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自知“疾恶太甚”仍“口无遮拦”
Posted 丞相
篇首语:做一个俗人,要知世俗而不俗世,知世故而不世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自知“疾恶太甚”仍“口无遮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自知“疾恶太甚”仍“口无遮拦”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朝至顺年间(1333年)进士,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由于为人清廉正直,仕途颇为坎坷。这是一个奇人,长相就很奇特,远远望去,简直一副“虬髯客”模样,一脸络鳃胡子,身材修长而魁梧。他的风格也很奇特,《明史》说他“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更奇特的是他的学问。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民间传说,刘伯温的“推背图”,神乎其神,并非全是小说家言。《明史》说:“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所谓“非其至”,意思说这并非他的强项,他的强项在于治国平天下的韬略。无怪乎当时的四川名人赵天泽品评“江左人物”时,首推刘基,赞誉为诸葛孔明再世。 朱元璋打下浙东,仰慕刘基的才学,与宋濂、章溢、叶琛一起被召往身边,并称“浙东四先生”。刘基一到,就条陈“时务十八策”,非同凡响;以后又向朱元璋提出平定群雄的谋略―先图陈友谅,后取张士诚,再北伐中原,以成帝业。朱元璋对他几乎言听计从,甚至国号大明,也是他的主意,以明朝取代元朝,寓意以明克暗。 由于他是浙东人,受到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的排挤。明朝初年大封功臣,李善长封为韩国公,岁禄4000石;刘基只封为诚意伯,岁禄240石;李善长官居左丞相(中书省第一把手,www.cha138.com即首相),刘基不过是御史中丞(御史台副长官),没有多大实权。 朱元璋倒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视为心腹,每次召见刘基,便屏退左右,长时间密谈。刘基也为知遇之恩而感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前在战争时期,每每遇到急难,他勇气奋发,当机立断,人莫能测。现在太平了,刘基所谈大多是帝王之道。朱元璋洗耳恭听,从不直呼其名,而叫他老先生,我的子房(张良)。 朱元璋对于淮西集团势力膨胀有所不满,厌恶李善长,想另择左丞相人选。这种重大人事变动,是绝对机密,只能和他一向信赖的刘基商量。刘基一听皇上要撤换李善长,立即表示反对。于是君臣之间有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 刘基说:李善长是开国元勋,能调和各路将领。 朱元璋说:他多次要害你,你还为他讲好话,如此高风亮节,我要任命你为左丞相了。 刘基深知在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势下,他孤掌难鸣,很难在朝廷站稳脚跟,坚决辞谢。并且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房屋如果要调换顶梁柱,必须寻访大树,假如用一束小树来当顶梁柱,房屋肯定倒塌。 朱元璋又征询他,杨宪如何? 刘基并不因为和杨宪有私交而放弃原则,如实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干,没有丞相的气度,丞相必须保持水一般平衡的心态,用义理来权衡一切,而不感情用事。这一点,杨宪做不到。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 刘基说:此人过于偏浅,还不如杨宪。 朱元璋又问:胡惟庸如何? 刘基不屑一顾,用比喻的口气给予否定:这就好比要一匹劣马去驾车,我担心他会翻车坏事。相关参考
年轻时的钱钟书狂狷钱钟书□史飞翔世间有一种人外表温软,但内心实则十分强悍,钱钟书即是一例。钱钟书字默存,据说,是因为他小时候口无遮拦、常得罪人,为此父亲钱基博特地为他改字“默存”,意思是告诫他缄默无言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受过宫刑的司马迁有子女吗?外孙因口无遮拦被腰斩杨恽是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外甥,他父亲杨敞曾做过汉宣帝的丞相。可以说,杨恽是典型的官二代,星二代,从小光环十足。不过,杨恽
水浒传中的铁牛我们都很了解,性情直爽,天生粗鲁,办事直性子,说起话来更是口无遮拦;今天从另一个角度看直爽可爱的黑旋风李逵是个什么样的好汉。>>李逵的武艺怎么样?>李逵的功夫不怎么样,有次和“青眼虎李云
在民国那个乱世,出现了很多「”狂人”,口无遮拦,肆无忌惮,谁都敢惹,谁都不怕,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龚德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看看他对自己的评价吧——「”胆大狂妄这四个字,生是我的美评,死是我的嘉谥。”说
说话,历来都是一门艺术。幼稚的人说话才会口无遮拦,成熟的人说话讲究分寸、场合、对象等身分。庙堂之上,说话的艺术尤为主要。《雍正王朝》中,雍正心中的李卫和张廷玉,份量、价格、关系纷歧样,所以雍正说话时会
说话,历来都是一门艺术。幼稚的人说话才会口无遮拦,成熟的人说话讲究分寸、场合、对象等身分。庙堂之上,说话的艺术尤为主要。《雍正王朝》中,雍正心中的李卫和张廷玉,份量、价格、关系纷歧样,所以雍正说话时会
说话,历来都是一门艺术。幼稚的人说话才会口无遮拦,成熟的人说话讲究分寸、场合、对象等身分。庙堂之上,说话的艺术尤为主要。《雍正王朝》中,雍正心中的李卫和张廷玉,份量、价格、关系纷歧样,所以雍正说话时会
历史人物 孔融不喝酒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的禁酒令?孔融故意和曹操对着干吗?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小时候肯定都有听过。但成人后的孔融显得并不是那么好相处,虽然有才但经常口无遮拦,容易得罪人。但是孔融你得罪别人也就算了,偏偏还总喜欢惹曹操,当年曹操颁布禁酒令的时
古今關於「自知」一說的論述很多,如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孫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莎士比亞:「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鬼谷子關於自知的論述,用了深動而
原标题:流水高山心自知——琴的故事|文史宴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琴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琴不仅是文人雅士以风雅相尚的饰品,也是士君子砥砺节操、进德修业的宝器。>《礼记·曲礼》说“士无故不彻