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简介

Posted 战船

篇首语: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简介

元朝人物

中文名:张定边

国籍:中国(元末明初)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沔阳州湖

出生日期:1318年

逝世日期:1417年

职业:将军

主要成就:元末第一猛将

张定边人物生平

张定边之勇猛

当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投书伪降,张定边曾力阻其行,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其言,致遭江东桥之惨败。

石灰山战败,陈友谅仅以身免,不思劲敌当前,整军备战,而一意孤行,急于称帝,并以五通庙作行宫,张定边哭谏不纳,而分兵令其攻安庆而无功。

陈友谅称帝改元,退守九江;又疏于江防,迨朱元璋之兵,逼近九江之西门,造成惊惶失措,谓兵从天降,幸得张定边由安庆撤还之师,冒死争战,陈友谅才得以脱险,夜走武昌。

武汉为九省之通衢,有长江天堑之险阻,新败之余,不应急进动师,张定边再三劝谅,首在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陈友谅不纳忠言,我行我素,令制作大舰,扩充水师,集结举国之兵,号称六十万,且载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掷。斯时定边审时度势,建议一支兵直捣南京,另一支兵围南昌,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顾。确实陈友谅不纳忠言,空后防而深入南昌,南昌守将为朱元璋之侄大都督朱文正,一面约日伪降,一面派使臣赴南京求援;陈友谅不吸取江东桥惨败之教训,而坚信朱文正的降城之约,实为缓兵之计,围城八十五日不下,坐待敌之二十万援兵从容集结,兵临城下,再图施展,已不可能。于是撤围而入鄱阳湖,朱元璋之兵已布要隘,大战鄱阳湖,火攻水寮,张定边在关键时刻单刀直入,连斩朱元璋三员大将,但最终被常遇春用箭射伤,不得不退出,最后朱元璋占据先机,陈友谅头颅中流矢而身亡,造成全军覆没。此时,定边身披百矢,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理为帝。朱元璋乘 胜调军围困武昌,陈之元帅张必先被擒,而张定边守城益坚,为时两月,终以无外援,陈理幼弱无知,受胡美之诱献城出降。

张定边率一支兵,冒死突围,逐鹿于荆襄之间,明知大厦已倾,自感擎天无力,而且士卒疲命相从,斗志日趋消沉,于是劝慰士卒,解甲归田,以待机复兴,相注对泪,依依难舍。从此,张定边改名换姓,混迹江湖,携儿带女,辗转流离,终归故里,寿九十余而终。今仙桃市沔城湖口弦王姓,乃张太尉之后裔也。清光绪年间有进士王炳南(曾经历任陕西知县),主修王氏宗谱,即以张定边为一世祖,且在清初,亦有复姓归宗者。

张定边遁入空门

陈友谅身后,群龙无首,起义失败。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张定边入空门后,不闻尘俗事,究心佛理,赤足芒鞋,率领旧属僧侣,先后垦殖禅田50多亩,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能自给,亦可周给贫者。他看到广大贫苦农民因生病缺医少药而走投无路时,于是萌生悬壶义医和取灵源山中的甘草,用姑师井之水泡制药茶,广施万民,不求图报。洪武10年(1377)丁巳十月廿三凌晨,张定边正在西霞山晨练武功。突然林中狂风四起,林木摇曳,落叶纷披。猛一抬头,但见一条斑斓猛虎,正从岗上飞窜下来。那猛虎发现了定边,竟直向他冲来。定边不免有点慌神。赶忙往右边一跳,闪在老虎的旁边,猛一拧身,举禅杖朝老虎前胛叉去。顷刻间,猛虎鲜血直流,脑浆四溅。从这点,可见张定边的武功。

张定边谱序作品

威震荆楚,于沔有光,除剪元胡,追随汉王;

百战百胜,鞑子胆丧,始终不渝,忠义是尚;

鄱阳突围,冒死护丧,为复汉业,拥理武昌;

理弱无知,受诱城降,勉率一旅,逐鹿荆襄;

大厦已倾,擎天独柱,劝慰士卒,解甲归农;

挈妻携子,浪迹江湖,改名换姓,以避祸凶;

(历史lishixinzhi.com)

辗转流浪,终归故里,王即张姓,两姓一宗;

今日王氏,张之后昌,湖口弦上,姓氏永香。

张定边明史调侃

来源:《明朝那些事》

张定边是陈友谅的发小,情同兄弟,终陈老大一生,只有对张定边的忠诚,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而张,做为陈的朋友,用他神奇的武功和智慧,给了他至死不渝的回报。

张定边,1318年生人,原籍湖北沔阳,与陈友谅一样,他也出身渔家。此人不但勇猛善战,而且知天文识地理,甚至还懂得算卦,是陈友谅的儿时伙伴,也是他的死党,早在湖北时就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发誓生死与共,陈友谅一生多疑,唯有对此人极为信任。

在鄱阳湖战役战局出现僵持状态后,张定边决定实施他的行动,这一行动事先并不为陈友谅所知,相信如果他知道的话,也是绝对不会同意实施的。

张定边率领他的旗舰和两艘副舰从陈友谅水军阵型中驶出,陈朱两军都以为他是出来巡航的,并未在意,谁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定边率领他的三条战船一刻不停,直接冲向朱元璋旗舰!

百万军中取元璋首级!

《明朝那些事》

张定边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此时作战双方都被他惊呆了,陈友谅军也不知为何出现这一情况,而朱元璋军更是没有提防,前锋纷纷败退,张定边也不理睬,直奔朱元璋而去。

一直冲到中军,朱元璋水军才反应过来,他的目标是全军主帅朱元璋!

被惊呆的将领们纷纷缓过神来,立刻指挥自己的战舰前去阻挡,张定边冲到中军,已经被三十余条战舰围住,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在这些将领看来,张定边的表演已经结束了。

可更让他们目瞪口呆的事情还在后面。

张定边简直堪称一身都是胆,身陷重围,孤军奋战,却越战越勇,锐不可当!

他虽然孤军深入,实在勇猛无比,为鼓舞士气,亲自持剑站立在船头,以示决不后退之心,士兵为其勇气所感,无不尽力而战,舰船竟然从重围中杀出,一路击败朱元璋各路将领,先后斩杀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冲出一条血路,朱元璋水军竟被他冲成两半,一路直奔朱元璋而来。

此时在后军的朱元璋眼见张定边战船一路冲过来,也慌了手脚,连忙命令船只躲避,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转舵太急,船只竟然搁浅!

朱元璋已经是束手无策,以无战船前来相救,眼看就要当俘虏。

在武侠小说中,大凡遇到类似情形,都是美女受难,武林高手前来相救,事实告诉我们,在真实的历史中,危机时刻,也会有武林高手出面的,此时的朱元璋就是例子。

虽然不是英雄救美(形象差的远了点),但也颇具传奇色彩。

此时,常遇春的战船就在朱元璋不远处,在众人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他手持一弓,来到瞭望军士身边,沉稳的对他说:“不要慌乱,告诉我,哪个是张定边?”

军士用手指向前方战船舰首一人,常遇春拉弓搭箭,军士手还未放下,箭已离弦,一箭正中张定边!(射的还是移动靶)

张定边被射中后,无力指挥战斗,就此退出朱元璋水军,竟无人阻挡。

张定边算是结结实实的当了一回赵子龙。可惜朱元璋不是曹操,没有规定不能放箭。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张定边为何是明朝第一猛将

张定边(1318—1417),沔阳人,元末第一猛将,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张定边原籍湖北沔阳州湖弦口,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

张定边简介 张定边是怎么死的?

  张定边是元末第一猛将,世言: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他和陈友谅是交情很好的发小,所以理所当然的加入陈友谅阵营。陈友谅此人生性多疑,唯独对张定边十分信任。  成王败寇,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失败,对于他

常遇春不敌 元末第一猛将

自古乱世出英雄,在元朝末年,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徐达、常遇春及傅友德等人,都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将领。尤其是常遇春,横行天下,几乎没有遇到过对手,更有"常十万"之称。但有一个人,常

常遇春不敌 元末第一猛将

自古乱世出英雄,在元朝末年,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徐达、常遇春及傅友德等人,都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将领。尤其是常遇春,横行天下,几乎没有遇到过对手,更有"常十万"之称。但有一个人,常

历史人物 元末第一猛将,差点杀了朱元璋,最后却出家为僧

历史上最有名的结义三兄弟,应该就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尽管最后三人的结局令人唏嘘,但总归都是效忠刘备,在战场上更是有勇有谋,英勇无比。在元末,也有义结金兰的三兄弟,三人也是为了

赛过李元霸与项羽 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位唐末的一位勇猛大将。他的能力赛过项羽和李元霸,他就是李存孝,一起来看看这位大将吧。古人言“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项,指的是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项羽;这李,指的就是唐末第一猛将李

赛过李元霸与项羽 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

...项,指的是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项羽;这李,指的就是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而不是李元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唐末甚至是中国史上的第一的猛将——李存孝力大无穷,少年打虎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人,本姓安...

历史人物 常遇春第二,张定边天下无敌

明朝初年,战事未平,此期间猛将层出,但能排到前五者,都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队伍之中。朱元璋猛将阵容强大,最终击败陈友谅。但陈友谅有一猛将以一当百,天下无敌,朱元璋手下猛将无人能敌。以下是明初朱陈两军五大

唐末第一猛赛过李元霸与项羽 李存孝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位唐末的一位勇猛大将。他的能力赛过项羽和李元霸,他就是李存孝,一起来看看这位大将吧。古人言“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项,指的是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项羽;这李,指的就是唐末第一猛将李

唐末第一猛赛过李元霸与项羽 李存孝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位唐末的一位勇猛大将。他的能力赛过项羽和李元霸,他就是李存孝,一起来看看这位大将吧。古人言“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项,指的是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项羽;这李,指的就是唐末第一猛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