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想尽办法让父亲躲过文革
Posted 后代
篇首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想尽办法让父亲躲过文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想尽办法让父亲躲过文革
陈独秀的后代陈松年简介: 陈独秀的后代陈松年青年时代,可说是灾难频频降落在陈家。在陈独秀的后代陈松年28岁那年,日本侵略者即将占领安庆之时,他便弄了几只小船将家中的财产全部搬到乡下,藏在陈家的祠堂里,然后准备去找父亲陈独秀。结果日本人还是将祠堂里的财物几乎洗劫一空,只剩下几件破家具,其中还有父亲陈独秀用过的两只罗汉椅和一个立柜。
随后,陈独秀的后代陈松年夫妇带着祖母谢氏和刚满1岁的大女儿长玮从安庆乘船到武汉,见到了刚刚获释的父亲陈独秀和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继母潘兰珍。然后继续沿江而上,经重庆,最后到达四川江津。
陈独秀的后代陈松年一家在和父亲流寓江津的日子里,生活十分艰难。全家就靠他们夫妇在江津对岸的德感坝九中教书的微薄薪金维持的生活。在这里陈松年尽力侍奉祖母,陪伴父亲度晚年。
在人们看来,陈独秀一生少“儿女情长”。而此时的陈独秀,大概是人到晚年特别怕寂寞,非常喜欢和儿子、儿媳及孙子们在一起说说笑笑。正是陈松年一家的到来,给父亲陈独秀平添了不少的欢乐。就这样陈独秀的后代陈松年一家在这里陪伴父亲直到他老人家去世。陈松年是一个孝子,他既孝敬父亲,也很尊重后母潘兰珍。除了自己直呼潘兰珍为母亲外,他的子女在他的教育下,也很尊重潘兰珍,平时都亲热地叫她二奶奶。
在江津,陈独秀的后代陈松年的祖母谢氏去世了,紧接着父亲陈独秀1942年又在江津去世。由于战乱,松年只好把两位老人,暂时安葬在那里,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陈独秀的后代陈松年到处求人,才托福建一位心地善良的木材商将祖母和父亲的灵柩用木排装上,沿江而下运回安庆。
在搬运父灵柩时,陈独秀的后代陈松年怕国民党见到“陈独秀”三字后捣乱,就在父亲棺木上写上了父亲科举时使用的名字“陈乾生”,安葬在集贤关附近的深林中。所幸陈松年那时没有为父亲立碑,才使陈独秀的墓躲过“文革”浩劫。
相关参考
不管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传宗接代一直都是人类的头等大事。现代社会,就算你不能生育,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得到孩子,所以不管怎么样,现代的家庭都能拥有一个孩子。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并没有这种先进的技术,古代
明武宗为什么想尽办法要南巡?反对的一百多名大臣怎么处置的?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讲明武宗朱厚照南巡,得先从一个叫江彬的大奸臣讲起。据《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江彬,今河北宣化
我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整部历史当中最令人感到憋屈的一段,清政府昏庸软弱,在其他国家变革创新的时候,他却选择闭关锁国,最终还是被列强用大炮强制性打开,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我们这边的抗日战
历史军事 珍宝岛事件中苏联一坦克损坏,苏军为何要想尽办法夺回
1969年3月2日,在我国的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苏军出动了约70人武力干扰我军边防士兵对固有领土珍宝岛巡逻,虽在我军的反击下苏军撤出珍宝岛,但是苏军并没有死心。同年3月15日苏军又派出小股部队侵入珍宝
为让家族后继有人,父亲想了一个很绝的办法,将自己小妾送给儿子
生理知识和性启蒙教育这一块在社会风气还算开发的今天,仍然是大部分人羞于启齿的东西,所以,更不必提在封建时期的古代了。但是,古人有一种盲目的生殖崇拜,对繁衍子孙后代都有着很执着的追求,当时的人们认为:多
在历史上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惩罚反对自己的人,那是想尽了办法,也发明了众多令人发指的刑罚。中西文化不同,所发明的刑罚也不尽相同,不过目的基本一致——那就是让后人屈服在自己的权威之下,让违背自己想法
在感情方面,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希望对方心里和眼里只有自己,把所有的宠爱都用在自己身上。俗话说,情敌见面分外眼红,当所爱之人移情别恋,或者对他人有好感的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赶走情敌,什么东西都可以分享,
中国清宫剧中受恩宠的嫔妃,每天晚上都被皇帝宠幸,但后宫佳丽三千,宠妃也不就才这么几个,不少耐不住深宫寂寞的皇后、太后等等,就会想尽办法把男人弄进宫填满自己。历史上最知名的一段,就是秦始皇的母亲「赵姬」
中国清宫剧中受恩宠的嫔妃,每天晚上都被皇帝宠幸,但后宫佳丽三千,宠妃也不就才这么几个,不少耐不住深宫寂寞的皇后、太后等等,就会想尽办法把男人弄进宫填满自己。历史上最知名的一段,就是秦始皇的母亲「赵姬」
历史人物 李亨登基时连父亲都没有通知 事后李隆基为何会乖乖交出皇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亨和李隆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隆基先是和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一党。之后他又想尽办法制衡姑姑,等皇位一到手,他便马上处死了姑姑。这一系列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