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被误解的女强人王昭君

Posted 单于

篇首语: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被误解的女强人王昭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被误解的女强人王昭君

西汉元帝时,朝廷赐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宫女五人以示朝廷的信任和恩宠,王昭君是其中的一个。她后来大为出名,历代诗人咏叹不衰;昭君出塞的故事还引起戏剧家的关注,于是古有马致远的《汉宫秋》,今有曹禺的《王昭君》。在曹先生笔下,昭君乃是“和亲”政策的典范、民族团结的先驱。

 

    其实昭君出塞并非本来意义上的“和亲”,而是一次赏赐――把公主或身份类似的皇室少女嫁给周边民族的领袖才叫“和亲”;而这里的情形是“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字昭君(昭君名字中的“嫱”,《汉书》中作“”或“樯”)赐单于”(《汉书・匈奴传下》),她后来当上了阏氏(匈奴王夫人。《汉书・元帝纪》竟宁元年正月:“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融合,但这恐怕乃是她本人以及当朝皇帝始料所未及的。

 

    昭君的过人之处在于她是主动提出远嫁的,《后汉书・南匈奴传》载: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极其漂亮的昭君入宫后,汉元帝竟然一直没有见过她,这事有点奇怪,其原因据说是画师从中作梗。很有骨气的王昭君觉得呆在这里根本没有出路,继续等待下去,很可能成一“白头宫女”,于是她主动提出到边疆去;她打扮得十分靓丽地参加告别大会,让汉元帝大吃了一惊,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昭君的临别示威搞得漂亮,她胜利了,把先前的悲怨都留在汉宫,满怀豪情地踏上了去匈奴的长途。

 

    前前后后那些被出塞、被“和亲”的公主全都无此壮志豪情。西汉武帝年间,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被安排远嫁乌孙王,这位扬州姑娘后来唱过一首充满悲愁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庐为室兮旃为墙,肉为食兮酪为浆,

 

    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

 

    种种不习惯,希望回故乡,有这样的情绪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而王昭君完全不同,她是自己要求去天之一方的;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按当时匈奴的风俗,她得成为下一代单于的阏氏,她不习惯这样的办法一度想回内地,但她终于想通了,决心根据汉成帝的指示入乡随俗(《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一直坚持到底,最后死在那里,当地人民为之安排巨大的青冢,留作永远的纪念。本站网的烟云飘过了两千多年,而青冢始终墓草青青。民族团结合于天意人心,自有万古常青的生命力。

 

    昭君不愧为古代的女强人,她不留恋内地大城市,甚至不留恋皇宫,不惜远走高飞,寻找新的出路,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昭君有过悲怨,但不是细君公主那种不乐意远嫁、不愿意在边疆地区的悲怨,而是对毫无知人之明的本单位的悲怨,是对凭借一点小权力就寻租索贿的御用画师毛延寿之流的悲怨;我干脆炒了你们的鱿鱼,另谋出路了!――昭君大有当代青年的飒爽英姿。

 

    这样的光明磊落,拒绝潜规则,这样的丰容靓饰,光彩照人,是很前卫很了不起的。正因为如此,后来那些在旧体制内讨生活的士人们很不容易理解她,在他们所写的诗里,似乎昭君又是一个细君,其典型之作如西晋诗人石崇用代言体写成的《王明君辞》――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www.cha138.com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诗中所描写的精神状态,同本站网上的王昭君(石崇为避司马昭之讳,用“明”字取代“昭”字)可谓毫无共同之处,甚至把事情完全弄颠倒了――昭君分明是自愿远嫁的;这里的许多诗句只是表现了作者本人对本站网的隔膜和误解,流露了他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在石崇生活的年代,北方少数民族对西晋政权逐步形成很大的压力,也难怪石崇会有这样的情绪。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也是咏王昭君的名篇,同样不符合本站网的实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里的感情和慨叹比起石崇来是深沉含蓄得多了,但明妃(这个称呼其实很不合适,王昭君无论在汉在胡都不是“妃”,但因为杜甫这么说了,后来竟然相当通行)仍然同怨恨紧紧联系在一起;诗人完全看不到她自愿远嫁的豪情,倒似乎是始终留恋汉元帝似的。

 

    王昭君的精神世界太强健太超前了,以至连伟大的诗人杜甫也不能理解。

 

   

相关参考

王昭君先后嫁给父子单于被后世误解为“克夫”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人们用四个词来概括她们的美貌: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其中“落雁”指的是王昭君。相传当年出塞时,王昭君的车队行走于茫茫大漠,面对眼前的荒凉,即景生情,弹了一曲《出塞曲》。这时天上

历史秘闻 张幼仪在被徐志摩彻底伤害后华丽转身为女强人

她是中国第一个被离婚的女人,却深得公公婆婆的喜爱;她出身优渥,却被新婚丈夫叫做「土包子」;她经历了一个女人一生最悲惨的事,却以最高贵的姿态回归生活。她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女银行家,是被徐志摩抛弃的前妻

历史秘闻 张幼仪在被徐志摩彻底伤害后华丽转身为女强人

她是中国第一个被离婚的女人,却深得公公婆婆的喜爱;她出身优渥,却被新婚丈夫叫做「土包子」;她经历了一个女人一生最悲惨的事,却以最高贵的姿态回归生活。她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女银行家,是被徐志摩抛弃的前妻

哪些历史常识一直被我们误解呢?

中国古代历史里,尤其是涉及皇宫内部的事情,传到现在,许多常识已经被一些电视剧给歪曲了,尤其是辫子戏。一:“奴才遵旨”这是我最不能忍的一句话!除了满清的政权,没有大臣会自称奴才的!那些明朝历史剧,那导演

女强人冯太后之死,从此被解放了北魏小皇帝

冯太后(442-490年),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你知道被人误解的5个历史小知识呢?

前段时间,渺渺开始看b站一个超长记录片——中国通史。观看的时候发现:历史真实与历史认识的距离简直有喜马拉雅那么远。所以,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期——让人误解的历史小知识。一、昏庸的商纣王大家应该都看过《封

凤原本不存在性别 “龙凤呈祥”被误解千年

“龙凤呈祥”是一个被误解千年的词。凤最早作为楚人的原始图腾,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是导引人的精魂“飞登九天、周游八极”的载体。作为一个图腾崇拜,凤原本是不存在性别的。后人将之与凰组合成“凤凰”,便

曹操为何被误解

上世纪50年代末,学术界、理论界曾对进行过一次密集型讨论,曹操成为一时的话题人物。2009年年底,时隔半个多世纪,一座坐落在河南安阳安丰的大墓被发现,有声音说,墓主人是曹操,这墓就是高陵,曹操又一下子

误解的历史典故

1.古今中外被误解的例子谁有为被误解的乌鸦正名我们孩提时大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儿,不知谁不小心将窗玻璃打破了,主人却认为是你打的,其实是别的孩子。你这时肯定特委屈,不管你怎么解说都没

凤原本不存在性别 揭秘:“龙凤呈祥”被误解千年

“龙凤呈祥”是一个被误解千年的词。凤最早作为楚人的原始图腾,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是导引人的精魂“飞登九天、周游八极”的载体。作为一个图腾崇拜,凤原本是不存在性别的。后人将之与凰组合成“凤凰”,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