识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后又参加在新加坡筹设同盟会南洋支部等工作,并筹募革命经费。
相关参考
汪精卫简介: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年轻时投身革命,曾因谋刺摄政王而入狱,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美少年,晚年却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从汪精卫的照片中也许能一窥当年革命时期的跌宕起伏。 汪精卫青
陈璧君(1891年11月5日-1959年6月17日),字冰如,民国政客,原籍广东省新会。1891年11月5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为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汉奸汪精卫之妻。抗战期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
陈璧君(1891年11月5日-1959年6月17日),字冰如,民国政客,原籍广东省新会。1891年11月5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为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汉奸汪精卫之妻。抗战期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
的家庭:是中国时期国民党著名的政治人物,年少时满腔热血,以推翻腐败的满清为己志,行刺摄政王载沣,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伪满洲国政府。这样的一个人物,史书上对他的褒贬不一,而他的事迹一直备受大家
1.历史上有谁活的很久,但是却遗臭万年的抗战时期,浙江椒江地区的民众制作了汉奸汪精卫夫妇的石雕跪像,置于街头,过往者人人唾骂。图为1941年日军占领当地后在观看这一对雕像。丧失民族气节,背叛祖国,卖国
中国历史上有一类人,他们为了自己,出卖国家利益,背叛人民,投靠敌人。这类人我们统称为汉奸,也叫卖国贼。中国历史上出了很多这样的卖国贼。当然,在众多的卖国贼中,下面六个人最出名。第一个是中行说中行说是有
我入地狱:英雄汪精卫为何折节甘当汉奸 史学家们对汪精卫的汉奸罪认识较为一致,唯在当汉奸的动机上看法各有不同。一是对权力的追求,即所谓“领袖欲”;二是贪生怕死,患了“恐日症”和软骨症 ;三是
抗战爆发伊始,日军扶持“伪满洲国”、“汪伪政府”等汉奸政权对抗当时的国民政府。这些被老百姓蔑称为“二鬼子”的汉奸对同胞的欺压一点不亚于日军。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和部分汉奸进行了审判,但一
抗战爆发伊始,日军扶持“伪满洲国”、“汪伪政府”等汉奸政权对抗当时的国民政府。这些被老百姓蔑称为“二鬼子”的汉奸对同胞的欺压一点不亚于日军。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和部分汉奸进行了审判,但一
汪精卫到底有没有 ”曲线救国”? 他被称 ”汉奸”到底冤不冤
抗日战争期间,有些人奋不顾身为祖国,有些人隐姓埋名逃亡海外,还有些人却背叛了祖宗,当起了汉奸,抗日时期的汉奸可真不少,日伪军的数量比日本军还多,但是提起抗日时期最大的汉奸,大家肯定都能想到汪精卫,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