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人物昌文君简介
Posted 相国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人物昌文君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人物昌文君简介
春秋战国人物中文名:昌文君
国籍:楚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不详
死日期:前224年
职业:秦国高官
朝代:战国时代
(历史lishixinzhi.com)昌文君人物平生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彗星又涌现了,偶然划过悉数天空,秦王举办透露表现曾经成年的加冠礼,佩戴宝剑。长信侯嫪毐反叛的事被觉察,他盗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起京城军队和侍卫、官骑、蛮夷族首级、家臣,希图进击蕲(qí)年宫,发起兵变。始皇得知后,敕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兴师进击嫪毐。在咸阳作战中,杀死数百人,秦王都授给他们以爵位,连同参战的阉人,也授给爵位一级。嫪毐等人战胜逃脱。立即通令全国:如谁活捉到嫪毐,赏给赏钱一百万;杀掉他,赏给赏钱五十万。嫪毐等人悉数被抓获。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医生令齐等二十人都被判处枭(xiāo)刑,即斩下头颅悬挂在木竿上。对嫪毐处以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以示众,并灭了他的家属。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秦王再次诏令征召王翦,强行升引他,派他去进击楚国。攻占了陈县往南直到平舆县的地皮,俘虏了楚王。四月,昌文君,死。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做了楚王,在淮河以南继承反秦。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王翦、蒙武去进击楚国,打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因而也就自杀了,楚国消亡。
昌文君汗青纪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反叛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
校:《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这段援用能够有误,嫪毐之乱时,相国事吕不韦,昌平君排第二(按通例应该是御史医生),昌文君第三(则昌文君毫不会是相国,由于秦国一样平常统一时代只要一个相国,或有两个丞相,分称右、左丞相)
相关参考
秦代人物本名:李信别称:李有成所处时期:战国末年民族族群:中原族出生地:槐里重要造诣:介入攻伐赵国、灭燕国、楚国、齐国等战争挚友:羌瘣、蒙恬、王贲导师:昌文君重要敌手:李牧、昌平君、吕不韦、项燕李信人
中文名:李信 别名:李有成 所处时代:战国末年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槐里 好友:羌瘣、蒙恬、王贲 导师:昌文君 主要成就:参与攻伐赵国、灭燕国、楚国、齐国等战役www.cha138
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乐间简介,其父为乐毅,原为燕国昌国君
人物生平劝阻无效燕惠王在位时期,乐间因父亲乐毅的缘故,受封为昌国君。燕王喜四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与赵国缔结友好盟约,并以五百金设置酒宴款待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栗腹返回燕国后对燕王喜说:
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乐间简介,其父为乐毅,原为燕国昌国君
人物生平劝阻无效燕惠王在位时期,乐间因父亲乐毅的缘故,受封为昌国君。燕王喜四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与赵国缔结友好盟约,并以五百金设置酒宴款待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栗腹返回燕国后对燕王喜说:
春秋战国人物本名:吕阳生诞生地: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诞生时候:公元前?作古时候:公元前485年。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年号:癸丑,公元前488年(历史lishixinzhi.com)在位起迄:
春秋战国人物本名:吕荼所处时期:东周出生地: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作古时候:公元前489年性别:男吕荼基础引见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历史lishixinzhi.com)年号:(壬子,公元前4
春秋战国人物本名:乐间别称:昌国君所处时代:战国时代民族族群:中原族国籍:燕国→赵国职业:将领乐茷人物平生劝阻无效燕惠王在位时代,乐间因父亲乐毅的原因,受封为昌国君。燕王喜四年(公元前251年),燕王
春秋战国人物本名:乐间别称:昌国君所处时代:战国时代民族族群:中原族国籍:燕国→赵国职业:将领乐间人物平生劝阻无效燕惠王在位时代,乐间因父亲乐毅的原因,受封为昌国君。燕王喜四年(公元前251年),燕王
历史人物 卓文君简介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 卓文君白头吟怨郎诗
本名:卓文君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临邛(属今四川邛崃) 出生时间:公元前175www.cha138.com 去世时间:公元前121 主要作品:《白头吟》 原籍:战
,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hao)音律,新寡家居。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